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级稻品种性状研究

2018-02-13胡兰香

乡村科技 2018年8期
关键词:超级稻结实率性状

胡兰香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江西 南昌 330200)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重要产业,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温饱问题,所以我国必须重视这一产业。为了提高我国的粮食产量,农业研究人员致力于研究超级稻的品种性状,从多方面把握超级稻的特点,从而不断优化超级稻的栽培技术,有效提高超级稻的产量,解决我国更多人的温饱问题,促进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1 研究背景

栽培超级稻时,需要把高产栽培和良种良法有效结合起来,通过采用自主集成创新技术来有效提高水稻的产量。在相同的条件下,通过采用不同的栽培技术,最终产量出现了明显的差异。例如,采用人工稀摆秧的栽培方式,可以很大程度地发挥出超级稻本身所具有的潜力,使得其生长势强、剑叶长、后期光合面积大、纹枯病发生轻以及穗大粒多等;采用机械插秧栽培方式,则可以提高水稻的结实率、千粒重。

推广超级稻栽培技术,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可以有效提高我国的水稻产量,同时保证我国的粮食储备和安全问题。所以,我国现在必须要加强对超级稻品种性状的研究,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而且我国的相关部门要制订出相关的科研方案,从而推动这方面科研工作的有效进行,进而提高超级稻的生长态势,保证穗大穗重,并且有效提升水稻的抗性。

2 试验方法

2.1 8个超级稻新品种或组合人工稀摆秧栽培示范和同田展示

首先,选择8个超级稻品种,分别为广两优1128、Y两优 1815、深 08S/R1128、深 08S/R527、广占 63-4S/R1813、1892S/R1815、粤泰A/R1128和广占63-4S/R199。然后,采用钵盘营养土旱育秧超稀摆栽超高产高效综合技术来进行种植,对不同品种超级稻的性状进行分析[1]。

2.2 同等条件下8个组合机插秧高产栽培示范

在对超级稻进行栽培时,需要把育秧技术和稀植机插秧技术有效地结合起来。每种超级稻品种进行组合种植1~2 hm2,并且确保移栽密度适宜,正确插秧机的档位。在使用肥料的时候,要采用超级稻的专用肥料,用量控制在600 kg/hm2。其余的栽培技术和普通的栽培技术没有太大的变化。收获后,需要对不同的地方进行考察和检测[2]。

2.3 技术要点

2.3.1 超稀摆栽关键技术。技术全称为钵盘营养土旱育秧超稀摆栽超高产高效综合技术。通过采用大孔穴盘旱育秧进行提前播种,从而做到二次化控工作。之后确保做到科学施肥,控制好超级稻种植的稀疏度,并且做好相关的病虫害防护工作。在进行超级稻种植时,要对稻种做到有效的处理,确保带药出稼,而且在破口始穗期需要使用适量的药物,通过这些措施保证超级稻健康生长以及水稻产量的提升。

2.3.2 超级稻机插秧关键技术。在对超级稻进行种植时,相关的插秧技术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比如,超级稻需要提前插秧;插秧时,一定要控制好插秧的数量,一般每秧盘播种量不能超过50 g;使用壮苗剂等药剂时,要控制好耗用量;采用大块大穴双株稀植,以保证超级稻的正常生长,从而保证收成;保证超级稻秧苗壮实,没有出现病虫害现象[3]。

3 结果与分析

3.1 人工稀摆秧栽培单位面积产量明显高于机插秧

通过对8个超级稻品种进行实际种植栽培,然后对其产量进行分析,发现采用人工方式来进行稀摆秧栽培的产量比采用机器插秧的方式高很多。这说明了在对超级稻进行栽培时,采用人工稀摆秧栽培方式可以提高水稻产量。

3.2 产量构成因子以穗总粒数差异最大

通过对平均穗总粒数的对比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差异,如蔸有效穗、结实率、穗粒质量和千粒重等数值明确地表现出了差异。其中采用人工稀摆秧栽培技术,广两优1128、深08s/R527的穗粒质量分别达到了5.53、5.59 g。另外,机插秧栽培结实率和千粒重要比人工稀摆秧栽培高。

3.3 剑叶长度和穗长差异显著,纹枯病病株率差异不显著

通过采用2种不同的栽培方式,最终人工插秧方式的剑叶长度要比机器插秧长很多,而且后期进行光合作用的面积非常大,可以有效促进水稻的生长,并可以提高水稻产量。而且通过对水稻纹枯病的分析可以发现,因为人工稀摆插秧的方法使得整个稻田的通风性和光照度都非常好,所以相关病虫害的危害程度也就小了很多[4]。

