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职业技能鉴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018-02-13张鹏
■张鹏
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
1 引言
职业技能鉴定是指对劳动者进行职业知识测评或者对其职业技能水平的评定。通过职业技能的鉴定不仅可以充分的测评出劳动者的实际技能水平,同时也可以倒逼劳动者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素质,从而满足市场生产的需求,实现充分的就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就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相对来说起步较晚,但经过学习借鉴、不断摸索,我国的职业鉴定已经涵盖了行政法规、技术标准、质量保证等在内的鉴定工作体系,鉴定工作取得了质的飞跃。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职业鉴定工作凸显出来的些许问题,也不断成为关注的焦点。
2 当前职业技能鉴定面临的问题
2.1 鉴定机构不完善、工作人员数量少
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绝大多数地区虽然设置了职业技能的相关鉴定机构,也配备了一些工作人员。但根据实际情况来看,这些鉴定机构并非是独立的部门,一般会挂靠到当地的人力资源部门,其相关的职能由当地的人力资源部门代替形式、没有做到独立运行。机构内的人员没有编制、甚至是临时配备的人员,这些问题在县级以下尤为严重。加之这些机构的专业鉴定人才较少、能力较低,这就导致了在实际的鉴定工作实施过程中,由于人员较少、专业性较弱,对于一些考务管理、信息统计等方面的工作不能很好的实施和开展。
2.2 宣传力度不够、尚未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职业技能鉴定作为评价人才技能、人力水平的重要方式方法,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各级各部门也积极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政策,但由于我国相关用人单位对方针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从业者对政策的了解不够,这就导致了一些职业鉴定工作得不到社会的广泛认可,鉴定工作也得不到有效的开展,进而在社会形成不了良好的鉴定氛围。
2.3 职业鉴定工作失范、失去权威性
不可否认,在一些地区由于对职业鉴定工作不够重视、盲目追求经济利益等原因,进而导致了对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管理和规范,进而出现了职业鉴定工作忽视鉴定标准、超出鉴定范围、违规接受财务等不良现象频发,抹黑了职业鉴定机构,也致使职业鉴定工作失去应有的权威性,给广泛实行职业鉴定工作制度造成了不良影响。
3 提升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对策
3.1 完善相关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制度
职业技能工作的良性开展离不开健全的工作制度,只有不断完善相关制度,才能为职业技能的有序开展提供保障。因此,要彻底消除些许地区的唯经济利益、唯政治利益唯上的鉴定思想,促使鉴定理念回归服务于从业者、服务于社会的公益性,不断完善相关鉴定工作制度、激励制度、鉴定政策等,从事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夯实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基础,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3.2 加大职业技能鉴定宣传力度,扩大覆盖面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只有让更多的从业者了解其相关政策,了解相关规定,才能保证职业从业者积极的参与进来。因此,要不断的加大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网络自媒体、条幅、电子屏等形式加大职业技能相关政策、规定宣传、扩大从业者的知晓率,从而在社会形成职业技能鉴定的热潮,形成良性的社会氛围,促使更多的从业者能够按照相关规定、政策参与进来。
3.3 加大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投入
职业鉴定机构是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实施者、管理者,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工作人员的水平、质量将直接决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开展的好坏。因此,要不但加大对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投入力度,通过与当地的科研院校的合作、扩大鉴定机构的规模、加大资金投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以及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鉴定机构设备投入等方式,促使职业鉴定机构能够服务更多的社会从业群体。另外,针对职业技能的从业者,要建立健全考评机制、激励机制、管理机制,做好考评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工作,促使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从业者提升鉴定、考评水平,从而满足工作的实际需要。
4 总结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能否取得良好的职业鉴定等级,将直接关系到从业者的就业质量。而职业鉴定工作的有序开展离不开有效的管理制度、激励制度,以及有效的宣传,只有不断提升鉴定工作的质量、提升从业者的知晓率,才能促使更多的从业者参与到鉴定工作中来,进一步提升职业鉴定工作服务社会、服务经济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