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中医药文化环境对中医精神的培养

2018-02-13熊亮易生富

关键词:医学生中医药校园

熊亮,易生富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北 荆州 434020)

高校校园文化是指在高等院校这一特定文化氛围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校内外从事各种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风格,一种校园精神与环境及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高校校园文化是高等学校校园这一特定环境下,由于人们的年龄、经历、地位、文化教育及情趣、需要、价值观等方面彼此相同或相近,在心理上彼此沟通、互相接纳而形成的一种共存的文化现象,反映了这一社会群体的文化自认和生活状态。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如果职业中医药院校能够建设好校园中医药文化环境,就能够培养出医学生的“中医精神”。

一、培养中医精神的必要性

1.中医精神的表现——“仁”与“术”、“诚”与“精”。中医精神是祖国传统医学的思想内核。但据中国知网的检索,国内中医学界使用“中医精神”这一术语并对其解释的文献寥寥无几。国内最早使用“中医精神”这一术语并对其解释的文献是2003年发表在《国医论坛》上的一篇论文《中医精神探论》[1]。其后,使用“中医精神”这一术语并对其解释的文献是2013年发表在《中医学报》上的一篇论文《华佗文化与中医精神相关问题探讨》[2]。由此可以推断:国内中医学界对“中医精神”这一提法及其内涵尚未达成共识。尽管如此,本文仍倾向于使用“中医精神”这一术语。中医精神包括中医医德精神与中医医术精神两个方面。因为医德与医术好比灵魂与肉体,如果医德缺位,那么医术就没有灵魂,就成了行尸走肉;同理,如果医术缺位,医德就没有躯体,就成了游魂。因此,中医精神必须同时包含对医德的追求和对医术的追求。也就是说,中医精神就是在追求中医医德和追求中医医术的过程中所体现的精神,它表现为“仁”和“术”或“诚”与“精”。因为“仁”与“诚”同义,“术”与“精”同义。因此,笔者认为,中医精神既可以表现为“仁”与“术”(“医乃仁术”),也可以表现为“诚”与“精”(“大医精诚”)。中医精神的特点包括:民族性、时代性、历史传承性、开放性、创新性等。

2.中医精神的普适性——各行各业。对于职业中医药院校来说,将医学生培养成“仁”与“术”、“诚”与“精”兼备的医务工作者是符合医学生的职业理想的。因此,从理想的角度说,培养医学生的中医精神显然是必要的。问题是,从实际的角度说,不是所有的医学生都从事了中医药行业,那么,还有必要培养这部分没有从事中医药行业的医学生的中医精神吗?答案是肯定的。“诚”与“精”代表敬业;“仁”与“术”代表精业,因此,中医精神是可以推而广之的,它并非只局限于中医药行业,而可以适用于各行各业,即具有普遍适用性(简称“普适性”)。这就类似于“工匠精神”,因为中医精神与“工匠精神”的本质是相同的,即都是敬业和精业。[3]而敬业和精业可适用于各行各业,而不只局限于中医药行业。[4]例如,科技部万钢部长说过,工匠精神是一种敬业精神,是人人都对所做的工作锲而不舍,不断提高对质量的要求标准,在每个工作岗位上,不放松每件事。格力空调董事长、总裁董明珠也曾说,工匠精神就是“挑刺”的精神,就是把每一个细节做好。她还说,无论是管理者,还是一线工人,都要有工匠精神。全国人大代表徐强也说过,工匠精神意味着干一行就得爱一行、就得专一行、就得精一行,每个人都要务实肯干、敢于吃苦,不断开拓。

3.培养中医精神的重要性——立德树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据此,“立德”与“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职业中医药院校的根本任务。由于“仁”和“诚”是“立德”的要求,而“术”和“精”是“树人”的要求,因此,中医精神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职业中医药院校中的具体表现。也就是说,职业中医药院校只要培养好医学生的中医精神,就可以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贯彻落实了党的十九大精神。

