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民职业素质问题研究

2018-02-13张志强

乡村科技 2018年36期
关键词:结构性供给素质

张志强

(曲阜师范大学,山东 日照 276800)

近几年,我国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结构性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为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奠定了一定基础。但目前我国农业发展依旧存在供需结构失衡、要素配置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增大、农民收入后续动力不足等问题。“改革的过程就是农民要把控好自己生产质量和规模,这个事情的操作主体是农民,毕竟种子是农民种的,管理是农民管的。”[1]因此,解决好农民问题是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好“谁来种地”和“怎样种地”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问题。2017年,习近平在两会期间用“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九字勾勒出新型职业农民的鲜明特征[2]。同时,习近平也提出了农民对农业这一职业所要求的基本素质。提升农民职业素质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更关系到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败。因此,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人。

1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点

1.1 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产品竞争力

2015年中国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强调“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3]农产品质量提升是我国顺应农业发展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结构性调整,要求农民转变传统发展理念,从单一追求农产品数量到把握消费升级、生产真正契合消费者需要的高质量农产品的观念转变。通过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1.2 改革农业经营体制,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提升农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过程,改革农业经营体制,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要改革农业经营体制,发展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模式。着力经营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建设农业品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成果体现在实现农民持续增收上,当前要进一步推进农村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延长农业生产产业链,提升农业附加值,逐步实现农民增收。

1.3 创新驱动发展,增强农业科技支撑力

国家着力加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完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不断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完善人员聘用和培训机制,增强农技服务能力,并鼓励与家庭农场、合作社开展技术合作,旨在提升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支撑能力。并明确指出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深入开展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把返乡农民工纳入培训计划”。[5]国家还提出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并加快农民获取农业信息所需的基础服务设施建设。

2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农民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2.1 爱农业,尚农业

提升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关键在于农民这一生产主体。热爱农业,崇尚农业,将农业生产中保证农产品安全和质量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是农民对农业生产在思想上的必要转变。农民通过过量施肥、施药来单纯追求农产品数量的增长,生产无法契合消费升级下所需的产品,甚至假冒伪劣产品,既无法改善供求关系,又不断影响我国农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因此,农民应从作为专门从事农产品生产的职业角度来提升自身爱农尚农的职业素质。

2.2 懂技术,会经营

农民要想完全破除小农思想的禁锢,释放农业生产的真正活力,扭转当代农民主流力量合作精神匮乏的局面。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农业生产技术,接受并学习新的农业经营理念,才能顺应农业规模化、信息化发展的潮流。改革农业经营体制,农民要接受对于土地流转、农地集约化管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善于学习和提升农业生产技术,创新农业生产方式,如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创立农业种植合作社等生产经营模式,延长农产品生产的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懂技术、会经营是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农民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所必要具备的职业素质。

2.3 通信息,勇创新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将农民由身份象征转变为一种主动选择的“职业”,也是对从事农业生产这一职业的主体在其职业素质上提出更高的要求。从加强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增强农民农业技术素质,培育更多农业科技人才到整合农业科技创新资源,再到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都对农民在农业技术的学习应用能力、对农业信息的分析整合能力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农业从事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农业科技素养,用于从事农业科技创新,并要增强善于准确把握和善于分析农业信息的能力,即是对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基本素质要求。

3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提升农民职业素质的必要性

3.1 提升农民职业素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3.1.1 爱农尚农,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农民能在从事农业生产时,自觉把控好、管理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在依靠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等管控下,更需要农民处于热爱农业、崇尚农业的思想意识下的自我管控状态。要想全面提升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除了进一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更应通过加强农民这一农产品生产者爱农尚农的职业情怀,来完成从不计后果的粗放式、数量型的生产到追求质量型、安全性的农产品生产方式的转变,从而避免出现过度施肥、滥用农药等危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行为。

