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正刚教授治疗小儿咳嗽常用药对

2018-02-13吴戈平李玉霞指导史正刚

西部中医药 2018年11期
关键词:肺热味苦白鲜皮

吴戈平,李玉霞 指导:史正刚

1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2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病机式要》云:“咳嗽谓有声有痰,因肺气受伤,动乎脾湿而然也。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谓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二者虽同属肺病,然又有肺寒、肺热之分,食积、风寒之别,医者宜详辨之。”史正刚教授在治疗小儿咳嗽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现将史正刚教授治疗小儿咳嗽的常用药对总结如下。

1 旋覆花-防风

旋覆花与防风的药对配伍不但出现在风痰内郁的证型中,而且在痰热内壅的证型中较多使用。两药合用,味辛,能散能行;苦能泄能燥;甘能缓和药性,有祛风消痰,降气行水的功效。《本草汇言》曰:“大抵此剂微咸以软坚散痞,性利下气行痰水,实消伐之药也。”旋覆花性味咸温,功可软坚化痰,下气行水,通脉散结之功[1],与清热化痰之品合用可治疗痰热咳喘之症。由于小儿脾胃运化能力不足,容易食积化热,热邪容易由阳明经传至太阴经。肺经受热,而“喉为肺之门户”,热邪透表时容易诱发咽痒,咳嗽等症。旋覆花主入肺、胃经,可防止病邪传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未病先防”的作用;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可以疏风散邪,祛风胜湿,气味俱升,被称为“风药之润剂”,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防风具有解热、抗炎、抗过敏等作用[2]。两药一降一升,扶正祛邪,化痰止咳。临床小儿症状减轻但邪未退时防风便起解表作用。由于痰浊流窜于脏腑、经络之间,在咳嗽的同时常伴随呕逆,防风扶正胜湿,旋覆花降气止呕,两者合用对于呕逆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2 前胡-桔梗

前胡与桔梗两药均专归肺经,对肺气肃降失常、风热犯肺引起的咳嗽有良好疗效。桔梗味苦、辛、平,具有宣肺、祛痰、利咽、排脓的功效[3];前胡味辛、苦、微寒,具有降气化痰,散风清热的作用。《本草纲目》在描述前胡时写到:“其功长于下气,故能治痰热咳喘、痞膈呕逆诸疾,气下则火降,痰亦降矣。”黄元御在《长沙药解》中描写桔梗:“散结滞而消肿硬,化凝郁而排脓血,疗咽痛如神,治肺痈至妙,善下冲逆,最开壅塞。”前胡之降气与肺气肃降相合,引气下行,降气化痰。桔梗为肺经引经药,引前胡之药性归于肺经,以化痰排脓。风寒袭肺导致寒痰湿浊停聚于肺,因“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而两药味苦,苦能降泄,降逆下气,亦能燥湿化痰、清热泻火、保存阴液。因此,无论风寒、风热或阴虚燥咳,两药配对效果突出。

3 海浮石-浙贝母

海浮石,味咸,寒,归肺、肾经。主要功效清肺化痰、软坚散结、利尿通淋,主治痰热喘嗽、老痰积块、瘿瘤、瘰疠、淋证、疝气、疮肿、目翳等[4]。浙贝母苦寒,归肺、心经。具有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消痈的功效,主治风热犯肺,痰风咳嗽,肺痈,瘰疠和疮毒[5]。两药性寒,是风热犯肺所致热咳,阴虚而致燥咳的必备之品。《本草衍义补遗》说:“海浮石,清金降火,消积块,化老痰。”小儿体质有“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特点,当机体受外邪侵袭,体内阳气亢盛,阴不足则阳不敛,逐渐化热,热邪炽盛,炼津为痰。痰饮形成后可在经络、脏腑之间藏匿,阻碍了人体正常水液、气机输布。停聚下焦阻碍肾气蒸化,影响水液排泄。此时,容易诱发热淋涩痛、膀胱湿热等证。叶天士所著《本草经解》言:“淋沥者膀胱有热也,邪气者热邪之气也,膀胱以气化为主;贝母味辛润肺,肺乃主气之脏,肺化则气润及于州都,小便通而不淋沥矣。”海浮石在化痰的同时也可利尿通淋。由于肺肾阴虚,虚火灼液可形成瘰疬。海浮石与浙贝母均具有软坚散结的功效,可治疗因痰火郁结所致的瘰疬。

4 杏仁-枇杷叶

苦杏仁味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有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功效[6]。枇杷叶味苦,微寒,归肺、胃经,可清肺止咳,降逆止呕[7]。史正刚教授在治疗小儿肺热所致咳嗽时常使用泻白散加减。临床实践表明泻白散配合枇杷叶对于肺热所致咳嗽有良好的疗效。肺与大肠相表里,热邪下传,使肠燥津亏,大便干结,甚则便秘,配伍苦杏仁,可平喘、润肠通便,一药多用。

