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鼻蝇幼虫病的防治
2018-02-13薛书亭
薛书亭
(山西省吕梁市临县雷家碛兽医站,山西临县033200)
羊鼻蝇幼虫病通常叫做羊鼻蝇蛆病,对养羊业的危害比较严重,常常能导致羊发病甚至发生死亡,严重影响到养羊业的经济效益,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本文正是对这种病进行分析,以能够更好的进行防治。
1 流行病学
本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炎热的夏季和部分地区的春秋季是发病的高峰时期。炎热的天气有利于羊鼻蝇繁殖,成蝇多喜欢在羊的鼻孔周围产出幼虫,这些幼虫慢慢向羊的鼻孔内进行,在深入鼻腔后,最终在鼻窦以致额窦的筛孔周围寄生下来生长发育[1]。本病主要是由于羊鼻蝇为了繁殖寻找羊进行产出幼虫。导致羊群为了躲避鼻蝇产幼虫而表现出奔跑、跳跃、摇头等情况。通常在羊的鼻腔里可以发现羊鼻蝇幼虫有10个左右,最多甚至能够达到100多个。
2 病原特征
病原为羊鼻蝇的幼虫,最初呈白色细小的条状,大约有1~2mm长短,在身体的前端有口钩,后端变粗。它的运动需要将口钩钩于黏膜上,以口钩向前的牵引力带动身体后端向前前行。在虫体不断长大的过程中,颜色也有最初的白色渐变为黄白色,后变黄变黑,长度也增加到3cm左右,变为椭圆形的身体,身体也逐渐发育为11节,体表角质化,背部有表现出横带,腹部有小刺。
3 临床症状
羊鼻蝇幼虫侵入羊的鼻腔后,不断的向深处移行,在移行过程中,由于体小,刺和口前钩损伤黏膜可引起轻微的鼻炎,可见患羊流出多量鼻液,鼻液病初呈浆液性[2]。随着幼虫的生长和外界病原菌的感染,导致鼻液逐渐有浆液性变为黄色浓稠的鼻液,甚至有的病羊流出的鼻液可见有血样。当虫体增大到一定程度时,鼻腔会受到鼻液干痂形成后堵塞,发生堵塞的病羊可见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有的伴有打喷嚏,咳嗽,流泪,摇头甩鼻子,甚至是头和鼻子在地上或其他地方不停的摩擦,牙齿交错,食欲下降或废绝,渐进性消瘦,精神状态表现为寝食不安。当幼虫侵袭到病羊的额窦内,就会引起额窦的炎症,炎症可能会波及到大脑,这样病羊就表现出神经症状,如转圈、磨牙、共济失调,头偏向一侧,甚至是突然倒地死亡,也有的病羊是因为长期的断绝饮食而衰竭死亡。
4 病理变化
本病的病变较为简单,主要是集中在鼻腔内,鼻腔内有大量黏稠的分泌物堵塞,有的形成鼻痂,还有数量不等的圆形的凹陷,或是有细小点状出血,鼻窦和额窦内可见有不同程度的炎症。
5 诊断
本病的诊断相对容易,通过对病羊临床症状以及发病季节的了解,即可做出初诊,对病死羊的鼻腔进行剖检,可在鼻腔内看到羊鼻蝇的幼虫,即可以做出确诊。但在诊断过程中由于本病和羊脑包虫病比较类似。需要做出鉴别诊断,诊断通过传播途径和发病的时间和动物以及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可以区别开来。
6 疾病防治
6.1 预防
本病的预防主要是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和消毒工作。主要是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消灭养羊场周围的羊鼻蝇,根据羊鼻蝇的生长活动方式,一般在阴雨天爬在圈舍周围的墙壁上,这时可以大力的捕捉或杀死成蝇,减少其进行产出幼虫和传播幼虫。在发病季节,可以在圈舍的地面上撒上一些石灰,这样在羊感染幼虫后由于鼻腔发痒而打喷嚏时有可能将幼虫喷出,喷到地面时,地面的石灰能将幼虫杀死。也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进一步传播。同时在圈舍内使用消毒液或者是敌敌畏等杀虫剂进行喷雾或熏蒸消毒,也可以将羊鼻蝇的一期幼虫杀死预防此病。此外在本病常发地区,在羊鼻蝇成虫产卵期,可用杀虫油剂涂抹在羊鼻周围(舌头舔不到的部位)[3]。能够防止鼻蝇虫在羊鼻腔周围产出幼虫。本病还可以在每年的秋、冬季节通过皮下注射伊维菌素的方法进行预防。
6.2 治疗
对被羊鼻蝇幼虫感染的病羊的治疗可以采取的治疗方案有以下几种:(1)采用浓度为3%左右的来苏水溶液或者是敌百虫等药物的水溶液向病羊的鼻腔内灌注,也可以喷射,这样能够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2)可以使用敌百虫的酒精溶液对病羊进行肌肉注射,也能够杀死第一期的幼虫。甚至可以将敌百虫配成50%的水溶液通过颈部皮肤注射,注射的量为0.1g/kg·bw。(3)可以采用颈部皮下注射伊维菌素的方法治疗病羊,伊维菌素的使用量需要根据病羊的体重来计算。一般成年羊注射约2~3ml的量。(4)也可以使用一些土办法,如使用大蒜进行治疗,将等量的红蒜和白蒜剥皮后捣碎,后加入温开水使其变为稀的糊状物,这样可以用注射器或其他器具将蒜液灌注入病羊鼻腔的深处。一般每只羊使用5~10ml的蒜液。也能够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使用此方法还经济实惠。很适合在一些偏远地区的养羊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