APP下载

硕士研究生《饲料营养研究方法与技术》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8-02-13

畜牧兽医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讲授营养实验教学

郑 琛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主要研究动物机体合理的饲料养分摄入与动物健康和高效生产的定性、定量规律,为动物生产和饲料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根据和实践指导。作为该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是未来从事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或者在畜牧业生产第一线为生产实践提供最佳技术指导。因此,作为该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除了理论知识学习奠定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外,还需要具备过硬实验技能。

《饲料营养研究方法与技术》是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其前身为《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验》课程,由于新实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检测技能的不断改进,《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验》的授课已经不能与研究生培养的新目标和新要求相符合。所以,2015年新教学大纲调整时,对实验技能课程也进行了调整,将课程改为《饲料营养研究方法与技术》,并对培养目标和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评办法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

1 革新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以往的教学中,《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验》课程中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以饲料样品的概略养分分析和纯养分分析(钙、磷的测定)两个部分组成,是在本科实验教学的基础上,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流程并完成项目的测定。但学生实验进行过程中,仍然表现出主动学习意愿较低,更倾向和依赖于授课教师的指导,乐于被动接受授课教师的安排,对学生的独立科研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仍显不足,实际教学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

针对上述情况,2015年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调整时,将课程更名为《饲料营养研究方法与技术》,并根据目前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科发展的趋势对教学大纲进行了较大的修改。首先,将课程调整为理论讲授和实验教学各占18学时,在实验课程开始之前,利用教师的讲授帮助学生系统建立有关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有关的实验技术流程。学生在本科阶段的学习,主要以专业基础课程学习为主,在硕士研究生第一年仍然没有形成系统的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理论和实验体系,通过前期讲授,帮助学生尽快恢复本科阶段学习过但并未真正掌握的基础知识,并引导学生尽快完善主动学习能力,构架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进入实验阶段后,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仅仅给予少量的技术指导,让整个实验都在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设计下完成。实验结束后,再由教师指导学生对整个实验进行总结,分析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以及实验流程的不足,培养学生的独立科研思维和能力。其次,在讲授环节,在着重讲授经典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实验技术(如饲料化学分析、消化试验、代谢试验、比较屠宰试验、尼龙袋法、饲料能量营养价值评定方法、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方法、矿物元素和维生素养分效价评定等)的基础上,也引入了目前较新的各项实验技术(如系统动物营养学研究技术与理论、各种组学技术、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新理论、饲料-营养组学理论等),并引导学生通过查阅最新的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掌握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的最新研究方法和技术理论,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2 改革实验教学模式,注重能力培养

教与学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老师讲授有条理、逻辑性强并且生动有趣,学生才喜欢听。而实验课程由于其特殊性,对教师的要求就更高。因此,在教学大搞调整时,也对授课教师提出了具体要求,授课教师必须精确把握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科发展新动向,并熟练掌握各种新技术和新研究方法,才能承担该课程的授课任务。此外,在教学模式方面,也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改革。首先,教师在新研究方法和技术理论的讲授方面,须结合最新研究实例,并借助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工具,加深学生印象。同时要求授课教师尽量结合科研项目,在条件允许时安排学生参与动物生长实验、消化代谢实验和青贮饲料调制等生产实验,或参与气相色谱仪、人工瘤胃、组学分析等高级仪器分析环节。其次,在实验课程环节,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授课教师仅在关键点给予提醒和指导,开设的所有实验都需要学生完全独立完成。通过这种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科研能力,为以后毕业论文的制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实验教学改革效果

通过教师的实际讲授效果和课后学生的反映,认为本次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首先,教师和学生都感觉针对性更强,分别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教师的讲授更加明确,而学生的思路也一直比较清晰。学生可以通过该课程的学习,系统掌握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方法与技术,将学科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效结合起来,形成清晰的学科知识体系。教师也在备课过程中,通过查阅学科相关最新文献,不断地提升和充实自己,为自己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极大助力。其次,通过综合性实验的训练,学生独立科研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等都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尤其时独立科研及自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获得,将为后续毕业论文的制作提供极大帮助。同时,教师在进行指导时,也能尽快发现学生哪些能力仍然存在不足,便于开展针对性的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完善学科相关的系统理论和实践知识体系。最后,通过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使得各种新技术新方法的讲授更清晰明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极大提升,教学效果明显改善。

4 实验教学改革的建议

由于受到实验经费和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在《饲料营养研究方法与技术》的教学内容中没有安排动物实验的内容,仅是授课教师有进行中的科研项目时,安排学生参与其中部分流程,但并未有系统的动物实验可供学生独立实施。如果以后的改革中能将动物实验安排进去,会使课程的教学更加完整。安排饲养实验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及研究方向自主设计完整试验,自己设计饲料配方并生产配合饲料,再用这些配合饲料饲养动物并进行生长试验、消化代谢试验及其他相关试验,最后通过分析各相关指标来综合评价试验结果,则会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左建军,叶慧. 改革教学与考核方式提高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教学质量[J].家畜生态学报,2016,37(2):90-92.

[2] 单安山,徐良梅,王阳,等.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实验教学新模式的构建[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6):150-151.

[3] 孔祥浩,郭金双,李秀花,等.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验课教学方式与内容改革探讨[J].黑龙江畜牧兽医(科技版),2014,(7,上):199-201.

[4] 王艳荣,张海棠,王元元,等.动物营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科技版),2011,(4,上):151-153.

[5] 黄冠庆,苏瑛,王润莲,等.动物营养课实验教学课程化的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1):131-133,146.

[6] 汪水平,王文娟,左福元.改革动物营养学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新西部,2009(2):202-204.

[7] 邰秀林,龙翔,左福元.动物营养课程体系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6):195-197.

[8] 祁凤华,徐春生.动物营养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科教文汇,2008,(7,下旬刊):77.

猜你喜欢

讲授营养实验教学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浅谈高职英语精读讲授中的文化导入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营养Q&A
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做到讲授“活”?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春天最好的“营养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