3.1.2 爱农尚农,提升农业生产结构合理性。爱农业、尚农业,专于从事最优的农业种植和生产,而不是盲目的农业生产和自我封闭式的农业生产。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三量齐增”与“三本提升”同时存在的矛盾,其突出现象是农产品国内外价格严重倒挂[6]。据统计,2015年小麦、玉米、大米的国内价格分别比国际价格高1.33、1.07、0.91元/kg。除了因我国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外,我国粮食种植结构的不合理性也是其中一个突出问题。部分地区小农式的农业种植、封闭式思想,导致土地集约化利用率极低,农业种植结构不合理。增强农民爱农尚农思想,有利于其打破小农思想的影响,加强合作意识;有利于土地集约化管理,合理调整种植结构,进一步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3.2 提升农民职业素质,增强农民持续增收新动能

3.2.1 懂技术、会管理,促进农民经营性收入增长。相较于单一化、粗放式的农业生产及管理,农业产业要延长产业链,重点在于向加工和流通环节延伸。当前,我国绝大部分农民没有足够的农业技术能力和较强的农业产业管理能力。农产品加工大都处于初级的粗放式加工,缺少对农产品的精深化加工。农民应具备一定的农业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农民既可以进行初步的原始加工,打造“原生态”产品,也可以成立合作社,与加工企业合作,进行深加工,并能打造品牌产品。对优质农产品懂得通过提升包装质量等方式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销售收益。农民通过自身农业技术的提升和管理经验的丰富,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来实现农业增收。

3.2.2 懂技术、会管理,拓宽农民外部增收渠道。对于农民而言,懂技术、会管理不仅局限于专门从事农业生产这一职业所需的农业技术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还包括能促使农民从事其他行业而增加工资性收入的职业素质能力。在户籍制度、土地流转制度等制度改革背景下,加快农村劳动力流转,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和创业,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等,不仅仅在于实现更有效的农业资源要素配置,更在于通过提升农民的技术管理能力,增加农民的非农业经营性收入,增强农民持续增收新动能。

3.3 提升农民职业素质,增强农业产业创新能力

3.3.1 通信息、勇创新,弥补农业专业人才短缺漏洞。在推进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面临着农业生产专业人才短缺、农业创新能力不足的局面。我国农业人才短缺,质量亟待提高[7]。当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多是留守老年人或无法在城市找到工作的返乡人员,整体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素质能力较低,多数只能进行初级生产,而受过专业教育的高级农业人才则多数不愿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不仅仅要加快培育一批从事农业专业化生产的高素质人才,更应把握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这一绝对数量主体。提高他们对现代农业信息的通晓能力,逐步转变思想意识,善于从我国农业发展大数据中摸索新的农业生产思路。真正利用好农民这一庞大的农业人力资源,逐步改善农业人才短缺的情况,继而从整体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

3.3.2 通信息、勇创新,创新农业产业发展经营模式。我国地理条件优越,对经济作物的种植有极大优势,但是我国许多地区农作物的种植生产没有得到合理规划,产量和收入并不高[8]。有些地区受经济条件的影响也在寻求改变,但由于忽视信息畅通,种植生产模式守旧,除没有形成规模化发展外,产品质量不高、没有特色也是一大问题。增强农民自身对于信息接收和分析的能力,适时做出新变化,依据需求努力寻求新的农业产业发展经营模式。例如,利用地区独特的地理资源环境,充分发挥农村特色资源的作用,创新多种发展经营模式,打造农村农业特色产品及特色品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其主体在于农民对信息的接受通晓能力,以及用于进行农业产业的创新发展能力。

4 结语

我国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进行改革部署的着力点及农业结构性改革的矛盾点都突出表明农民在从事农业发展上所具备的职业素质问题与改革的成败息息相关。农民职业素质的提升既是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农业从事主体的内在要求,又是我国农业发展中长期积累的一系列矛盾倒逼下的必然选择。

猜你喜欢

结构性供给素质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新时代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临床人才结构性改革正当其时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