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实践反思

2018-02-13

乡村科技 2018年36期
关键词:天涯社工贫困户

陈 丹

(海南政法职业学院,海南 海口 571100)

1 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扶贫的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2015年11月27日,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发布,成为指导脱贫攻坚的纲领性文件。在此基础上,国务院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细化中央决策部署。中办、国办出台11个配套文件,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出台118个政策文件或实施方案,海南省委、省政府始终以习近平脱贫攻坚重大战略思想统揽海南省脱贫攻坚工作。海南省第七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创新扶贫开发体制机制,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互为支撑,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

根据前期工作情况,三亚市天涯区的12个行政村、84个自然村和南岛居委会中,仍有10户23人尚未脱贫,在前期已脱贫的人口中,也需要巩固成效和“回头看”。根据调研统计分析,三亚市天涯区主要的致贫原因和致贫人口有因病35户、因残18户、因学22户、缺资金372户、缺技术34户、缺劳力38户、缺土地7人、自身发展动力不足94户及其他原因3户。致贫原因多样,需要通过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组织协调、资源链接、宣传倡导的优势,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帮助贫困群众建立健全社会支持系统,支持贫困群众提升自我脱贫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因此,三亚市天涯区扶贫办根据《民政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关于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投资150万元,委托天涯区友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10名社工,以抱前村、台楼村、南岛村、扎南村、抱龙村及立新村为主要试点服务区,开展社工参与脱贫攻坚项目。项目运营半年后,根据工作需要,天涯区民政局再投入23.405万元引入5名社工,与之前10名社工共同推进此项目。项目配备1名督导、2个主管、12名一线社工。

2 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过程

2.1 需求评估

社工通过查阅天涯区扶贫办2015—2017年的资料、召集村干部开展座谈会、社区漫步、入户走访脱贫户等方式了解情况,天涯区对社工参与脱贫攻坚项目有如下需求。

2.1.1 制订个性化扶贫方案的需求。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多样,有因病、因残、因学、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动力、缺土地和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等,因此天涯区有科学评估服务对象致贫原因及制订个性化扶贫方案的需求[1]。

2.1.2 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需求。目前贫困户的脱贫资源较多,如人社厅培训资源、定点单位一对一扶贫、光伏发电扶贫项目等,但是资源利用率不高,因此天涯区有整合各方面扶贫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需求。

2.1.3 增强贫困户脱贫信心和自我发展动力的需求。贫困户自我脱贫意识不强,等、靠、要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因此天涯区有增强贫困户脱贫信心和自我发展动力的需求。

2.1.4 青少年有成长关爱服务的需求。6个村中部分留守儿童及青少年因为家庭环境原因,存在学业、人际交往、自信心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天涯区有成长关爱服务的需求。

2.1.5 困难群众有提供心理支持、情绪疏导、完善社会支持网络等方面的需求。6个村中有特殊困难老年人、特殊困难妇女因身体不佳、性别原因,使其承受的生活压力较大,人际支持网络薄弱,存在自卑和封闭心理。困难群众的相关权益得不到保障,因此天涯区有提供心理支持、情绪疏导、完善社会支持网络等方面的需求。

2.1.6 文化营造需求。村里有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传统,很多村人死后,丧葬仪式要举办3~14 d,花费3万~10万元,造成很多家庭债台高筑,陷入贫困。该地方村民有吃槟榔的习惯,应聘工作时很多企业认为吃槟榔不卫生,拒绝招收这样的员工。此外,这里交通闭塞,又是少数民族地区,部分村民不会说普通话,找工作困难。因此,因此天涯区有进行文化宣传和倡导的需求。

2.2 制定服务目标

2.2.1 总目标。对前期已经脱贫的贫困户进行巩固,防止再返贫困;预防困难群众——困境儿童、青少年、特殊困难老年人和特殊困难妇女转变成贫困户;协助贫困户脱贫。

2.2.2 具体目标。在扶贫办的指导下,对100户贫困群众进行服务需求评估,根据不同的致贫原因,制订相应的脱贫社会工作服务方案。依托现有的扶贫资源,参与贫困群众脱贫能力建设,通过开展个案工作、组建互助小组等方式,进行心理疏导、关系调试,重点帮助脱贫意识不强、自身动力不足的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增强脱贫信心和内生动力,年个案服务数不少于60个。对6个村的困境儿童、青少年、特殊困难老年人、特殊困难妇女全方位摸底,精准识别,建立档案,提供思想引导、心理支持、情绪疏导、社会支持网络等关爱服务。树立脱贫典型人物,定期开展文化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脱贫致富文化氛围。开展文明丧葬、红白喜事节约办等移风易俗倡导活动。

