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病虫害防治研究
2018-02-13陈孟
陈 孟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六万林场,广西 玉林 537400)
1 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必要性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我国林业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致力于将有害生物种群控制在允许受害水平之下,始终秉持综合治理的原则,积极倡导有重点、有步骤、有计划地实行预防。调查显示,当前我国森林病虫害现象的出现越来越频繁,对林农脱贫致富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只有采取各种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才能降低森林病虫害的偶发性,进而提高林木的质量。而且为了能够高效遏制病虫害的大面积蔓延,可以加大政府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资金投入,强化政府的指导作用并鼓励群众投入到该项工作中。
2 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相关技术
2.1 营林技术
一是选育品种。必须严格依据生物遗传学知识进行植物抗病育种,尤其是针对病毒病害与土传病害等能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而且优先选育抗病性强的品种,有利于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避免土壤污染。二是育苗。苗圃周围避免种植容易感染病菌的植物,育苗地要注意绕开鸟兽灾害严重的地区,保持苗圃地的清洁卫生,及时清除病株残体。三是营林抚育。对林木进行科学合理的浇灌、施肥,为其提供充足的光照与水分,加强林木检疫,尤其针对外来的种苗和林副产品应进行严格的检疫。
2.2 化学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技术,主要是通过充分利用各种有害有毒的化学药剂来防治森林病虫害,同时在一些化学器械的辅助下提高杀虫效率。化学防治技术的显著优势就是受季节与地域的限制较小,但应尽可能多地使用低残留、效率高的药剂[1]。需要注意的是,化学防治技术会造成植物药害与人畜中毒,长期大量使用化学防治技术还会增强病虫的抗药性,降低化学药物的防治效果,严重的还会导致盲目杀害有益的昆虫。因此,应减少化学药剂的施用次数与用量,辅助以其他的防治技术。
2.3 物理与生物防治技术
物理防治技术主要涵盖以下几种方式:可以在秋冬季节配置涂剂对林木进行涂干,目的是有效防止林木害虫产卵繁衍,将各种病虫害扼杀在萌芽状态;还可以采取高温紫外线杀虫、捆毒绳及扎塑料布隔离害虫、人工捕杀等各种物理方式防治病虫害[2]。
生物防治技术可以利用微生物自身或其代谢物进行病虫害防治,还可以利用捕食性及寄生性昆虫来治虫,通过补充自然界中天敌昆虫数量的方式来预防害虫的发生,进而为林木生长创造良好健康的环境。生物防治技术的显著优势是能长期达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3 当前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3.1 病虫害的适应能力不断增强
许多抗病虫林木品种由于长期适应的原因而产生遗传特性减退、病虫害抗逆能力逐渐增强的现象,许多林业工作者没有遵循“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原则来培育新的抗病虫品种,而且森林病虫害具有主动传播或依靠自然动力传播的能力和强大的繁殖能力。另外,我国林业部门对病虫害防治工作不够重视,人工纯林面积的增长为病虫害提供了繁殖条件。
3.2 病虫害防治技术较为落后
一方面,难以对病虫害进行有效的控制。由于林业建设走向正规化的时间相对较短,因此缺乏健全的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不利于我国林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许多从事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人员不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经验,对待工作玩忽职守且不够认真负责,难以充分调动起其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没有掌握好防治病虫害的相关技术,难以准确地辨别出病虫害的类型,没有定期组织开展各种关于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知识竞赛。
4 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效果的有效策略
4.1 不断提高防治人员的技能水平
相关的防治人员要始终以丰富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经验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充分调动起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同时要具备较强的观察与诊断病虫害的能力,凭借对林木详细的观察来及时了解病虫害发展态势,丰富病虫害防范知识,以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另外,管理工作应贯穿于林业建设的全过程,要做好造林、育苗与抚育管理等工作,对患病枝叶进行及时剪修,注重保护植被及生物多样性,还要对苗圃进行及时翻土施肥,破坏病虫的生长环境,营造良好的林业发展环境[3]。
4.2 采用开发与防御相结合的技术路线
应充分利用核心区与防御区树种合作的联合防御功能,优先选用多组抗虫耐害树种,建造树种合作的防御模式。还要及时修枝以调整林分的郁闭度,有条件的地方应实施林农间作,逐步改善生态环境系统脆弱的不良现状。另外,建设森林病虫害防治信息平台,结合营林、物理化学与生物等各种防治技术,协调运用适当的技术措施和多种行政措施,全面做好防治工作。
5 结语
林业发展在我国的生态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病虫害的发生严重威胁着林木的健康生长,极大地削弱了林业建设的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应。因此,必须不断改革创新与优化升级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将国家积极号召倡导的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与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落到实处,进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协调、稳步、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