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留守儿童环境需求的乡村景观改造研究

2018-02-13颜可昕

乡村科技 2018年36期
关键词:归属感景观儿童

蒋 苑 颜可昕 潘 征

(湖南农业大学,湖南 怀化 410000)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发展迅速加快,资源、技术、财富大量向城市移动,导致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流动。数据显示,中国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约1.3亿人。在此背景下出现了留守儿童问题。留守儿童,一个因为中国快速城市化而产生的特殊群体,严格意义上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1]。截至目前,不满16周岁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902万人。

1 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现实环境

相较于同龄城镇儿童,农村公共文化娱乐设施普遍缺失,城镇儿童课余可以去兴趣班、图书馆、游乐园、公园和博物馆等,而农村留守儿童除了学校和家以外基本上无处可去。同时,随着智能手机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农村留守儿童沉迷网络、手机的现象愈发严重,农村“网瘾”少年的比例甚至远高于条件更好的同龄城镇孩子。

从农村留守儿童的角度出发改造现有的乡村景观,特别是对公共活动场地的改造,在一些中心地带或便于看护、方便到达的地方,设计一块留给孩子的地方,他们可以在那里玩耍、社交、展示自我。长久以来,我国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都还停留在解决温饱、改善教育的程度上,关于他们对环境的需求始终缺乏关注,但农村留守儿童和所有向往美好童年的孩子一样对环境也是有需求的。留守儿童对环境的需求是生理与心理双层面的,物质需要是指提供活动的空间、进行活动的设施、共同参与的游戏,而精神需要则是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交流、认同、回忆、希望等。

2 基于留守儿童环境需求的乡村景观改造建议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可以大致将留守儿童分为三类:①心智与正常儿童无异,由于较早独立,比同龄孩子更加懂事,他们孝顺、开朗,努力学习,这一类孩子也属于留守儿童,容易遭到忽视;②传统理解上的“留守儿童”,他们大多沉默内向、不善言谈、腼腆羞涩,只是远离父母,缺乏心理疏导;③比较难管教的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小孩多交给年纪大、文化水平低的祖父母隔代监护或亲友临时监护,祖父母的“溺爱式”教育、亲友的“温饱式”看护,再加上父母长期外出而缺乏沟通,让一些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心理问题得不到疏导,影响了其身心健康,从而导致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心理失衡、行为失控,这类留守儿童虽有不良的行为倾向,但他们本质上还是缺乏关爱的孩子。如果家长沟通及时、校园监管到位、社会足够关爱,他们也能成长为有志青年。虽然留守儿童不一定都有心理问题,在具体问题上也不可一概而论,但他们始终是儿童,我国乡村留守儿童活动场地设计一定要满足如下需求。

2.1 满足农村留守儿童体育锻炼的需求

体育锻炼对人的生理及心理健康有许多益处,特别是青少年。加强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农村留守儿童的身体素质,可以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而且可以提高个体的自主性和交往能力。这有利于保证大量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提高国民身体素质。

2.2 满足农村留守儿童个人兴趣的需求

兴趣是儿童最好的启蒙老师,可以帮助留守儿童表达基本的情绪,缓解亲人缺失的焦虑。丰富的户外活动可以满足农村留守儿童多样的兴趣爱好,并间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更积极、更有创造性地学习、成长[2]。

2.3 满足农村留守儿童“展现欲”的需求

展现欲是人类独有的发展特性,具体表现为人的自我期望得到认可,自我价值得到肯定与提升等。但是,只有具备值得表现的具体内容以及可供展现的机会、场地等条件,这种内心的欲望才可能转化为行动,否则长期得不到表现,易演变成心理障碍。农村留守儿童大多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这种心理往往会抑制他们满足展现欲,再加上农村的客观环境提供给他们的机会和场所少之又少。因此,在乡村景观改造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农村留守儿童的展现欲,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2.4 满足农村留守儿童“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需求

乡村景观改造设计要体现地方特色,增强留守儿童的归属感、自豪感。有行为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相比一般人,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的人对生活的热情更高。只有唤起使用者的认同感,才能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场地,而拥有归属感则会提高使用者内心的安全感,这对留守儿童来说是非常有益的[3]。

2.5 满足农村留守儿童“认知欲”的需求

孩童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是生活在农村的留守儿童,受农村教育、科普水平的限制,他们在很多事物上具有更强的好奇心和认知欲。在乡村景观改造上,应通过独特的设计正确引导他们的求知欲,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认知水平,缩小与城镇儿童的认知差距,推进我国教育公平发展[4]。

3 结语

在进行现有村落改造、打造美丽新农村的时候,设计者应考虑农村留守儿童的各种需求,设计丰富、功能多样、生态、趣味和美观尤其是符合农村儿童审美的户外活动场地。通过强调参与感的设计,鼓励他们参与场地,敞开自我;注重场地的科普功能,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场地内种植鲜艳花草芳香类的无毒植物,激发小朋友的感官体验,缓解心理压力;通过具有美感、受小朋友喜欢的小品等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产物,社会不应给他们贴上沉重的标签,他们和城镇儿童一样渴望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向往美丽的童年生活。

猜你喜欢

归属感景观儿童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总量增加,平均收入上涨,城镇归属感较稳定——这代农民工,就是不一样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