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乳房炎综合防控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2018-02-13张淼
张淼
(新疆阜康市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831500)
奶牛乳房炎是一种危害较大的疾病类型,由于其致病菌较为复杂,加之受到病原、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奶牛乳房炎的预防和治疗难度很高。因此,长期以来,国内外关于奶牛乳房炎防治的研究从未停止。近几年,我国在奶牛乳房炎防治方法以及防治药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是想要实现对该疾病的彻底控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1 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现状和危害分析
奶牛乳房炎是阻碍奶牛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据可靠统计,在世界范围内患有各种类型乳房炎的奶牛约占总数的1/3,每年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50亿美元。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平均发病率为33.41%、其中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处于46.4%~85.7%之间,均高于国外,每年将会为我国带来30亿人民币的直接经济损失。
造成奶牛乳房炎发病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病原微生物。具备引发奶牛乳房炎的微生物多达150种,其中比较常见的包括球菌、杆菌、真菌、酵母等。以来源和传播方式可以将其分成传染性病原体和环境性病原体。前者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等。后者包括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等。其二,奶牛的生存环境。在所有患有乳房炎的奶牛中,因环境因素导致疾病的占据总数的1/4。结合我国奶牛乳房炎发病情况分布来看,北方发病率明显低于南方地区,原因在于高温和高湿环境有利于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其三,奶牛自身因素。主要涉及到了品种、体型、年龄、泌乳期等因素。此外,乳房外伤若不及时处理和保护,也会导致乳房炎的发生。
2 奶牛乳房炎综合防控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2.1 诊断技术
其一,乳汁细胞检查。体细胞计数是奶牛健康状况评判的重要指标,当前阶段,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乳汁体细胞检查技术方法包括兰州乳房炎诊断法(LMT)、北京乳房炎诊断法(BMT)以及加州乳房炎试验(CMT)等。
其二,乳汁pH值检验法。患有乳房炎奶牛乳汁的pH值会出现上升,基于此原理,可以采用麝香草酚兰检验法和试纸法对奶牛是否发病进行判断。
其三,乳汁导电性的检查法。患有乳房炎的病牛,其乳汁中Na+、C1-离子的数量会出现显著的提高,造成乳汁导电率的变化,基于此原理,日本只做了便携式袖珍电子诊断仪,目前我国所有的ZRD型乳牛乳腺炎电子检测仪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此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也研制出了一种便携式奶检仪,XND-A型奶检仪。
其四,PCR检测方法。如果我国以16S-23S rDNA间隔区为扩增靶序列,建立了多重PCR,可以同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等多种病原体进行检测。PCR检测法的应用优势在于效率高,且敏感性强,即使乳汁中含有的病原菌极其稀少,也可以检测出来。
其五,其他诊断方法。除了上述几种主要诊断方法之外,还可以通过对乳房炎奶样的微生物进行培养、分离和鉴定,对致病原菌进行确定。此外,王娟在大肠杆菌选择培养基MQQ基础上,使用刃天青作指示剂,建立了致奶牛乳房炎大肠杆菌快速鉴别诊断及药敏试验方法。
2.2 奶牛乳房炎的治疗
其一,抗生素药物治疗。目前,可用于奶牛乳房炎治疗,且能够发挥不俗效用的抗生素类药物主要包括青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等。此外,杨雪峰等通过研究对复方阿莫西林纳米乳对泌乳期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治疗效果进行了验证,统计的总有效率均超过了93%。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抗生素类药物的泛滥,使得奶牛乳房炎对许多常见的抗生素类药物产生了耐药性,疾病治疗的难度也随之提升。
其二,纯中药治疗。一方面可以全身用药,如王尚荣使用铁母散合剂对西杂奶牛乳房炎进行治疗,据统计对临床型乳房炎的治愈率高达80%。再如李秀丽使用公英车前薄荷芦根汤对50例奶牛乳房炎进行治疗,治愈率超过80%。另一方面局部用药,如向乳房内药物注射中药方剂对奶牛乳房炎进行治疗。
其三,生物疗法。生物疗法是一种新型奶牛乳房炎治疗方法,具体实例如杨为荣等使用“乳炎停”对患有隐性乳房炎的奶牛进行治疗,有效率可以达到85.6%~95.83%之间。再如,吴垒等评估了复合蛋白酶注入剂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疗效,虽然存在药物残留等缺陷,但是却为奶牛乳房炎治疗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保障我国奶牛相关产业的稳步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奶牛乳房炎综合防控技术的研究探索,实现对奶牛乳房炎的彻底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