二、校园中医药文化环境培养中医精神的可行性

1.环境对精神的塑造。18世纪法国的旧唯物主义哲学家爱尔维修等人曾提出“环境决定论”,该观点认为环境和教育造就了人。因此,“环境决定论”持有下列观点:一旦改变了某人所处的环境和教育,也就改变了该人。马克思主义则认为,尽管环境对人具有塑造作用,但这种作用是有限的,不能过于夸大这种有限性,以致于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即人对环境所进行的能动性改造。也就是说,人和环境的关系不是单向性的,而是双向性的。[5]环境决定论是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它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但在历史观上却是唯心主义。笔者认为,尽管这种环境决定论遭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但是,环境决定论毕竟有某种合理的成分:它毕竟肯定了环境对人的塑造作用。因此,就本文的目的而言,校园中医药文化环境对中医精神的塑造具有一定作用,尽管不是决定性作用。

2.环境是可以被改变的。“环境决定论”的错误之处,就在于“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也就是说,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在实践中改造自己所处的环境。就改造环境的过程来说,通过教育实践,教育者先于受教育者而接受教育,之后再通过教育实践活动改变受教育者所处的环境,从而教育受教育者。因此,环境是可以被人为地改变的。就本文的目的而言,职业中医药院校可以创造一种有利于塑造医学生中医精神的校园环境,即将中医药文化融入校园环境,进而创造出校园中医药文化环境,从而熏陶作为受教育者的医学生,以培养其中医精神。[6]

3.校园中医药文化环境对中医精神的塑造。如上所述,环境对精神具有塑造作用,并且,环境是可以被改变的。因此,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塑造什么样的精神。众所周知,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它包含诸多的“仁”与“术”的元素,或者说,“诚”与“精”的元素。因此,对于职业中医药院校而言,将中医药文化融入校园环境,可以将校园环境改变成校园中医药文化环境,进而可以塑造与中医药文化内涵相一致的中医精神。因此,校园中医药文化环境对中医精神具有塑造作用。

三、启 示

综上所述,职业中医药院校应该加强校园中医药文化环境的内涵建设,将中医药文化所包含的“仁”与“术”的元素,或者说,“诚”与“精”的元素融入校园环境,从而培养医学生的中医精神。为了培养医学生的“仁”与“术”,“诚”与“精”的中医精神,笔者认为,没有必要将校园中医药文化环境的内涵建设人为地分割为两个部分,即“仁”或“诚”的部分,以及“术”或“精”的部分。因为“仁”与“术”,或者说,“诚”与“精”是密切联系,互为一体的,因此,不宜将其分割开来。一般来说,职业中医药院校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加强校园中医药文化环境的内涵建设:

1.中医药文化精神环境内涵建设。职业中医药院校在校训、校歌和校徽的创作和设计上,应该融入中医药文化元素,从而打造校园中医药文化精神环境。笔者主张,应该在全校师生员工中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学校训、领会校徽内涵系列活动。例如,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校训是:“博学、仁爱、善思、笃行”。又例如,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校徽包括如下涵义:第一,里外两部分有机结合组成了该校徽图案。外环部分的内容为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中英文规范名称,其中,中文字体是繁颜体;而里层部分为校徽图案。内外同心圆,寓意全校师生同心同德、团结协作、共创辉煌。第二,太极(阴阳)鱼和锦盒银针组成了校徽图案,并幻化成汉字“中”。其中,太极(阴阳)鱼和锦盒银针都表现了中医药文化的思想内核,同时也是中医精神的幻化;轮廓所形似的“H”“b”状态是“湖北”二字的拼音首字母,它表示学校所在地。该图案静中显动,表达中医精神应该与时俱进。第三,图案的基本色调为宫墙红,古朴、庄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视觉感,隐现出学校源远流长的办学历程,也与学校地处荆州古城护城河泮,立足荆楚大地的独特地理位置相一致;白底则象征医学的圣洁。第四,校徽采用特色鲜明的中医药文化元素,整体造型虚实结合、动静统一,传统感与时代感并存。图案鲜明简练,圆润流畅,形象易于认同和传播。[7]此外,还应该在职业中医药院校和全社会征集校歌,并在其歌词和乐谱中融入中医药文化元素,扩大学校知名度,表达职业中医药院校为人类健康事业默默奉献、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医学的中医精神。[8]

