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草食家畜养殖的时空动态及影响因素
2018-02-13郭晓红
郭晓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咸阳实验站,陕西西安712000)
1 中国草食家畜养殖及研究方法
1.1 养殖现状及换算基准
草食家畜养殖是目前我国走向节粮型畜牧业的重要推动力。现阶段草食家畜养殖还处于发展阶段,我国从2012年—2017年间增长了92.5%的养殖量,虽然畜种间养殖量存在显著差异,但我国草食家畜养殖量整体还是呈现增长态。
针对现阶段我国草食家畜养殖的时空动态研究,选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术以及计量模型方法,养殖量的换算标准基于不同畜种的统一分析要求,采用畜禽单元(AU)。进行畜牧量的计算,换算公式为:AU=(Ti×Kij×λij/μij),根据标准进行畜种间的分析,以提高研究的客观性及准确性。Ti为畜种的存栏量,Kij为畜种类型所占的存栏比例,λ为畜种类型的年出栏批次和存栏时间,u为单位畜禽单元对性的畜禽数量。
1.2 研究方法及数据分析要素确定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是根据假设检验、变量筛选以及规则发现和模型选择等,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本文选用ArcGIS 9.3将中国草食家畜养殖划分为5个等级——冷点区域、次冷区域、过度区域、次热区域以及热点区域。在县域尺度上收集草食家畜养殖的空间集聚趋势,对各个区域的草食状况进行“热冷”空间异质性分析;构建驱动力模型以及重心模型。重心模型是针对要素空间进行均值极端,描述要素空间格局。驱动力模型在草食家畜养殖实际情况下,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从4个方面考量变量对草食家畜养殖的影响:①资源禀赋因素。劳动生产性面积、人均粮食产量及生产性土地面积比重。②宏观经济与市场因素、人均GDP,人口城镇化率以及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非农业收入比重。③农业生产因素。粮食播面单产,农业机械化水平及农业劳动生产率。④政策因素。根据农业部的肉羊肉牛优势区域规划结合实际养殖进行综合性的判断[1]。
2 数据获取来源及研究结论
2.1 数据获取来源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是基于国家测绘局以及国家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数据。根据研究的需求以及数据获取的完整性,只选用了肉牛、奶肉以及肉羊3个类型的家畜。从《中国统计年鉴》《新中国农业60年统计资料》和《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等报告中获取所需的社会经济数据以及农业统计指标等,便于展开全面的草食家畜养殖量调查。为了确保年际间的可比性,根据县域单元进行统一的基准修整,以2012年的数据为标准,对出入较大的数据进行提出,异常值和缺失数据尽可能查找邻近年份的代替,以得到较为完整的数据库进行实际分析。
2.2 研究结论
根据2012—2017年的数据分析得到,我国草食家畜养殖整体呈现增长势态。尤其是在肉牛种类上,比对其肉羊及奶牛,增长的更加迅猛。现阶段畜种间养殖量的关系为:肉牛>肉羊>奶牛;从县域尺度上,草食家畜养殖增长区多于减少区,整体空间格局上呈现“北热南冷”,北方由于地理环境以及市场需求,更加适合草食家畜养殖,增长势态明显高于南方;根据空间杜宾模分析结果发现,四类要素12个指标中对草食家畜养殖有正向作用的是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劳动生产率与政策因素,具有负向效应的是,人均GDP、城镇化水平和非农收入比重;现阶段我国草食家畜养殖一共有六大类型区,区域种样结构以及差别化区域发展的优化实施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对养殖集聚区的非农产业发展难以起到稳定促进作用,所以需要根据“区情、农情”的差异,从不同的侧重点进行宏观调控[2]。
3 结语
中国草食养殖的时空动态目前呈现“北热南冷”的格局,整体呈现稳定增长势态,不过在区域种样结构优化和差别区域发展实施还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农业机械化水平和政策扶持,以促进我国草食家畜养殖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