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第四次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2018-02-13
当前,精神障碍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和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在社会观念、文化水平、卫生资源均衡配置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许多患者未能正确认识精神障碍并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帮助,这也严重影响了精神障碍患者的预后和社会功能的恢复。为全面了解和掌握聊城市居民的精神障碍等相关疾病的患病率和社会人口学分布特征等指标,为制定精神卫生政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作为山东省第四次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的一部分,聊城市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小组于2015年10月~2016年5月组织开展了居民精神卫生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系统随机抽样的方法,按县(区)、乡镇(街道)、村庄(居委会)三层面进行抽样。在县(区)层面上抽取了东昌府区、莘县和东阿县三个县(区),并在上述每个县(区)中抽取2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中抽取了1个村庄(居委会),共抽取6个村庄(居委会)。每个村庄(居委会)抽取300户,包括家庭户和集体户,家庭户以居住并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员及其亲属或单身居住生活者作为1户。家庭户人口包括:(1)在本户有常住户口的人口;(2)户口关系不在本户,但在本户生活6个月以上的人口;(3)户口待定的人口,指常住本户尚未办理常住户口登记的外来人员。常住户口中外出未归超过1年或在家居住不足3个月者不属于本次调查对象。集体户是指当地派出所登记在册的目标社区所有的户,如长期居住的养老院、学生集体宿舍等。对被调查户中≥18岁者编号,根据随机数字确定被调查者,每户抽取1人,共计抽取1 800名被试,抽中的被试或其监护人均先签署知情同意书。占区域总户数的1.03‰;被检1 800名,调查人口占全市总人口578.99万的0.31‰,实际被检1 799名,受检率为99.94%。其中男883名,女916名,男女之比为0.96∶1;年龄18~88岁,平均(42.00±2.68)岁;失访1人,失访率为0.05‰,失访原因为外出打工。
1.2方法
1.2.1 筛查 采用一般健康问卷(GHQ-12)及相关问题调查问卷对被调查人群进行筛查。筛查阳性者、因躯体疾病原因无法回答者、近1年因躯体疾病住院治疗者、因精神疾病无法完成筛查者全部进入第二阶段的诊断,筛查阴性者随机抽取10%进行第二阶段的诊断。
1.2.2 疾病诊断 采用DSM-IV轴I障碍用临床定式检查量表(SCID-P)、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和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作为诊断标准。
1.2.3 调查人员组成及培训 (1)人员组成: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抽调中级职称以上医师6名作为技术骨干,分头负责各市的抽样和现场调查的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各市精神卫生机构根据各自工作抽调相应的医生和护士,组成现场调查队。聊城市流调小组由6名医生和2名护士组成。(2)人员培训:由技术组对流调人员进行为期14 d的培训。主要培训内容有:精神障碍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山东省第四次精神障碍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设计与实施方案,各类调查表格的填写方法,各筛查工具和评定工具的使用方法,重点培训SCID-P和DSM-IV的使用。培训期间进行各调查和诊断工具的一致性测验,完成培训后进行现场测试。调查开始的前2周,所有SCID-P疾病诊断需由2名不同医生分头完成,对诊断不一致的患者需由省精神卫生中心质控人员进行诊断复核。为保证此次流行病学调查的质量,调查员访谈时将与患者的访谈进行全程录音。调查前由技术组带队在潍坊市昌乐开发区随机选取玉皇庙社区居民共200名进行了预试验,重点对GHQ-12进行测试,经对预试验结果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0.75~1.00(P<0.05)。本次培训聊城市流调人员全部考核合格,成绩优异,故调查期间省级质控免跟踪指导,本结果自动认定为省级质控标准。
1.2.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流调资料均交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流调技术组统一输入电脑,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本研究通过分类统计及卡方检验,检验性别和年龄对精神疾病发病的影响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类精神疾病患病情况 被调查的1 799名中,精神疾病总患病人数376例,时点患病率为20.90%。时点患病情况:共病121例(6.73%),心境障碍128例(7.11%),物质使用障碍215例(11.95%),焦虑障碍118例(6.56%),精神病性障碍20例(1.11%),血管性痴呆49例(2.72%)。其他精神疾病患病情况见表1。
表1聊城市≥18岁人群精神疾病时点患病率和终生患病率
病种时点患病率病例数(n)患病率(%)终生患病率病例数(n)患病率(%)共病1216.721236.83心境障碍1287.111297.12 重性抑郁障碍402.22412.27 未特定抑郁633.50633.50 心境恶劣障碍181.00181.00 双相情感障碍70.3970.39物质使用障碍21511.9521612.01 酒精依赖21311.8421411.89 物质所致心境障碍20.1120.11焦虑障碍1186.561186.56 未特定焦虑1146.331146.33 广泛焦虑40.2240.22精神病性障碍201.11221.22 精神分裂症160.89181.00 未特定精神病性障碍40.2240.22创伤后应激障碍130.72130.72血管性痴呆492.72492.72精神发育迟滞20.1120.11其他30.1730.17患病总数37620.9038121.18
2.2 精神疾病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特征 根据精神病发病年龄特征,并考虑到各年龄区间样本数量均匀度,将所有样本划分为18~35岁、36~55岁、56~88岁共3个年龄段,除精神病性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外,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精神障碍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精神疾病各单项比较见表2、表3。
表2 精神疾病患者的年龄分布[n(%)]
表3 精神疾病患者的性别分布[n(%)]
2.3 精神障碍发病率变化趋势 将聊城市1984年、1994年、2004年流调结果与本次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4次调查的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27,P<0.001),本次调查的患病率高于其他3次调查结果。见表4。
表4 1984~2015年4次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患病率比较
调查时间(年)调查人数(名)患病人数(名)现患病率(%)19846 2186039.7019944 83664013.2420044 78867714.1420151 79937620.90
