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诊疗分析

2018-02-13李玲玲时玉兰隋怡楠

乡村科技 2018年36期
关键词:体病病猪猪瘟

李玲玲 时玉兰 隋怡楠

(1.威海市文登区泽头畜牧兽医工作站,山东 威海 264400;2.威海市文登区畜牧兽医局,山东 威海 264400;3.威海市文登营畜牧兽医工作站,山东 威海 264400)

我国是世界上的养猪大国,猪的出栏量稳居世界第一。养猪已成为很多农村地区的支柱产业,对地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支持作用。但是,在长期的规模化饲养过程中,由于技术普及程度低、市场管理不到位、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原因,猪场疾病防控问题一直比较严峻,尤其是一些人畜共患病更需要大家引起足够的重视。猪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病,本病具有传播范围广、感染性强、导致猪的生产能力下降等特点,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给养猪业发展造成困扰。

1 病原学

猪附红细胞体是单细胞原生动物,属于寄生虫,也有人认为是立克次氏体目乏浆体科,属附红细胞体属[1]。其形状呈环状、哑铃状、S形等,大小0.1~2.6 μm。没有细胞壁,没有可见的细胞核。对化学类药品的抵抗能力差,耐低温,低温情况下可存活几十天之久。

2 流行病学

2.1 传染源

病猪和隐性病猪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染源,感染附红细胞体病毒的人、鼠类也在该病的传播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附红细胞体能长时期存活在动物体内,痊愈后的动物能终生带有病原体。

2.2 传播途径

2.2.1 经吸血昆虫和节肢动物传播。迂回流传,可通过活的介质如疥螨、虱子、吸血虫等流传。

2.2.2 垂直传播。这是一种重要的传播方试,即胎儿在母体中或在临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母源性传播。已有研究发现,猪、人、牛均能通过胎盘将母体红细胞传递给后代,但鸟类等卵生动物不会产生垂直传播[2]。

2.2.3 血液传播(机会性传播)。喂猪血或血液后,如舔尾部伤口、相互打斗等能直接传播。

在所有的感染途径中,吸血昆虫的传播是最重要的。

2.3 易感畜群

附红细胞体对宿主的选择并不严格,人、牛、猪、羊等多种动物均可感染,且感染率较高。有人通过调查发现,各种阶段猪的感染率为80%~90%,而人的感染阳性率为86%,鸡的阳性率更高,能达到90%。但除了猪以外,其他动物的发病率不高。

2.4 流行特点

一般认为附红细胞体病多发生于温暖的夏季,尤其是高温高湿天气,冬季相对于其他季节较少。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多种因素引发的疾病,仅仅通过感染一般不会使在正常管理条件下饲养的健康猪发生急性症状,应激是导致本病发生的主要因素。通常,只发生于那些抵抗力下降的猪,分娩、过度拥挤、长途运输、恶劣的天气、饲养管理不良及感染其他疾病时,猪群亦可能感染此病。

猪附红细胞体病可发生于各龄猪,但以仔猪和长势好的架子猪死亡率较高,母猪感染率也较高。患病猪、隐性感染猪是重要的传染源。目前,传播途径还不是十分清楚。

3 临床症状

猪附红细胞体病因畜种和个体体况的不同,临床症状差别很大。

3.1 哺乳仔猪

5日内发病症状显著,新生仔猪身体皮肤潮红,神情沉郁,哺乳减少或废绝,急性死亡,通常7~10日龄高发,体温升高,眼结膜皮肤苍白或黄染,贫血,四肢抽搐、腹泻、粪便黄色黏稠,有腥臭味,死亡率25%~92%,部分很快死亡。大部分仔猪临死前四肢抽搐或划地,有的角弓反张。部分治愈的仔猪会变为僵猪。

3.2 育肥猪

根据患病程度可分为3种类型。一是急性型,该病例比较不容易见到,病程1~3 d。二是亚急性型,病猪体温升高,为39.5~42.0℃。病初精神萎顿,食欲消退,颤抖转圈或直立不起来,离群卧地,出现拉稀或便秘现象。病猪的耳朵、颈下、胸前、腹部和四肢内侧等部分皮肤红紫,用力按不变色,称为“红皮猪”。有的病猪两条后肢发生麻痹,不能站立,卧地不起。部分病畜能见到耳廓、尾、四肢末端坏死。有的病猪口水直流,心慌,喘气变快,咳嗽,眼结膜发炎,病程3~6 d,或死亡或转为慢性。三是慢性型,病猪体温39.5℃左右,主要表现为血虚和黄疸。病猪尿呈深黄色,大便干,带有黑褐色或鲜红色的血液。发育迟缓,出栏延迟。

