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乳房炎的防治
2018-02-13刘斌
刘斌
(彰武县平安镇人民政府 123219)
奶牛乳房炎是困扰养牛生产的主要疾病之一,本病呈全世界分布,乳房发炎后对奶制品的质量产生影响,每年造成的损失巨大,严重制约着养牛业的发展[1]。
1 奶牛乳房炎
奶牛乳房炎是由各种致病因素导致的母牛乳房发生红、肿、热、痛和机能障碍的疾病。常见的致病因素有生物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和管理性因素。生物性因素导致的乳房炎在临床表现最多[2],主要指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常见的有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物理性因素导致的乳房炎多是由于外力作用导致的乳房组织细胞受损,局部出现炎症,如因挤奶动作不熟练导致的乳房组织和血管的损伤而引发的乳房炎。化学性因素临床最多的是药物因素,有些药物使用后会在乳腺组织中残留,对组织细胞造成伤害,还有些药物可通过神经调节对乳房产生副作用,还有些外用药在乳房局部涂抹后直接产生过敏性炎症等。这些因素都是临床常见的导致奶牛乳房发炎的病因。
2 感染途径
正常情况下,乳腺与内环境中的血管和外环境中的乳导管处于相对隔离状态,感染通常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外源性感染,主要为病原微生物经过乳头管外口侵入乳头管,并上行感染乳房组织。另外,通过乳房局部皮肤创伤也可发生感染,这种途径临床常见为物理性的擦伤、扎伤等。另一种是内源性感染,常见的为发生菌血症后,病原通过血流到达乳房部位,突破组织屏障后到达乳腺组织,引发乳房感染发炎。
3 发病机理
奶牛乳房炎临床病例中,95%以上都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病原菌感染后,首先在乳头局部黏附,利用乳区残留的乳汁进行生长和繁殖,形成感染区,感染范围可随着病原菌数量的增多上行扩散,这个阶段称之为病原菌侵入期,侵入期的长短与病原菌的种类、数量、繁殖速度、毒力强弱以及机体的抵抗力有关。由于乳腺是一个对外界刺激非常敏感的组织,病原菌入侵后,除了菌体本身对乳腺组织形成刺激外,其繁殖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毒素也会加重刺激反应,从而导致乳房发炎。
炎症反应过程可产生大量的炎性因子,刺激乳房局部血管和微小血管扩张,血流减缓,血量增多,同时血管通透性增强,大量血浆渗透入乳腺组织,导致乳房膨胀发热。渗出液中除了水分和蛋白质外,还存在一定量的凝固性因子,这些因子能使分泌的乳汁凝固,乳汁性状发生改变,里面出现大小不等的凝乳块。管壁细胞感染后发炎增厚,管腔变狭窄,乳汁外流受阻,加重乳房的肿大,同时也会反过来抑制乳腺分泌,造成乳汁分泌量减少。炎性反应还会引来大量白细胞进入炎性区域,尤其是嗜中性粒白细胞,对局部感染菌进行吞噬和杀灭,最后转化为脓细胞,这就是部分乳房炎没有及时治疗情况下,最后发展成化脓性乳房炎的原因。
4 临床表现
乳房发炎后,局部肿胀,触摸病牛有疼痛表现,泌乳期的乳房炎乳汁表现异常,里面含有凝乳块、絮状碎片或脓液,严重的可能还带有血细胞。根据临床发病的严重程度将本病分为隐性乳房炎和显性乳房炎。隐性乳房炎乳房外观肉眼看不出有任何病变,病牛也无异常反应,只是乳汁电导率、体细胞数和酸碱度发生了变化,隐性乳房炎的诊断需要借助特殊的理化方法。显性乳房炎是已经表现出临床症状的乳房炎,除了乳汁理化性质有变化外,乳房局部发热、肿胀,挤奶时病牛感到疼痛,严重的乳房局部化脓出血,乳房组织内部有硬块,产奶量下降,部分病牛还表现全身症状,如体温升高,精神萎靡,采食量下降,反刍行为减弱或消失,对外界刺激不敏感等。
5 防治
本病的发生和养殖环境的卫生状况关系很大,如果养殖场地面潮湿,粪便清理频率低,则乳头很容易被污染。挤奶过程乳导管开放,此时也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时机,故挤奶前一定要做好乳房局部清洗和消毒准备。母牛身体要保持整洁,每天派专人清理体表,对黏附的粪污、泥土等及时清理。挤奶后乳头需要用消毒液浸浴,将污染的病原微生物杀灭。长期受慢性乳房炎困扰的母牛,如果生产性能无法恢复,建议尽早淘汰,以免对其他健康母牛造成影响。对于新建牛场,引牛时一定要对每头牛逐只排查,乳房异常的牛杜绝进入,还要对牛场实行封闭式管理,避免外界病原带入。定期对母牛群进行体检,乳汁异常有隐性乳房炎的牛要及时治疗,治疗越早,预后效果越好。
治疗本病首选抗生素[3],一般来讲,乳房局部给药要比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给药效果好,常用的药物有青链霉素、头孢喹肟、头孢噻呋、阿莫西林、红霉素等,但化药的使用必然会造成药物在乳汁中的残留,影响食品安全,临床应用时一定要注意休药期。中药治疗可以避免食品安全问题,但中药疗效较差,对早期感染有一定疗效,疾病一旦进入中后期疗效不太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