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州青稞生产的新思路
2018-02-13尚晓花
尚晓花
(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肃合作 747000)
青稞即稞大麦,又被称为元麦或米大麦,是大麦的一个品种。青稞广泛种植于我国西藏、四川、青海、甘肃等地区,作为国内重要的杂粮作物之一,青稞在这些高原地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青稞的营养元素被逐渐发现,青稞加工产品的崛起,人们开始重视青稞生产工程,青稞有望发展为全球健康食源作用。因此,探讨青稞生产的未来发展思路,合理规划布局,对于甘南州青稞生产发展及地区经济建设,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
1 青稞生产的重要性及当前生产概况
1.1 青稞生产的重要性 甘肃省“天保工程”实施以来,随着甘南地区的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作为甘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的青稞生产的重要性更加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青稞除了供人食用外,还可用于酿造、饲用、药用等;(2)在甘南养殖业发展的过程中,青稞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养殖的好饲料;(3)由于甘南地区地处高原,低温生态条件,无法满足很多农作物的生存需要,而青稞有着耐旱、耐寒、生育期短等特征,发展青稞生产优势十分明显[1]。因此,研究青稞生产对甘南自治州农业经济发展、粮食生产质量等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1.2 自治州青稞生产现状 甘南州是甘肃省青稞生产的主要地区,占全州农作物种植面积的近30%,常年种植面积约1.6万hm2,种植面积及种植产量稳居甘南州农作物之首。先后推广种植甘青1号、甘青2号、甘青3号、甘青4号、甘青5号等青稞品种,均属于杂交选育。虽然甘南州青稞育种与生产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但其中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育种技术和科研基础条件落后;(2)青稞深加工技术落后,现代化水平低,没有形成产业化;(3)经济整体较为落后,没有在青稞生产方面有太多的投入,供种体系不健全,推广速度慢,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2 甘南州未来青稞生产的新思路
为了推动甘南州青稞生产的稳定发展,实现青稞生产的预期目标,巩固青稞在甘南州的地理标志地位,需要从政策、技术及经济多方面来采取综合、科学的措施。
2.1 引进高产栽培技术,提升青稞产量 甘南州地区生态环境复杂,雨水分布差异大,自然灾害较为频繁[2]。要推动青稞生产的稳产和高产,必须增加经费,研究和引进配套的青稞栽培技术,汲取国内青稞栽培的先进经验。同时,通过减灾避灾、施肥灌溉、防治病虫害等措施,确保青稞产量维持在预期目标。另外,在州内建立高标准的栽培技术示范基地,加快青稞新品种的选育及推广,要提升青稞育种与栽培的科技含量,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生产试验与推广,使青稞育种栽培工作获得不断突破。
2.2 重视加工工艺,使青稞加工品走向全国 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生活质量及营养用品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是甘南州青稞生产的一个机遇,应当抓住机遇,大力开发青稞加工品、方便食品及保健食品等,如青稞饼干、青稞茶、青稞降脂胶囊、青稞酒等都是青稞的衍生品,发展青稞加工品不仅能改善人们生活质量,还能极大地推动青稞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使当地地区经济得到巨大发展。
2.3 争取国家政策支持,设立专项科研基金 应充分利用国家扶持小杂粮的政策,申请国家在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支持,设立青稞科研专项基金,利用科研基金,改进青稞栽培技术及设备,改善当前青稞研究落后、成果转化差、生产水平低、综合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等现状[3]。要重视科技投入,让科技融入于青稞研究、栽培、推广、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通过信息化技术,对甘南州青稞进行推广与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青稞的用途和营养,让更多的农户参与到青稞种植中。
3 结语
当前,甘南州青稞生产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存在的问题还是十分突出的。想要取得成就上的突破,就必须着手问题,找到切实、可行的改进对策,将青稞生产、加工与推广作为工作的重点,相信经过不懈努力,甘南州青稞一定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真正成为甘南地理标志性农作物。
[1]孙涛,李敏.甘南藏区青裸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的调查研究[J].河南农业,2013(5):25-26.
[2]赵彬德.甘南州青裸产业发展及技术需求[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2(8):123-124.
[3]冯继林,董泽勇,甲错.青稞规范化栽培技术[J].大麦科学,2001(3):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