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建筑施工监理信息化应用不足与发展路径
2018-02-13邵金华
■邵金华
浙江中环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0 绪论
建筑工程项目包含前期筹划、中期施工与监理和后期工程售后服务管理工作。其中监理工作要求必须有监理单位参与,因此监理工作在建筑项目中具有重大作用。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监理工作要想做得更好,就必须加强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本文简要分析了建筑工程监理工作信息化建设过程的存在问题,并探讨提高监理信息化水平的方法,使建筑工程监理工作向更科学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1 建筑施工监理信息化的意义
在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工作中推行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①信息化建设能够帮助企业全面、及时地收集建筑施工的相关信息,能够为监理工作的决策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②在工程监理工作中,监理工程师工作的基础就是监理信息,而信息化建设则强化了这一内容,有效提高了监理工程师的工作效率。③监理单位的相关工程师在调节建筑工程中各单位、各项目之间的问题时,需要充分利用“信息”这一重要媒介。由此可知,监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更好地巩固和强化信息媒介,缩短信息的传递时间,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2 建筑施工监理信息化应用的不足
目前,我国各地的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单位在开展信息化建设应用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常见问题。通常包括施工方缺乏信息化管理的意识、缺少健全的信息网络平台以及缺乏高素质的信息化管理人才三个方面的问题。
2.1 缺乏信息化管理意识
现阶段,由于我国许多建筑监理单位的领导不能正确认识监理信息化,导致监理在应用信息化管理时仅停留在对建筑施工表层信息的录入和归档,或是为各部门资产的存放、调用等提供查询、参考服务。他们只是将信息化系统作为一种信息存储方法,导致监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缺乏全面性和深入性,无法充分发挥其在建筑施工监理工作中的作用。
2.2 缺少健全的信息网络平台
建筑施工监理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电子信息平台的建设,即将施工前期的项目决策、投资控制、方案设计、招投标、合同管理,施工中期的质量监察、工期控制和施工后期的工程维护、项目使用等工作环节通过信息网络完善或简化。虽然我国有些建筑施工监理单位已经建立了信息网络平台,但是,受硬件、软件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监理信息的资源共享效果不佳,施工监理信息系统的利用率比较低,各部门、各项目间的监理信息无法实现统一化、联网化的调度和管理。
2.3 缺乏高素质的信息管理人才
目前,我国大部分建筑监理人员不能完全掌握互联网和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施工监理信息化建设管理和计算机系统的应用率普遍偏低。这就使得在实际建筑施工监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大部分监理人员“不认识”“不了解”“不会用”施工监理信息化系统软件,导致监理信息系统形同虚设,无法真正发挥其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作用,不利于监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创新。
3 加强建筑施工监理信息化建设发展路径应用的方法
针对当前我国建筑施工监理信息化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三个相关问题,监理单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上述问题,以便于进一步提高监理信息化的建设水平。
3.1 强化监理信息化意识
监理单位的领导要深入学习、认识施工监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监理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内容和优势,从思想上重视它,并给予资金、人员、设备等方面的支持,从而保障建筑施工监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各单位还要积极推进理论观念上的改进和创新,确保管理思想紧跟社会发展,与时俱进,进而提高施工监理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3.2 完善监理信息网络平台的构建
监理单位要加大施工监理信息化建设管理工作在资金、技术和设备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并联合施工单位不断完善监理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健全和更新施工监理工作的各类信息数据库(比如目录数据库、工程成本数据库、工程质量数据库、人员数据库等),采用专业技术实现数据链接和资源共享,使建筑施工各部门、各项目之间的监理信息具有统一性和关联性。
3.3 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
监理单位要不断提高监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通过定期的职业教育培训和经验交流让监理人员掌握更多的计算机应用、互联网知识、监理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他们在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等方面的应用技能,从而更好地推动监理工作队伍整体信息化的发展,打造一支信息化管理知识丰富、操作技能高、业务素质强的综合性、复合型专业施工监理人才队伍。
4 结束语
监理工作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也,是建筑施工各环节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条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网络技术的推广,建筑监理工作实行信息化建设也成了监理工作的发展方向。因此,监理单位在开展建筑施工监理信息化建设时,必须不断强化监理的信息化意识,积极改进和创新工作模式,完善信息管理机制,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质,更好地推动我国建筑监理工作的现代化、信息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