3.3 母猪

母猪病症分为急性和慢性2种。急性感染的病症是持续高烧(体温可达42℃),厌食,偶有乳房和阴唇水肿,产仔产奶量少,缺少母性。慢性感染猪的黏膜变白及黄疸,不发情或屡配不孕,如果有其他疾病或营养不良,可以使症状加重,甚至灭亡。

4 病理变化

主要病理变化为贫血及黄疸。皮肤变白,血液稀薄,不易凝固。全身性黄疸,皮下组织水肿,多数有胸腔积液和腹水。心包积水,心外膜有出血点,心肌松弛,熟肉色泽,质地脆弱。肝脏肿大变性呈黄棕色[1]。可能是附红细胞体破坏血液中的红细胞,使红细胞变形,表面内陷溶血,使其携氧功能丧失而导致猪的抵抗力降低,易并发其他疾病。也有人以为变形的红细胞通过脾脏时溶血,也可能导致全身免疫性溶血,使血凝系统发生改变。

5 临床诊断

5.1 血液镜检

附红细胞体感染后7~8 d,猪主要体现为高热和溶血性贫血,此时血液内含有大量附红细胞体,血液检查很容易发现。用高热期的病猪血一滴涂片,生理盐水10倍稀释,混合均匀,加盖玻片,放在400~600倍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红细胞表面及血浆中有游动的各种形态的虫体,依附在红细胞表面的虫体大部分围成一个圆,呈链状分布。红细胞呈星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

5.2 血片染色

血涂片用姬姆萨染色,放在油镜暗视野下检查发现大多数红细胞边缘整齐,变形,表面和血浆中有多种形态的染成粉红色或紫色的虫体。但应注意染料沉着而产生的假阳性。

5.3 血清学检查

诊断方法包含IHA试验、补体结合实验(CFT)或ELISA方法,但抗体的产生与病原菌数量与感染持续时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这意味着抗体的产生呈波浪形。即使多次急性发作,抗体滴度也只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较高水平,之后便会降低至阈值以下,这表明假阴性是常见的。血清学诊断方法仅能用于群体检查。

5.4 生物学诊断

可以辅助生物学诊断、PCR方式进一步进行诊断。目前,浙江大学杜爱芳教授实验室已成功研发该病原PCR诊断试剂盒。

5.5 与猪瘟的鉴别诊断

①猪瘟流行没有明显的季节性;②猪瘟无贫血和黄疸病症;③猪瘟呈现以多发性出血为特征的败血症变化,皮肤、黏膜、淋巴结、肾、膀胱、肝脏、喉炎和扁桃体等组织器官都有出血,淋巴结四周出血是猪瘟的特征病变。

5.6 与猪焦虫病的鉴别诊断

两种病的相同点是高热、血稀、结膜苍白。不同点表现为焦虫病是由巴贝斯焦虫寄生于猪的红细胞内引起的一种原虫病。焦虫病具有发病率高、季节性强等特点,病症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消瘦、贫血、可视黏膜苍白及血液稀薄等。

6 防治措施

6.1 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猪舍、饲养用具卫生,削减不良应激等是预防本病发生的关键。夏秋季经常喷洒杀虫剂来防猪被蚊虫叮咬,切断传染源。购入猪只应进行血液检查,防止引入病猪或隐性带病猪。

6.2 治疗方法

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药物虽有多种,但真实有效的不多。因为猪附红细胞体病常伴有其他继发感染,因此治疗时必需附以其他对症治疗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常用药物有如下几种:①三氮眯(或血虫净)5~10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溶液,肌肉注射,每天一针,连用3d;②咪唑苯脲1~3 mg/kg,每天一次,连用三四天;③四环素(10 mg/kg)和金霉素(15 mg/kg)口服或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连用6~15 d;④新砷凡纳明10~15 mg/kg,用静脉注射,症状一般可在4 d后消失。

猜你喜欢

体病病猪猪瘟
中兽医辨证治疗猪湿热黄疸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病猪喂药有办法
肉牛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防治措施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非洲猪瘟来袭,这些问题一定要知道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一例外购猪猪瘟暴发后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瘟混合感染的诊断》图版
猪弓形体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