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教育中提升学生创造力路径探讨
2018-02-13吴江华
■吴江华
贵州师范学院
0 引言
作为一项典型的创造性活动,艺术设计教育旨在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意识。然而,就目前国内高校实施艺术设计教育活动的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着创造力不足的问题。学生知识体系不完整,容易受惯性思维约束,加上设计市场发展的不规范,许多原创作品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使得学生们的版权意识比较淡薄,不利于其将来的个人发展与专业成长。因此,如何在艺术设计教育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其进行艺术设计的规范化意识是当前高校实施艺术设计教育活动首先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1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高校开设艺术设计教育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意识。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社会企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综合素质提出的要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除了要求具备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外,还要求具备一定的创造能力。因此,高校在实施艺术设计教育活动时应注重激发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将创造力培养渗透至各个教学环节当中。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应注重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将原本抽象的艺术设计教育内容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有效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适当地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设备,还有助于激发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意识,进而从思维训练入手,逐步挖掘学生潜在的创造力。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们换一个角度来思考一些常规问题,例如,让学生围绕笔展开联想,列举出自己所想的与笔有关联的事物。一般来说,有的学生会联想到笔、墨、纸、砚“文房四宝”,有的学生则是联想到毛笔、钢笔、蜡笔等不同形状的笔。此时,教师可以适当地给予一些提示,如:思考一下笔的不同形态。从而学生会在脑海种快速想象笔在倾斜、垂直、倒置等不同位置时的形态,进而获得一定的创作灵感,对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而言大有意义。
2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艺术设计教育除了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以外,还应通过创新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其创造的角色当中。因此,高校艺术设计教师应结合实际教学内容灵活变换教学方式,调整相应的教学计划,重点加强对学生艺术创造力的培养,并且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于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来导入新课教学内容,既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欲望,又能够促进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教师可以以晚宴为主题,要求学生们自由发挥,结合自己已有的认知对自我形象进行设计,并且最后将自己的设计成果展示出来,由其他同学做出点评。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对艺术设计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还能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学会在与他人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改进自身设计中的不足。
3 开展综合性的艺术设计教学活动
在艺术教育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创造力,需建立在一定的综合素质基础之上。因此,艺术设计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艺术学习热情,另一方面,更应重视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课程内容相结合,强调艺术设计教育的整体性与综合性,为学生的课堂学习与思考提供一个足够开阔的思维空间。教学实践表明,艺术设计教师在教学中传授的知识内容越丰富、越有条理,越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和创造灵感,从而取得令人满意的艺术设计教学成果。针对现阶段许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安排还存在诸 多不合理的现象,有必要对当前的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开发具有专业特色的艺术设计教学体系,如增设广告学、消费心理学、设计美学等基础理论性的课程,拓宽学生们的综合知识眼界,从而有效丰富他们的创作灵感,在进行产品艺术设计时也就更加的得心应手。
4 引导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
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所谓个性化,即是指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有意识地鼓励和引导学生个性发展,不仅能够调动起他们对艺术设计学习的内在积极因素,还能充分挖掘其潜在的创造能力。因此,高校艺术设计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要时刻围绕学生为主体,在针对不同学生的思考方式和学习行为做出客观评价的基础上,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实施分层次的艺术设计教育,确保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课堂学习获得一定的启发和创造灵感,以切实提高他们的艺术创造能力。此外,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还应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课后创作等多方面的内容对学生们的艺术设计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定分析,及时发现并充分肯定学生们设计创作中的闪光点,以充分发挥其个性化的优势。
5 结语
综上所述,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面对社会时代的快速发展变化,高校在开展艺术设计教育实践时也应与时俱进。一方面,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另一方面,还需开展综合化的教学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个性化的全面发展,切实提高他们的创造力水平,使其成为符合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的多元化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