2.3 具体实施过程

第一步,通过扶贫办召集各个村委会书记和主任召开见面会,介绍社工的身份、项目目标、工作方式、需要村干部支持的内容,了解村民的需求和生活习惯等,保存村干部联系方式。村干部是社工进村的敲门砖,也是联系贫困户的桥梁。项目启动之初,为了提升对扶贫社工项目的知晓度,让服务对象更好地接纳社工服务。社工联合人社局、各(村)居委开展项目宣传活动。农忙时节,大多贫困群无法安排时间参与社工活动,社工结合扶贫夜校,在贫困群众集中的时间开展项目宣传活动。社工非常重视和村干部建立关系,见面会结束后,社工一一拜访各个村村干部,建立深厚的友谊关系。第二步,得到村干部的信任和支持后,村干部带领社工,挨家挨户走访计划名单上的100户贫困户,并向贫困户介绍社工。通过走访,社工与服务对象之间初步建立专业关系。第一次认识后,社工用3个月时间,以入户、电话访问以及询问邻居等方式评估贫困户需求及致贫原因,做出100份需求评估报告,在此基础上做出100份针对性救助方案。第三步,从100份需求报告中筛选出有需要的开展个案服务,提供心理疏导、社会融入辅导,思想观念引领服务等。目前,天涯区已开展个案17例。第四步,经过半年的入户走访及个案服务,社工把同质性高、需求相似的贫困户组织起来,成立妇女支持性小组、村民创业就业互助小组、青少年学习小组和治疗性小组等。在这些小组中,有困难的妇女们可以通过相互倾诉,获得情感支持,找到归属感并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为她们赋能增权。在创业就业互助组里,村民可以一起学习普通话、相互监督戒槟榔、提升就业技能等。青少年通过参与小组活动,对其产生动力,增强自信心和学习能力。第五步,经过近10个月的入户、个案咨询、小组工作,贫困户对社工的认同感越来越高,不同村贫困户情感联结越来越紧密,贫困户的自信心得到了提高。此外,社工联结金融下乡和电商下乡等资源,为贫困户开展培训12场。通过学习这些技能,有5个人找到了就业岗位。社工开始按照计划,组织社区大型文化活动,目前已举办2场移风易俗的文化倡导活动。此外,组织村民自导自演筹划扶贫晚会4场,通过跳黎族和苗族舞蹈、扶贫知识竞答、脱贫典范分享等一系列大型社区活动,社区文化氛围有所好转[2]。

3 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反思

项目运营一年,社工和服务对象建立了专业关系,完成了项目的工作指标量,对贫困户子女和村里的孤寡老人等提供了学习、心理、陪护等服务,在村里也培育了由一支妇女组成的黎韵队,有3名返乡大学生加入社工队伍。项目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项目服务过程中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3.1 明确社工角色定位

项目服务过程中,社工更多是服务的直接提供者、输出者。项目分布于高山地区,村落分布广,交通不便,服务工作量大,社工倦怠,很难完成项目协议要求的工作量。社工每天马不停蹄地赶指标量,身心疲惫,服务深度不够。社工应注重社区内生动力和本土资源的分析与盘活,挖掘村民潜能,相信村民的能力,在村中拓宽以组织为基础的参与空间,培养多层次的社区社会组织,作为未来乡村发展的主要抓手,而不是仅靠社工自己一味输出[3]。

3.2 社工队伍能力有待提升

大多数社工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我国的社会工作教育涉及农村社区的比较少,学生对农村的文化和知识敏感度、农业知识严重不足,对扶贫政策的了解不够深入。社会工作者要认清楚自己只是脱贫攻坚力量中社会力量的一部分,不能脱离其他的帮扶力量而独立存在,必须联动各界力量才能充分发挥社会工作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5]。

3.3 挖掘社区骨干,培育社区组织,提高社区参与度

本项目聚焦的都是项目的服务对象,忽略了村中其他人的作用。第二年考虑项目通过基础服务,挖掘本村人才,并根据不同人的特长提供不同的机会,建立不同难度的参与平台,进行有梯度的人才培养。从社区发展视角出发,调动村民的内生动力、互助性,提高村民的参与性,培育社区骨干领袖,挖掘社区内非正式资源,如文化队、排球队、学校和协会等;以组织活动的形式加强村民互动,如培育妇女文化舞蹈队,提供少量必需设备,推动村民自娱自乐,丰富精神生活,发扬民族敬老、互助、儿童社区照顾体系等优良文化,推动村民的凝聚力和自助性等[6]。

3.4 结合黎族、苗族文化特色,提升文化归属感、自豪感

文化表面似乎与扶贫没有直接关系,但文化是凝聚人心的手段和桥梁。贫困户要脱贫,不是一味让他们“走出去”,重构他们的生活体系。而要在尊重本族群文化习惯的基础上,让他们回顾和传承民族文化,找到对本族文化和村落发展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进而提炼出符合本村发展的经济产业,让乡村振兴和复活。

3.5 链接资源,助力产业扶贫,提升贫困户经济收入

社工第一年服务主要关注的是对人的内生动力的唤醒、心理状态、人与人的关系村和中的文化氛围,这些都是短期内难以见效和测量的,村民的参与意愿不高。村民比较关注的是经济收入是否提升,这是社工的短板。社工做的基本都是“软实力”建设,“硬件建设”和产业建设要依靠政府和企业,所以社工能做的就是联结资源和促进贫困户积极参与。社工要向政府及服务对象阐述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和专业所长。

猜你喜欢

天涯社工贫困户
撑一竹伞走天涯
青春社工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执笔为马,行走天涯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