3.4 产量与主要构成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在采用人工稀摆栽方式对水稻进行种植时,其产量的高低和蔸有效穗有很大的关系,其次会受到千粒重的影响。而采用机器插秧的方式对超级稻进行种植时,千粒重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很大,蔸有效穗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比较小。由此可以看出,采用人工稀摆秧栽培技术要比采用机器插秧栽培技术更容易提高水稻产量。

3.5 变异系数(CV值)比较

采用人工稀摆栽培和机械插秧栽培,水稻产量的变异系数(CV值)也有所不同,分别是14.17、11.51。其中人工稀摆栽培技术产量起伏比较大,而采用机器插秧的栽培方式则相对比较稳定。通过对CV值大小进行排序发现,人工稀摆栽培方式最为突出的优势主要是增加穗粒质量和结实率,其次是对穗总粒数和蔸有效穗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而采用机插秧栽培技术,主要是提高了穗总粒数和蔸有效穗,其次是穗粒质量和结实率。2种栽培技术影响的水稻产量因素刚好相反。

不同超级稻品种的生物性状主要受到自身、环境和栽培技术的影响。采用不同的栽培技术,不同品种的抗病能力不同,水稻纹枯病的病株率不同,而且不同栽培措施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虫害的危害[5]。

4 结论

4.1 超级稻新组合的共同特征

隆平高科超级稻品种,主要表现出来的特点是巨穗和重穗,就是颗粒大,而且一个穗上的水稻颗粒多,所以整体产量较高。另外,这种超级稻本身对外界的许多不良因素有一定的抵御能力,即自身的抗干扰性很强。比如,超级稻的秆很强壮,有很强的抗倒伏能力;超级稻生长中期生长良好,后期成熟速度快。所以,在对超级稻的品种性状进行研究时,通过改进相应的栽培技术主要是为了促使稻穗变得更大。通过对广两优系列、深08S系列2个超级杂交稻的对比发现,恢复系R1128、R1815都是大穗型,而且各种性状都存在优势,抗寒、抗旱、抗倒伏等能力强,所以通过对这种超级稻进行试验研究之后,可以将其在本地进行广泛的推广,从而提高本地粮食产量。

4.2 做到良种和良法配套

在对超级稻进行种植时,一定要把良好的超级稻品种和优良的栽培方法有效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达到水稻高产目的。如果这两个因素只具备其一,那么粮食产量就很难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在对超级稻进行推广和种植的时候,需要对传统的栽培技术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通过相关专业人员的研究发现了集成创新技术,通过对这项配套技术进行大量的推广,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实际种植过程中,水稻产量增加了750~1 500 kg/hm2,但是无法进一步提高产量。通过对产品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原因在于成穗率不高,一些稻穗的结实率不高,有些水稻品种出现了颖花退化现象等。

4.3 不同品种对栽培技术的要求

采用不同的栽培方式对水稻进行栽种时,水稻自身的抗性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最终水稻产量也会差异巨大。试验研究发展,广两优1128、深08S/R1128和深08S/R527等水稻适合采用人工稀摆栽培,以保证水稻产量得到提高;而广占63-4S/R199、Y两优1815和广占63-4S/R1813等,则适宜采用“早稀控大壮”软盘旱育秧及农机农艺配套高产栽培。

4.4 物化技术效果十分明显

在研究超级稻专用肥(控释肥)施用技术时,42%控释型超级稻专用肥和40%普通复合肥分别底施600、750 kg/hm2,其他的栽培技术没有什么变化,结果发现采用人工稀摆栽培技术的抽穗率要远远高于采用机械插秧栽培技术。底施控释型超级稻专用肥,水稻生育期可提早两三天,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超级稻的产量。所以,今后需要做好相关的物化技术研究工作,进一步提高超级稻的产量。

5 结语

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一直都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保证农业的健康发展,才能保证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可以说,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非常坚实的后备力量。所以,要加强对超级稻的研究,分析其品种和性状,从而保证在不同的土地上种植最适宜的超级稻品种,提高我国水稻的产量,从而促进我国经济更加稳定、健康地发展。

猜你喜欢

超级稻结实率性状
“7532B”母种不同系统性状比较
宝铎草的性状及显微鉴定研究
不同保育单位“781”“7532”母种性状比较分析
籼稻两用核不育系异交结实率与花器官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粮食 超级稻再生稻平均亩产创世界纪录
利用野栽杂交分离群体定位水稻结实率QTLs
2017年农业部确认的超级稻品种
不同品种油用型牡丹的光合与生理特性及其与结实率的相关性分析
湘潭80万亩超级稻增产6万吨
七个水稻粳型不育系的柱头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