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禽养殖中疫病易发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2018-02-13

畜禽业 2018年3期
关键词:养禽禽类饲养员

(阿勒泰地区福海县阿尔达乡农业(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 新疆 阿勒泰 836400)

0 引言

家禽在饲养过程中难免会染上各类疾病,在发现不及时以及治疗不对症情况下,养殖户很可能蒙受巨大经济损失,兽医工作的开展与运行也面临诸多阻碍。故此,家禽养殖户与兽医人员需对家禽疾病特征与症状有全面性认识与深刻掌握,以确保相关疾病发现与处理的及时性与有效性,为家禽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1 家禽疫病易发的原因

对最近几年大规模家禽疾病类型以及染病家禽病理性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积极开展调研工作,以对家禽传染病诱发因素进行概括。

1.1 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饲养密度不合理

饲养机构管理机制完善性缺乏的现象极为常见,例如在对饲养员招聘时,没有对其业务能力进行有效考评,还有相关人员进出养殖场的消毒办法没有贯彻落实等。在管理不严的饲养环境下,病原菌侵入以及生长繁殖获得了优势空间,家禽传染病发生率上升也成为必然。

1.2 饲养员业务素质偏低

这是相关传染病防治工作效率得不到提升的主要诱因。饲养员在家禽养殖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恶劣气候、家禽突发腹泻等多样问题,上述问题的有效处理需要饲养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遇到突发问题时能够做到临危不惧、从容面对。但是,在现实生产中,因为饲养员业务素质相对较低,导致家禽饲喂缺乏科学性,例如饲料每日添加时间不统一等,同时也没有嘱咐相关工作人员及时清除带菌粪便,使传染源潜在于养殖场中,疾病防治工作质量难以得到切实保障。此外,在调研过程中,还发现一些养殖场在疫病高发季节没有对家禽进行疫苗接种或给药预防等措施。由此可见,在传染病得不到有效防控时,家禽被病原体侵袭家禽的概率就会大幅度增加,若家禽机体抵抗力偏低,那么大规模死亡的想象就很可能发生,就会给养殖户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

2 防治措施

2.1 加强饲养管理

这是强化家禽机体抗病能力的有效办法。一定要重视对养殖场管理工作,例如定期消毒处理、不饲喂发霉变质类食物、确保环境通风的良好性等,在多种措施的协助下不断强化家禽的抗病能力。在饲养管理工作得到一定保障时,养殖场需以整改禽类养殖卫生环境为始发点,结合地域、季节以及家禽体质情况编制可执行的疫病防治方案,进一步提升家禽免疫能力。①养殖场的基础设施设备一定要符合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对禽舍冬季行保暖升温措施,夏季采用降温方法。定期对禽舍进行清理,确保舍内光线的充足性,通风顺畅性。在养殖场管理阶段,需建设与推行“全进全出”的养殖体系。②结合禽类不同生长时段对营养素的需求情况,及时调整饲喂料类型。在饲喂环节中,适时适量添加豆饼、麦麸等营养物质,以不断优化家禽的健康水平。

2.2 加强接种疫苗

这是提升家禽自体免疫机能的有效办法。在养殖场运行过程中,养殖户需积极解读国家设定的相关标准,定期按时为禽类实行接种处理,以提升其免疫能力。当下,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禽类防疫药物类型繁多,并且在市面上极度畅销,为家禽接种以免类型的选择提供了诸多选择,此时养殖户需以谨慎的态度对其进行选用。

2.3 提高养禽员的养殖水平

养禽人员在养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养殖人员在养殖过程中,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时要求细致谨慎,对于禽群的异常能够敏锐地发觉并及时报告,对疫情发生时能够反应迅速,及时地采取隔离措施,并具备一定的禽类医学知识。

3 结语

随着规模的扩大,禽类数量的增加,给养禽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多的问题,其中疾病的预防是一大关键问题。养禽场疾病的预防,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养殖方法,及时观察禽群的异常情况并对症下药,保持好饲养环境,温度、湿度要适宜,同时要保持通风,做好饲养设备的清洁工作等。

[1] 李响,刘计顺.当前禽病的流行趋势及防控策略[J].现代畜牧兽医,2010(1):51-52.

猜你喜欢

养禽禽类饲养员
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养禽与禽病研究所介绍
影响禽类养殖的不利因素及措施
禽类呼吸道疾病防治措施
虚拟仿真技术在养禽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快乐的饲养员
解除美国禽类产品进口限制
高职养禽与禽病防治课程实践教学的探索
玫瑰基地里种草养禽
我的爸爸是动物饲养员
熊猫饲养员:我给“滚滚”当“奶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