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塑料大棚鲜食玉米早熟栽培技术
2018-02-13
乌鲁木齐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乌鲁木齐 830011
随着新疆设施农业面积的逐年扩大,优化茬口种植模式,实现生产多元化,提高塑料大棚的利用率及经济效益成为关键问题,为此我们结合生产实际进行了绿色食品塑料大棚鲜食玉米早熟栽培技术的摸索,旨在围绕种植结构调整为生产提供规范化的技术指导,以达到有效指导农民提高生产技能促使设施农业健康稳步发展的目的。
1 产地环境
生产绿色食品塑料大棚鲜食玉米产地环境应符合NY/T 391的要求。
2 品种选择
鲜食玉米也称水果玉米,是指具有特殊风味和品质的幼嫩玉米。和普通玉米相比它具有甜、糯、嫩、香等特点。从品质上分有甜玉米、超甜玉米、甜糯玉米等;从籽粒颜色上分有黑色、紫色、黄色、白色等。塑料大棚鲜食玉米生产应选择耐寒、优质高产、株型紧凑、适口性好、品质佳、外观漂亮、果穗大、种子纯度高,适合当地栽培及市场需求的早熟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的规定。
3 育苗
3.1 育苗方式与时间
采用温室穴盘基质育苗,穴盘规格为128孔或72孔。北疆地区3月上旬播种育苗,4月上旬定植,6月采收。
3.2 基质的准备
可购置蔬菜专用营养育苗基质,有条件的也可自己配制,使用的肥料应符合NY/T 394的要求。育苗时原则上应用新基质,并对育苗温室及拌料场所进行消毒。播种之前先将基质预湿至含水量60%~70%后装满穴盘刮平,覆膜保湿待播种。
3.3 播种
将装满基质的5~6个穴盘叠在一起用力压实基质,压出播种用的小穴。采用干籽直播,每穴1粒,深度1.5~2.0 cm。用消毒基质覆盖,刮平、轻压,后用小孔眼喷壶均匀喷洒浇水至穴盘底部渗水,并防止水冲刷基质将种子带出。播种后覆盖地膜保温保湿。当出苗率达到70%后揭去覆盖物。
3.4 苗期管理
温度管理以白天25~30℃,夜间15℃以上为宜,并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尽量早揭晚盖覆盖物增加光照,促进幼苗健壮生长。浇水在晴天上午进行,应掌握“干湿交替”原则。基质育苗后期可根据幼苗长势酌情喷洒0.2%的磷酸二氢钾1~2次进行叶面追肥。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加10%高效氯氰菊酯3 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等危害。移栽前一周通风炼苗,提高抗寒性和移栽成活率。
3.5 壮苗
苗龄约30 d,3叶1心,茎秆粗壮,子叶完整,叶色浓绿,生长旺盛,根系发达且将基质紧紧缠绕,形成完整根坨,无黄叶,无病虫害。
4 定植
4.1 整地施肥及扣棚
可在前一年秋末冬初前茬作物收获之后进行整地施肥及铺膜。施优质腐熟有机肥1000~2000㎏/666.7m2,玉米专用复合肥40㎏/666.7m2,过磷酸钙50㎏/666.7m2,硫酸钾10㎏/666.7m2作基肥,使用的肥料应符合NY/T 394的要求。深翻后条施并按1.2~1.4 m间距起垄做畦。畦面宽80cm,畦高20 cm,略呈龟背形。之后铺设地膜。定植前一周扣棚烤地。采用膜下滴灌方式。
4.2 定植
北疆地区在4月上旬当大棚内10 cm地温稳定通过10℃时即可定植。选择晴天上午进行,密度3 000~4 000株/666.7m2。每畦种植2行,株距20~22 cm。定植时将大小苗进行分类移栽,并将幼苗叶片伸展方向与行向垂直。定植后及时浇水,以提高成活率。
5 定植后的管理
5.1 温度管理
定植后一周内以应提高地温促进缓苗为主。白天温度控制在25~30℃,夜间不低于10℃。地温保持在18℃以上,不低于12℃,温度高于30℃时要通风。北疆地区4月~5月上旬夜间温度较低,每天17:00至次日08:00应盖严棚膜,关好棚门,使夜间大棚内温度不低于12℃;当白天气温高时及时揭开棚膜通风,使棚内温度保持在25℃~30℃之间。进入5月份最低气温稳定在12℃以上时,可将大棚两侧的棚膜全天掀开通风。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后,外界气温基本适合玉米生长,应及时揭去棚膜。