2.中医药文化物质环境内涵建设。职业中医药院校应该因地制宜地融入中医药文化元素,从而打造校园中医药文化物质环境。本文以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学校坐落于文化古城南门外大学城区西端“龙头”位置,在物质环境建设中,应该秉持“传承文脉、交融情景”的理念,将中医药文化元素融入当代校园环境的硬件建设中,诠释中医精神的内涵,形成“一场、二馆、三园、四楼、十二景点”的校园物质环境格局。其中,“一场”即指“三和”文化广场。所谓“三和”,包括天和、地和、人和。广场上圆下方,意思是“天圆地方”。天圆区域铺设三百六十五块砖,象征一年;地方区域分成四块,象征阴阳四时即一年四季。并且,这里建设成药草种植区,再将其划分为二十四个区块,象征一年的二十四节气;并建造一个日晷,象征一昼夜的十二时辰。“二馆”即指中药标本馆和荆楚中医药博物馆。中药标本馆不仅展示各类中药材,还一并展示中药药名的趣味来历。荆楚中医药博物馆由古代医史馆和近现代荆楚医药史馆两部分组成。古代医史馆以中医药发展简史为纲,主要介绍“中医药的起源”、“中医理论体系的确立”、“魏晋隋唐医药学的全面发展”、“宋金元时期的突出成就”、“明清温病学说的完善”和“近现代中医药的发展概况”,其中展项有华佗刮骨疗伤雕塑、王叔和诊脉雕塑等。近现代荆楚医药史馆以介绍刘云鹏、周承明等现代荆楚名医及荆楚“老字号”药店“恒春茂”等为主线,展示荆楚中医药文化的风采。“三园”即指植物园、创业园和科技园。通过“育、种、识、辨”药材、实验性生产加工,甚至销售中药,增强医学生对中医医术的认识,从而培育其追求中医医术的中医精神。[9]“四楼”即指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和办公楼。在教学楼走道、教室张贴历代名医画像、中医药名篇、名著简介、方剂歌、知名中医院介绍等,营造教风、学风及班级管理文化。在实验楼走道、实验室张贴历代名医故事、中药名故事、中药图谱、知名医药企业介绍等,营造中医药实践文化和企业文化。用中医药专业术语命名宿舍楼号,寝室长廊张贴中医名言名句,如“君、臣、佐、使”表现寝室同学做到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心者,君主之官,肺者,相傅之官”指出寝室同学的价值取向,形成中医药寝室文化。在办公楼大厅张贴中医名言名句、《中医药法》的重点条文以及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政策,从而体现中医药传承的重要性和中医药管理文化。“十二景点”是根据中医“十二经络”和中医药文化创意构思布局而成。

3.中医药文化生态环境内涵建设。职业中医药院校可以根据学校地形地貌,将校园绿化美化与中医药文化有机融合,打造富有中医药文化内涵的校园景观。例如,学校应该因地制宜,坚持美观与实用的理念,选择种植某些中药材。就湖北而言,可以种植杜仲、黄连、麦冬、茯苓、黄柏、半夏、桔梗、贝母、厚朴、菊花等中药材。总之,职业中医药院校应该精心谋划、科学布局,打造“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中医药文化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职业中医药院校应该深入贯彻中共十九大的精神,即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因此,应该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校园文化是大学的风骨,是一所大学最鲜明的标志,是体现学校特色、师生思想情感体认的群体文化。由于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因此,职业中医药院校不仅应当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医药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还应当将中医药文化融入校园,即实施校园中医药文化建设。

[1]李盈,原铁.中医精神探论[J].国医论坛,2003,(3):46-47.

[2]郭慧杰,王宗殿.华佗文化与中医精神相关问题探讨[J].中医学报,2013,(1):37-40.

[3]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工匠精神——中国制造品质革命之魂[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1.

[4]刘杨璞.中医药发展需要工匠精神[N].中国中医药报,2016-4-28.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9,92.

[6]熊亮,易生富,万亚平.论中医药文化主要教育功能的发挥[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204-207.

[7]熊亮,易生富.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指导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3:228-233.

[8]熊亮,易生富.论中医药文化融入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3,40(12):85-87.

[9]熊亮,季春元,黄振元.国外卫生职业道德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2,26(2):218-220.

猜你喜欢

医学生中医药校园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