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点”空间植物造景设计方法研究

2018-02-13

乡村科技 2018年36期
关键词:造景景观设计手法

刘 超

(北京市石景山区园林绿化局绿化工程一队,北京 100043)

我国在植物造景方面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化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需求与环境变化具有协调性,不仅要实现美化城市的功能,而且要与城市生态平衡相结合。与古代时文人志趣及雅兴意境相比较,现代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更加注重城市生态环境的变化,因此,在艺术效果与环境生态功能性上找到对应的平衡点,才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重要的设计手法及设计内容。鉴于此,本文构建了以“点”空间植物造景设计方法,研究现代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空间构造及其手法构成,主要探究植物造景设计的现代审美观点,体现时代风貌。

1 “点”空间植物造景设计中意境美本质分析

在城市“点”空间植物造景设计中,城市自身是具有唯一生命体的要素,在构建景观的过程中,利用丰富的外部轮廓,结合色彩的不同构造出具有魅力的景观。在“点”空间植物造景中,以植物自身四季的外观及色彩形态的变化,使得植物在“形”的引申下,能够很自然地将“神”凸显出来,进而融合“情”,达到“情景交融”的情感意境美。

在植物造景设计过程中,意境美是其达到的最高境界,现实生活中的生活和人的情感是组成意境美的两大要素,其是结合人们内心的思想及情感,将看到的美好植物景象进行融合,促使形成对内心情感的刺激,构建对物的感受反应的结果。欣赏者通过对植物造景景观的欣赏,逐步延伸到意境,从而通过语言传递所要表达的情感,形成“形”与“意”的完美结合[1]。

1.1 地域美

植物造景的设计是与地域空间的特征及植物种类的分布有关的,从植物景观的概念分析,其也属于地域景观的范畴,且结合植物生长类别及习性,城市“点”空间植物造景的设计方法及理念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在现代的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采用当地区域的植物类型,即乡土植物,来突出当地的园林景观风格,将“点”空间植物造景设计理念所具有的地域特征体现出来。

1.2 生态美

四季变换,色彩、形态等随之发生变化,这是植物的生态美。周期性变化和季节性变化,使得植物呈现出花开花落、叶疏叶密等多元化的形态特色之美,因此,在现代社会中植物造景及其生态美是整体创造植物空间变化的重要源泉之一。

1.3 主题美

为满足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和人们需求,在城市“点”空间植物造景设计及理念的传递过程中,应将园林景观设计与社会心理学、行为学和艺术、科技等理念充分结合起来,进而形成不同学科的互相交叉,让人们通过对植物空间的感触,能够联想到社会中的某种现象,如情感、志趣等的心理活动。将带有不同主题的设计理念,如休闲、教育等渗透到园林景观植物造景设计中,营造具有意境美的景观设计空间,成为当前城市“点”空间设计所追求的效果。

1.4 情感美

意境美体现出的情感美,对于植物造景来说,其情感美具有无声的特点,正是这种无声的语言使得人物与植物之间形成了交流关联的纽带,为营造舒缓、淡雅宁静的植物空间设计氛围,可以创造舒缓、华丽的意境空间,根据人们对美的空间追求的不同,营造出“意境美”的氛围。

2 城市“点”空间植物造景意境创作分析

2.1 植物种类及品种的选择

由于我国地域了解,植物品种众多,由于植物自身所具有的生活习性及生长状况不同,因此在园林造景设计中的审美情趣也不同。例如,我国南方城市如三亚和广州,扶桑可以长成大树,而在北方则只能进行温室栽培,因此地域空间、温度、湿度等完全决定了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类型的选择。此外,由于植物所具有的外部形态及特点不同,也会影响到地域空间中植物种类的选择。例如,以纪念为主体的植物造景设计中,松柏类常绿植物是首要选择,因为其能体现出淡雅、凝重的气氛,利用庄重的植物特点来体现环境的严肃与庄重。因此,只有充分了解当地植物种类及其生长习性、外观特性等,才能在植物造景设计中创造性地选择符合人们意境审美情趣的植物空间。

2.2 造景配置方式

2.2.1 孤植。从字面意思上分析,孤植指的是可独立种植、孤立生长的植物,但是并不是指单纯地种植一棵树木,以单元的形式出现居多,少至3棵,多至成排。孤植的特点是其个体表现出的特点集中,以奇异的姿态体现出个体形态美,如银杏、槐树、香樟树等,都属于枝条漫展、生长旺盛的植物种类。另外,对于孤植的种植区域来说,应选择地形开阔的区域,不仅要给孤植树种腾出较多的树冠生长空间,而且要保留出供观赏的合适的距离,可以提供给人们更多观赏地点的选择,将自然景物的姿态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孤植作为园林植物造景的整体部分之一,必须与周边的植物呼应,这样才能够将其与周边的景物相协调性,形成以宽广草坪、高地和水面为统一整体的全景植物体系。

