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的对策
2018-02-13曹培淑
■曹培淑
山东省菏泽学院单县分校
0 前言
学前教育是教育整体概念的起始点,对于幼儿人格、品行以及能力等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课程作为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必修课程,是贯穿整个五年学期生涯的关键素养课程,音乐学习能力直接关系着幼儿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的教学能力与综合水平,所以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必须要重视对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为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专业人才做出积极努力。
1 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现状
当前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普遍性存在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缺失问题,相关研究表明,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并不能进行良好的音乐艺术展现,甚至部分学生在音乐课程中无法精准领悟到音乐专业教师传授的音乐技能、唱法等,严重影响了音乐课程的进行;绝大部分学生在某单项音乐技能的表现与意识较强,而在综合音乐技能表现与意识上却存在严重欠缺,学生单纯认为音乐课程就是简单的音乐欣赏科目,而忽视了对音乐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演唱能力等的学习,这也从侧面体现出学生在音乐学习能力上的缺失;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过于注重对学生音乐专业技巧的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与音乐学习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1]。
由此可见,当前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受本身能力素质与教学侧重等因素影响,绝大部分学生在音乐学习能力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导致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在实践幼儿教育中捉襟见肘,无法真正适应现代幼儿教育的需求。
2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培养目标
2.1 学生乐感培养目标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目的是培养符合现代需求的优秀幼儿教师,其教学对象是学龄前幼儿,这部分幼儿受年龄、视野以及行动能力等因素限制,无法主动性进行音乐领域扩展,且学习范围非常有限,所以在学前教育专业更应侧重对学生节奏感与乐感的培养,确保学生在幼儿教育中能有能力制定符合幼儿实际情况的音乐教学课程。同时,要区别与普通的音乐专业教学,在进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时,要将教学侧重于较多类型曲目的学习,尤其是对幼儿曲目与民族曲目的学习,为后期学生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提供有力保障[2]。
2.2 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目标
在对学生进行音乐理论知识教学中,也要注重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要清楚地认识到在幼儿教学中音乐鉴赏能力,对幼儿事物感知、分享意识以及感恩观念等的形成的重要作用。在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幼儿音乐的选择与引领能力,逐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让学生在实践工作中能有能力充分激发幼儿的音乐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3 提高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学习能力对策
3.1 培养学生的歌唱与演奏同步能力
由于幼儿音乐教学中对幼儿音乐教师的专业弹唱、演唱等能力要求较高,最好能辅以适当的钢琴演奏技能,加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素质教育的全面提升,社会对幼儿教师的综合能力与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迫使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进行教学深化改革。因此,学校要对学生进行专项发声练习,并对学生进行发声理论教学,实现学生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使学生具备歌唱与演奏同步协调进行的音乐能力。
3.2 增强学生的视谱能力
幼儿教师在实践工作中会面临各种各项的问题,如幼儿缺乏学习耐性、缺乏学习热情等,这就要求幼儿教师有能力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在音乐教学中避免强制性的向幼儿讲解音乐理论知识,需要教师能通过演奏、歌唱等形式吸引幼儿,充分激发幼儿的音乐学习积极性,这体现了学生音乐视谱能力的重要性。学前教育专业在进行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视谱能力的提高,对学生进行音乐理论知识的普及,并在相关理论知识指导下有能力进行谱子的精准奏唱,在日常工作中能游刃有余[3]。
3.3 提高学生的音乐教学法
与普通成年人不同,幼儿在思想意识与行为能力等方面均十分有限,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将乏味的理论知识转变成趣味性浓厚的多样教学,增强课程的吸引力,这就需要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注重对学生的音乐教学法的培养。一方面,学校要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设计与实践教学体验等课程,确保学生有能力自行进行幼儿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另一方面,要注重学生对音乐课程的特性的多元化展示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灵活运用音频、视频、图片以及短小故事等,提高音乐课程的表现力与趣味性,使幼儿能用最为简洁的形式理解音乐,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素质化教育的普及与“科教兴国”战略方针贯彻实施的新时代,社会对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视度日渐提升,而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培养专业幼儿教师的重要场所,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学生音乐学习能力对幼儿教学的影响,从培养学生的歌唱与演奏同步能力、增强学生的视谱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音乐教学法等方面,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能力与幼儿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