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古琴艺术审美的古今差异

2018-02-13昭闻

精品 2018年1期
关键词:审美观古琴受众

■昭闻

陕西省长安古琴艺术研究院

前言

在2003年1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古琴艺术属于世界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在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古琴艺术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古琴艺术进行传承和发展既是历史的延续也是内在的探寻,因此,艺术管理者和艺术工作者需要承担起艺术使命,了解古今审美差异,传播古琴艺术。

1 古琴艺术相关概述

古琴艺术本身是对我国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民族精神进行承载的载体,在2006年,古琴艺术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可以起到陶冶情操和修身养性的特点,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下,可以发现,古琴艺术正在和生活逐渐疏远。在《诗经》中,“琴”这一说法首次出现,至今已经超过三千多年[1]。同时,在古琴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知名典故,如“伯牙探亲遇知音”等,在古琴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其黄金时期为隋唐时期和明朝。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对于古琴艺术的审美标准也存在差异。

2 古琴艺术审美的古今差异

2.1 古琴艺术的古代审美

士文化审美符号,古琴是士文化的审美符号,在琴学上,很多以贤文明的统治者都有着和琴相关的传说故事。如在《琴操》中,就曾写道“昔伏羲氏之作琴,所以修身理性,返天真也。”而在孔子周游列国时,看到幽兰独开,便创作出了《碣石调·幽兰》。在士文化的发展中,儒家文化是重要推动力,古代士人对古琴艺术的审美和欣赏,就是对孔子所创传道方式的继承。在一定程度上,古琴的即兴弹唱可以让古代士人快速脱离红尘俗世,到达另一种精神境界。

2.2 “天人合一”审美观

对于古琴艺术来说,我国古代人士对其持有一种天人合一的审美观。首先,在古琴的设计上,就可以看出古人对自然界的认知,“琴长三尺六寸有六分,象期之数。”古琴有十三个徵位,效法十二月加闰月,空弦演奏散音,深沉而又厚重,象征大地。其次,古琴可以对自然物态形貌音色进行模仿,伯牙子期典故正是如此。古琴艺术来源于自然,可以将自然和人的精神世界予以连通,这使得古琴艺术绝不仅仅是技艺,它蕴含着天地自然的和谐之美。在我国古代,在对古琴艺术进行审美的过程,也是一种对自己本心进行探索的过程。

2.3 中正平淡的审美

在我国古代美学中,关于“淡美”的追求一直存在,如在《庄子》中,就曾描述“淡而无极,而众美从之,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古人推崇修身养性,古琴的声音内省温和,在琴声中,可以让心境归复安宁,可以让聆听者进行思考。在根基上,古人对古琴的审美标准一直都是中正平淡、恰如其分的,动听的古琴曲总都是娓娓道来、充满禅意的。这种审美可以理解为古琴艺术和道家思想的融合。在演奏古琴曲时,需要演奏者利用完美的演奏技巧,展现出乐曲中蕴含的深刻意境。

3 古琴艺术的当代审美

3.1 古琴艺术的当代受众

古琴艺术的当代受众不同,其审美标准也存在差异,现阶段,我们可以将古琴艺术道德当代受众分为三种群体类型,即专业型、应用型和娱乐型。专业型的受众群体主要为古琴演奏家(如管平湖、张子谦),古琴艺术教育者(如李凤云),古琴制作和收藏鉴赏家,以及古琴艺术文化研究专家等。如在我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中,其专业型受众就相对较多,在对古琴艺术进行欣赏和审美时,他们主要关注古琴的演奏技法等专业方面。应用型受众主要为制定文化政策的相关人员,影视工作的相关人员等,如制定文化政策的相关人员在对古琴艺术进行审美时,就会重点关注古琴艺术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如影视工作人员对古琴艺术进行审美时,就会重点关注古琴艺术在影视角色上的效果,如《赤壁》中的诸葛亮,也就是说,应用型的受众在古琴艺术的审美上具有一定被动性,所听古琴曲目具有一定强制性,需要关注古琴艺术对工作的服务质量。对于娱乐型受众来说,其欣赏古琴主要为一种放松消遣,此类受众普遍喜爱音乐艺术,欣赏古琴音乐的主要方式为网络听歌、电视观看,或是出席音乐会,普遍希望通过听古琴音乐来放松一直保持高度紧张的神经,或是让自身修养得到提升,古琴艺术可以让其体验到传统文化和古代文明,对于古琴音乐本身来说,他们普遍没有较高的质量要求[2]。

3.2 中西结合的艺术形式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西方外来文化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让古琴艺术遭到了冲击,现阶段,坚守古琴艺术传统的人数相对较少。为让古琴艺术得到振兴,我国在音乐学校纳入古琴这一课程,在西方音乐艺术和古琴艺术发生碰撞的时代里,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改变。很多知识分子为对我国古琴艺术进行发扬,坚持将古琴艺术和自身审美观念进行结合,创造新时期的古琴艺术。但是,现阶段对古琴进行学习的主要目的为古琴考级,这也是对学习者学习水平进行衡量的主要标准,因此,继承古琴艺术精华部分是当务之急。结合上文,很多受众都认为古琴艺术主要目的为消遣娱乐,这种审美观可能让古琴艺术的包装出现过度现象,对古琴艺术的本质存在忽视现象。对此,在古琴艺术的传播中,既需要让古琴艺术符合当今多种受众的审美观念,也需要努力传承古琴艺术中蕴含的我国优良传统文化。对此,应该积极创作古琴新曲,需要认识到传统本身的认识不足,积极传播古琴艺术。同时,还需要对传统古琴曲目进行抢救,乐谱演奏难度大可能让古琴传统曲目失传,对此,需要构建良性循环机制,简化和创新古琴传统曲目乐谱。

3.3 符合当代审美的对接

依照古琴当代受众的分析,可以得知古琴艺术在当前时期的传播需要和当代审美观念进行对接,依照相关领域进行划分,我们可以将其分为表演领域、教育领域和传播领域。在表演领域中,需要结合当代人的大众审美,创新古琴音乐表演空间,让古琴艺术氛围得到烘托,让当代受众和古琴音乐表达的思想内涵及意境更为贴合,在具体实践中,可以创新古琴演出场地,可以创新演出项目;在教育领域中,音乐学校和琴馆应该对当前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师业务水平不高的现象进行改变,同时,需要将教学和管理进行融合;在传播领域,古琴艺术的传播需要重视电视媒介和互联网媒介,相关群体可以创建微信公众号,在互联网上传播古琴演奏视频及古琴教学视频,利用新媒体来广泛传播古琴艺术,让喜欢古琴的人获得更多学习机会。

4 结论

综上所述,古琴艺术是古代士文化审美符号,具有“天人合一”、中正平淡的审美观,在现代,古琴艺术因为受众群体的不同,审美观也存在差异,古琴艺术为得到进一步传播,需要在表演领域、教育领域和传播领域对接好当代受众的审美观,以促进我国古琴艺术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谢硕.论古琴艺术审美的古今差异[J].黄河之声,2017,11:126.

[2]刘成纪.古琴在中国早期艺术中的定位和价值面向[J].人文杂志 ,2017,03:60-67.

猜你喜欢

审美观古琴受众
国家非遗 古琴艺术
论唐代琴论中的主“静”审美观——以《昭文不鼓琴赋》《无弦琴赋》《琴诀》为例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张俊波 情寄古琴,乐以忘忧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刘鹗古琴藏品留传考
寻访千年古琴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浅论美术基础课程在广告学专业构成中的必要性
美术欣赏深度介入促生学生幸福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