5 莱菔子-槟榔

莱菔子味辛、甘,性平,归肺、脾、胃经,具有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的功效[8]。槟榔味苦、辛,性温。归胃、大肠经。应用于各种肠道寄生虫病,也可化积导滞,治疗水肿实证。史正刚教授师承中医儿科学专家江育仁教授,江老在治疗儿科疾病方面提出“脾健在运不在补”,根据这一理论结合小儿“脾常不足”的体质特点,可以理解脾胃运化通畅对于小儿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黄帝内经》中说到“五脏六腑皆能咳,非独肺也”提示论证咳嗽不能仅从肺部入手。史正刚教授将小儿脾胃运化失常与咳嗽相结合,从健脾理气,消食除积入手治疗咳嗽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槟榔化积导滞,且兼有利水行气的作用,可以辅助莱菔子降气,也能通利二便。莱菔子降气化痰、消食除胀,配合焦三仙等消食药物,在治疗咳嗽、积滞,尤其实痰食积所致咳嗽病方面取得了良好疗效。

6 白鲜皮-五味子

白鲜皮味苦、寒,归肺、胃、膀胱经,可清热燥湿,祛风解毒[9]。五味子味酸、甘,性温。归肺、心、肾经。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功效。多用于治疗久咳虚喘、津伤口渴、内热消渴等证。叶天士在《本草经解》中写道:“肝血虚则木枯火炎,乘所不胜,病咳逆上气矣。五味酸以收之,温以行之。”五味子可收敛耗散的肺金,下滋肾阴,故适用于肺虚久咳及肝肾不足之喘咳。肺在体合皮,若肺津亏、肺气虚,可致卫表不固而见自汗或易罹患感冒。肺在液为涕,若肺津肺气充足,则鼻涕润泽鼻窍而不外流。若风热、风燥犯肺,则可见鼻流浊涕或鼻干而痛[10]。因此在咳嗽方中白鲜皮与五味子同用,一方面五味子益气生津,滋养肺阴,收涩止汗,从而保护人体减少外邪的侵袭,增强免疫力;另一方面白鲜皮具有一定的抗过敏作用。空气中的细小颗粒物吸入气管,由于小儿黏膜组织娇嫩,容易引起气管黏膜过敏,引发咳嗽。白鲜皮的抗过敏作用与五味子增强免疫力的作用相结合,治疗咳嗽疗效颇佳。

7 瓜蒌-葶苈子

瓜蒌味甘、微苦,性寒,归肺、胃、大肠经,具有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的功效[11]。葶苈子辛、苦,大寒。归肺、膀胱经。具有泻肺平喘,行水消肿功效。陈士铎在《本草新编》中提到:“栝蒌实(瓜蒌),味苦,气寒,降也,阴也,无毒。入肺、胃二经。最能下气涤痰,尤消郁开胃,能治伤寒结胸,祛痰,又解渴生津,下乳。”叶天士《本草经解》有言:“葶苈入肺,肺主气,而味辛可以散结也。葶苈气寒可以去热,味辛可以散寒,下泄可以去积也。”咳嗽乃肺系疾病,根据小儿“阳常有余”“肝常有余”的特点可以分析出久病易化火,邪火引动肝火,后循经犯肺,炼津为痰,痰阻中焦,阻碍气机运行。又因“喉为肺之门户”,肺经有热时容易引起咽喉肿痛、喘息咳唾。此时瓜蒌利气开郁,引导痰浊下行,起到宽胸散结之功效;而葶苈子大寒,入肺经,可迅速化解肺热。二者相合,在化热的基础上化痰,标本兼治,对于肺热咳嗽、结胸痞满等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现代药理研究[12]表明,瓜蒌中所含天门冬氨酸能促进细胞免疫,有利于减轻炎症,减少分泌物,并促使痰液黏度下降而易于咳出。

8 僵蚕-蝉衣

蝉蜕味甘,性寒,归肺,肝经,有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解痉之功[13]。僵蚕咸、辛,平,归肝、肺、胃经,有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的功效[14]。现代药理研究[15]证实不少虫类药物具有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减轻机体对过敏因素的应激反应,能拮抗组织胺,抗过敏性炎症,可使肺之小气道由痉挛变为舒张,气道通畅。从而缓解由于支气管痉挛引起的咳嗽、哮喘等疾病。蝉蜕性寒,其气降,对肃降肺气有帮助,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止咳的效果。此外,蝉蜕的利咽开音功效对于治疗咳久易致音哑有很好疗效[15]。

9 结语

史正刚教授认为小儿咳嗽证型分为4种,即风痰内郁、痰热内壅、痰食内积、脾虚咳嗽。治疗以化痰为主,采用祛湿、化痰、理气的药物进行治疗。此外健脾药物配合清热燥湿药以健运脾胃,健脾益气,使痰热化生无源;解表药配合利水渗湿药,解表止咳、给邪以出路,改善水液代谢,温肺化饮、通利二便。史正刚教授的治病方法颇具特点,辨证清晰、病证结合、博采众长、古今相应,遣方用药不拘泥于经方,更能直中病机,用药精专。在诊治小儿咳嗽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思路。

猜你喜欢

肺热味苦白鲜皮
“二白膏”防皲裂
雪莲花
都治小儿咳嗽,这两种药有何不同?
大剂苦参治不寐
穴位贴敷可治小儿肺热咳喘
天冷肺热令人咳
治疗顽固性头痛验方
矫味剂在掩盖中药苦味中的应用
白鲜皮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病理学及血清酶学改变
基于整合证据链的白鲜皮粉末致肝损伤病例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