3 讨论
从表1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1 799人中,精神疾病患者总数376例,时点患病率为20.90%,共病患者121例,患病率为6.72%,共病患者占精神疾病患者总数的32.18%,可以看出精神疾病患者的共病现象较为普遍。精神疾病的共病是指一例精神疾病患者在一定时间内同时或者先后诊断出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精神疾病的现象[1]。本次调查发现共病现象尤为突出,376例患者其中22.61%患有2种精神疾病,9.57%患有3种精神疾病,2005年潘国伟等[2]研究显示,1 695名患者中,14.6%患有2种精神疾病,1.4%患有3种精神疾病。同单一精神疾病相比,共病患者具有病程长、病情重、预后差、社会功能损害大等特点。从终生患病率上看,精神疾病患者总数381例,患病率21.18%,略高于时点患病率,这一方面表明当前时期是精神疾病发病率较高的时期,一方面也表明精神疾病病程长、难治愈的特点。从精神疾病患病类型上看,心境障碍、物质使用障碍和焦虑障碍的患病率分别达到7.11%、11.95%、6.56%,患病人数多、患病率高,是三类最主要的精神疾病类型。
未特定抑郁是心境障碍类疾病中最主要的病种,患病人数63例,患病率3.5%,这与张敬悬等[3]、石其昌等[4]、栗克清等[5]研究一致。抑郁障碍是最常见的心境障碍,多发生在个性孤僻、生活工作环境变动大、夫妻关系不好、家庭经济情况差等人群中,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和社会功能受损,已成为全球第四大致残疾病,值得关注。
酒精依赖是物质使用障碍类疾病中最主要的病种,患病人数213例,患病率高达11.84%,是患病率最高的病种。男性酒依赖所致精神障碍患病率高于女性,这与陈贺龙等[6]、任季冬等[7]、郭敏等[8]研究结果相一致。酒精是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成瘾物质[9],近10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酒消耗量以每年13% 的惊人速度增长,长期或大量饮酒可导致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活动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未特定焦虑是焦虑障碍中最主要的病种,患病人数114例,患病率6.56%。另外,患病率较高的还有血管性痴呆,患病人数49例,患病率2.72%,高于聊城市第三次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的 0.11%[10]和温州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0.32%[11]的调查结果,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现象及老年人口增加,血管性痴呆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精神发育迟滞患病率0.11%,低于山东省聊城市第三次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的0.64%[10]和张维熙等[13]中国七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2.7%的调查结果,这可能与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通过唐氏筛查,优生优育比例升高有关。
年龄和性别可能是影响精神障碍发病的两个基本要素[12]。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除精神病性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的发病年龄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精神疾病发病年龄和性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这和国内其他各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基本一致[3,13~16]。
心境障碍、物质使用障碍、焦虑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病均表现为35~55岁发病率高于其他年龄阶段,分析认为35~55岁处于人生的中年及更年期阶段,承担较多社会责任、面临较大压力的同时,在生理上处于身体机能显著变化、激素水平较不稳定的更年期,在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压力下,导致精神疾病发病率较高。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则随年龄的递增呈显著递增趋势,56~88岁年龄段的患者发病率最高。
从总量上看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主要由于男性物质使用障碍(酒精依赖)患病例数大幅高于女性所导致;而女性心境障碍、焦虑障碍、血管性痴呆发病率均显著高于男性,与石其昌等[8]调查结果一致。分析认为主要由于我国农村重男轻女社会环境下女性的生存状态及女性身心特征导致,社会各界都应对女性予以关注及帮助,改善女性生存状态及身心健康。结合前人研究可知,精神疾病患病的性别分布特征是长期普遍存在的。
本次调查显示,聊城城乡居民18岁及以上人群精神障碍的时点患病率为20.90%,高于聊城市1984、1994、2004年流调显示的9.7%、13.24%、14.14%的患病率和国内的报道[10,17~21]。终生患病率为21.18%,高于2006年辽宁省11.26%、2010年广州省7.61%[22,23]的调查结果。精神障碍发病率上升如此之快,一方面来源于越来越大的社会压力[24]和快速的社会变迁;另一方面与本次调查应用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化筛查工具和美国的精神疾病诊断标准,使得未特定抑郁障碍、心境恶劣、未特定焦虑障碍等轻度精神障碍检出率增高[10]有关。
为探究聊城市各类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及其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本文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聊城市3个县(区)1 799名18岁及以上人群进行入户调查,得出如下结论:(1)聊城市各类精神疾病总患病率为20.90%,高于山东省1984、1994、2004年及聊城市2004年的调查结果,可见近年来聊城市精神疾病患病率上升。一方面应从生理、心理、临床医学方面寻求解决方案,科研攻关,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另一方面要从社会、社区、家庭等不同层级在患者患病之前及患病之初给予有效关怀和引导,达到预防和减轻疾病的作用。(2)精神疾病患者的共病现象较为普遍,而共病可通过采取有效预防手段减少发病率;医院及各卫生部门应当树立警备意识并向患者家属普及相关知识,对患者并发其他类型精神疾病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从而有效控制共病。(3)心境障碍、物质使用障碍和焦虑障碍的患病人数多、患病率高,是三类最主要的精神疾病类型;从分布特征上看,男性精神疾病发病率高于女性;35~55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可根据不同病种及患病人群的特点,针对患病率高的病种及患病率高的人群,重点分配医疗资源,重点防范,及早发现,有效降低精神疾病患病率,提高疾病治愈率。
本研究通过分析我市精神障碍的患病水平、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等情况,为卫生行政部门对精神障碍的综合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数据参考,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措施,统筹安排医疗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