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猪常见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2018-02-13唐贤梅
唐贤梅
(东安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425900)
引起猪消化道出现疾病的原因各种各样,例如,被病虫传染、被细菌感染或者部分病毒导致的消化道疾病。若是在开始阶段没有对这些疾病进行有效地控制,就会给猪的生长发育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不仅会影响猪肉的质量以及产量,而且会增加养猪过程的死亡率,这是当前众多养猪户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猪消化道疾病出现的原因
首先,猪消化道自身的因素:消化道器质性疾病、胃肠道动力下降、消化酶的分泌不足等都可以导致猪出现腹泻、营养不良以及吸收障碍等问题。第二,喂养因素:饲料以及其他喂养物质在加工过程出现霉变或者加工工序不恰当等会出现霉菌毒素、生物毒素等,从而降低消化道酶的活性导致胃肠道发炎,进而引起腹泻,同时提前断奶、喂养过量或者喂养过程中饲料更换频繁也会引起腹泻。第三,环境因素:饲养场环境温度、湿度、光线、通风状况、卫生条件以及气候环境等因素都会给猪消化道疾病的出现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第四,感染因素:其中包括寄生虫感染(小袋纤毛虫、球虫、弓形虫、猪类圆线虫、猪胃线虫、蛔虫)、病毒感染(假性狂犬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性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瘟病毒、轮状病毒以及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等)以及细菌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弯曲杆菌、小肠结肠炎耶氏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以及痢疾密螺旋体等)。
2 猪常见消化道疾病的诊断
猪常见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一般通过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季节性、地方流行性)以及年龄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下面本文针对部分常见发病因素进行讨论。首先,对于寄生虫感染的消化道疾病来说,例如球虫感染一般多发于仔猪群体,出现疾病的仔猪往往会出现糊状便或者体型消瘦等症状;而猪线虫感染一般在3~4周龄的仔猪中比较常见,并且时常出现在温暖多雨的季节。其次,对于病毒造成的消化道疾病来说,例如猪传染性胃肠炎在猪的整个生产发育过程中都会发生,同时出现疾病的猪往往会存在绿色水样便或者呕吐等症状;而猪流行性腹泻也是在各个年龄段的猪群体中暴发,并且会导致病猪出现严重脱水或者黄色水样便等症状。最后,对于由细菌感染的消化道疾病来说,例如仔猪黄痢往往是在1周龄以内的猪身上发生,发病会伴随着黄色水样便或者剧烈腹泻等状况,情节严重会导致猪脱水昏迷,甚至出现死亡;而仔猪白痢往往发生在日龄7~30之间的仔猪中,病猪会存在灰白色或者乳白色糊状便等症状。
3 猪常见消化道疾病的有效防治方法
3.1 完善药物防治工作
对猪常见消化道疾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必须时刻遵循母仔兼治、补液、消毒以及抗菌的原则,在母猪分娩之前给其适当喂一些轻泻剂,防止出现便秘。而对于处于哺乳期的母猪来说,也能够在其日常饲料中适当添加土霉素、利高霉素等药物。对于患病的仔猪来说,养殖工作人员可以选用庆大霉素、新霉素、四环素以及蒽诺沙星等药物,同时只要一窝猪仔中出现1头病猪,那么就需要对剩余的仔猪也进行治疗。不仅如此,还需要及时对病猪补充一定量的电解质溶液,或者给予一定的微量元素以及注射5%的葡萄糖溶液。
3.2 完善疫苗接种工作
对于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导致的消化道疾病来说,不同养猪场必须结合自身实际状况,使用灭活或者提纯的疫苗进行免疫。母猪分娩之前免疫的频率为每4周1次。除了需要对母猪实施免疫之外,为了显著增强仔猪的抵抗力,防止出现各种消化道疾病,对于刚出生的仔猪来说,也需要选择安全有效的防疫疫苗对其进行免疫,疫苗的使用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与要求,严禁私自滥用。同时,对于仔猪出生后常出现的病毒性腹泻来说,养猪场必须针对性的选择一种弱毒疫苗,同时需要对处于妊娠期且在临产之前的母猪实施免疫,从而为仔猪获得一定的抗体提供有力保障。
3.3 强化饲养管理工作
保育舍以及分娩舍必须严格按照全进全出的原则,同时临产母猪必须做好消毒工作,在临产之前使用温水清洗全身。不仅如此,猪舍内必须保持通风、干燥,养殖工作人员必须对猪舍定期进行打扫,将每天剩余的饲料及时清扫出去,以免仔猪吃到发霉变质的饲料。与此同时,还需要为猪群提供足够的水源,降低应激因素,以免出现饲养密集的状况。
4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当前养猪行业来说,其主要的危害就是猪消化道疾病,一方面导致猪饲养的效率降低,造成养殖猪整体质量下降,另一方面提高了仔猪的死亡率,给养殖人员的经济利益带来大量损失。基于此,养殖人员必须结合实际状况,全面分析猪常见消化道疾病出现的诱因,从而制定切实可行且有效的防治方法,进而提高仔猪存活率,增加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