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02-13刘建波
刘建波
(沛县五段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江苏 沛县 221638)
我国的水稻主产区大部分位于南方,南方常年气温较高,降水充沛,适合水稻生长。南方水稻一年两熟,甚至一年三熟,是南方主要的粮食作物。但是,水稻生产程序复杂,需要大量劳动力,且劳动强度高。因此,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对水稻生产极为重要。此外,江苏省虽然大部分地区为平原地区,但山地丘陵地区也占有相当一部分,平原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已全面普及,但是山地丘陵地区才开始普及机械化,而且受地形的影响,存在诸多问题。
1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存在的问题
1.1 地形因素
江苏省平原地区较多,单块稻田面积大且较平整,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易于操作,因此机械化生产已大面积普及。但是,在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过程中,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稻田单块面积小,且形状不规则,大部分是坡地,大型的种植、收割机械无法在山地工作;其次,坡地土壤层较平原地区薄,耕作机械在耕作过程中很容易碰到石块,损坏机械。地形因素严重阻碍了山地地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实现。
1.2 缺乏青壮劳动力
山区种植水稻难度较大,需要大量劳动力,但是水稻种植的收益相对不高,再加上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建设速度进一步加快,江苏省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因此,山区大部分青壮年进入城市打工,在山区种地的主力是留守家庭的老年人,老年人的体力已无法适应高强度的劳动;同时,老年人接受新型种植技术的能力弱,仍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但是,传统的耕作方式需要高强度的劳动,需要青壮年劳动力的加入,所以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影响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实现。
1.3 资金匮乏
山区经济发展相对平原地区落后明显,经济来源单一,而水稻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机械通常投入较大,山区农民难承担大金额的资金支出,只能购买一些小型的、投入较低的简易机械,大部分沿用传统耕作模式,依靠人力种植[1]。此外,青壮年的流失在一定程度上也让山区减小了种植面积,农民认为自己的土地面积小,购买大型机械不划算,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放弃购置水稻耕作收割机械,阻碍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实现。
2 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对策
2.1 加大机械生产的宣传力度
鉴于山区农业生产者多为老年人,对新型机械化生产技术普遍接受度不高,要积极做好宣传工作。乡镇农机站以及各级村委会要相互配合,宣传水稻机械化生产的优点以及其他地区的成功案例,让农民了解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优势,激起农民使用机械的热情。
2.2 做好机械操作培训工作
机械操作通常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而农民普遍知识水平不高,因此,农机推广人员要帮助农民熟悉机械操作流程,对农民进行培训,保证安全生产。同时,农机推广人员要按照山区地形特点,帮助农民选择适合的耕作及收割机械,保证农民在购置机械后享受机械生产的便利。
2.3 严格落实国家农业补贴政策
山区多数青壮年进入城市务工,主要原因是农业种植的收益相对较小,无法满足农民的物质需求。为了防止山区青壮年进一步流失,各级政府要严格落实国家的农业补贴政策,为水稻种植提供便利,扶持山区水稻种植业发展。政府可以先行扶持部分水稻种植大户,在政策和经济方面给予支持,树立良好的榜样,带动地区水稻种植业的发展[2]。通过多方面政策的激励,引导山区青壮年回流。
2.4 设置农机购置补贴
我国政府极为重视“三农”问题,对农民有各项优惠政策,各级政府也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扶持农业发展[3]。鉴于山区经济不发达,农民难以负担购置水稻耕作以及收割机械的资金,政府应设置农机购置补贴,帮助农民负担部分资金,减小农民购置机械的压力,以促进山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激发农民购置机械的热情,加快山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各级政府要切实抓好农机购置补贴款的发放工作,严厉打击私自截留、中饱私囊的行为,保证农民在购置农机后可以顺利拿到补贴款。此外,要加强对这项政策的宣传,让农民切实了解这一优惠政策。
3 结语
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是当前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无论是山区还是平原地区,机械化技术的普及对水稻种植有重要影响。当前平原地区的水稻生产机械化大范围普及,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山区受地形、经济水平等种种因素的影响,机械化生产水平相对不高。因此,政府相关部门需要通过多种手段扶持山区水稻种植业的发展,帮助山区农民实现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让山区农民享受到科技进步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