2.2.2 列植。列植主要有单列和双列、多列等类型,列植主要种植在道路和建筑的两旁,以绿化为主,如杭州市的“一株杨柳一株桃”,再如绿篱,由于每株的间距小,且列植种植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单数种植,应注意节奏与韵律的变化,因此在美景西湖分段种植的树木多采用重阳木或者三角枫。

2.2.3 丛植。丛植种植时是以株数进行分类的,一般从数量上说,可以涉及几株到几十株,主要由同种、异种等的乔木、灌木组合而成。在地面配置上,可以是草花地或者草坪,在丛植间距的设置上一般需要适当调整,以保证其适当密植,形成一个统一的疏密度适宜的整体。

2.2.4 群植。群植树种多为乔灌木,从数量上看,一般有20~30株,其属于混合成群种植,主要产生意境美。群植的规模和面积不宜过大,应以树群的组合为主,其中单纯群和混合群是其主要的组成形式。在群植种植排列的过程中,应形成不等边的三角形,且不能成行或者成排种植,以群体美为其主要的树群种植特点,从而深层次地体现出植物造景的文化内涵。

3 园林植物造景“点”空间植物设计意境美构成手法

3.1 以模仿手法突出“点”空间植物设计意境美

意境美模仿的构成手法,是运用现代化手法,将模仿的内容进行重现,主要可以分为仿自然之物、仿自然之形、仿自然之象、仿自然之理和仿自然之神[2]。在现代的“点”空间植物造景技术应用中,在植物的种植选择上往往会选用色彩不同的花乔木,其是象征人们追求幸福、象征吉祥如意的色彩;在仿自然之形的过程中,往往选用的是枝叶茂密、高达的水杉,采用群植手法,模仿山的屏障,营造良好的意境;在仿自然之象的模仿中,如杭州市华港,利用花海林体现大地景观的时空美感;在仿自然之理的过程中,在遵循自然之理、自然之美的过程中,利用植物花开的盛景,来模仿四季的交替变换,进而实现绿植造景手法的一体化发展。

3.2 以抽象手法突出“点”空间植物设计意境美

在抽象手法的表达过程中,通过景物造景手法使得整个植物造景景观表达更具艺术性,而且能简单化呈现复杂多变的事物。应用“点”空间植物造景的平面布置相关内容,运用平面图形中的符合或者片段,经过抽象化处理,用于表达不同的意境。

所有的物质形态都有其独特的形态及表现形式,因此呈现出来的形式美也不同。例如,江苏省南通市景观设计单位在设计过程中大量运用乔木和灌木等,使得整体的景观园林形成立方体结构,从而以比喻发达的盐产业。在科技抽象表达的过程中,可以将科技产物与植物造景结合起来,如电路设计过程中可以利用抽象的手法将植物造景的设计内容表达出来。例如,上海市嘉定区的圆形科技广场,利用广玉兰、银杏等,对其外在的形式设计成电子印刷电路,与科技广场的主题相吻合。

3.3 以隐喻手法突出“点”空间植物设计意境美

隐喻主要是为了体现自然环境与历史人文环境的结合,利用隐喻的设计手法是为了在植物空间的设计过程中融合当地文化,体现出“点”空间植物造景设计的高效化。

3.3.1 形象性隐喻。该手法是结合当地的人文环境,将主题意境通过雕塑或者植物造景体现出来,并能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例如在某学校的入口处,可以种植黄杨树,并修剪为“钥匙”的形状,比喻学校和知识是学生通往科学之门的“绿钥匙”。

3.3.2 典型性隐喻。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等,将传统文化的内涵通过植物造景的方式体现出来,同时可以结合乡土的树种及花卉等实现造景。

此外,还有联觉性隐喻和模糊性隐喻。

3.4 以象征手法突出“点”空间植物设计意境美

在象征性的手法表达过程中,主要以静表动,以有限表无限,同时结合植物造景的静态美,实现富于律动的动态美。此外,应用以简表繁,主要是通过利用相近的原理进行叠加式管理,从而利用相近似或者相近原理,实现对自然界中简单植物景观的象征,利用植物造景布局实现对整体式环境变化的分析[3]。

4 结语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意境美主要是体现人文气息,其营造的氛围并没有固定的形式,只要将意境美的原理发挥至极,就能在我国园林植被设计缺乏的环境下,使得植物造景与园林设计完美融合。

猜你喜欢

造景景观设计手法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七步洗手法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园林植物造景特点、策略与发展趋势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