5.2 水肥管理
玉米整个生长期可分3次追肥。第1次为提苗肥,可根据幼苗长势酌情追施;第2次为拔节肥要轻施,追施氮肥5~8㎏/666.7m2;第3次为穗肥要重施,追施氮肥15~20㎏/666.7m2。田间持水量应保持在前期70%.中后期80%,以见干见湿为好。湿度大时要通风降湿,避免造成烂根诱发病害。
5.3 其他管理
大棚鲜食玉米生长前期气温低,易出现根部分蘖或多小穗现象,应选择晴天中午及时掰除分蘖和过多的小穗,使主干健壮和所留穗苞有足够的养分,操作时应避免损伤主茎。并要求在吐丝期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以提高结实率和商品率。
6 病虫害防治
6.1 主要病虫害
早春鲜食玉米病害较轻,只有极少数植株微感大小斑病,可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1~2次即可。虫害主要有地老虎、玉米螟、蚜虫等。
6.2 农业防治
轮作倒茬。选用良种。培育适龄壮苗,提高抗逆性。合理密植。加强温湿度管理及水肥管理,合理施肥,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清洁田园,及时摘除病叶、病穗、残枝,拔除病株,并带出地块进行无害化处理。
6.3 物理防治
在育苗和栽培过程中可采用防虫网防虫,以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并在温棚内悬挂黄色粘虫板诱杀蚜虫、斑潜蝇等害虫,悬挂高度与植株顶部持平或高出10 cm,30~40块/666.7m2。也可在大棚内铺设银灰色地膜或张挂银灰膜膜条驱避蚜虫;在大棚外悬挂频振刹虫灯诱杀鞘翅目、鳞翅目等害虫。杀虫灯悬挂高度应为灯的底端离地1.2~1.5 m。
6.4 生物防治
在玉米螟产卵盛期,每10d放1次赤眼蜂,1.5万头/666.7m2,连续放2次;生物药剂可选用苏云金杆菌乳剂150~200 g/666.7m2兑水30 kg在玉米喇叭口末期喷雾或制成颗粒剂撒施防治玉米螟等害虫。
6.5 化学防治
6.5.1 用药原则
应符合NY/T 393的规定。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国家规定在绿色食品蔬菜生产上禁止使用的农药。每种有机合成农药在同一生长期内只允许使用1次。严格按照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用药。
6.5.2 主要虫害防治
(1)地下害虫(地老虎、蛴螬、蝼蛄)
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 g兑水500 g,拌入20 kg细土制成毒土施人土壤中;也可选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灌根防治。
(2)蚜虫
发生初期可选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5 000~10 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4 000~5 0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2 000倍液喷雾防治。间隔10d防治1次,连喷2~3次,注意交替用药。
(3)玉米螟
在玉米喇叭口末期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0 g/666.7m2,兑水20㎏喷雾防治;或用3%辛硫磷颗粒剂拌40倍细沙撒入玉米心叶内,毒土撒600株/kg;或用9O%敌百虫100 g/666.7m2兑水适量,拌在1.5㎏炒香的麸皮上制成毒饵,于傍晚时分顺着玉米行撒施,进行诱杀;也可用5.7%甲维盐或1.8%阿维菌素乳油2 500倍液等于喇叭口末期灌心;也可在吐丝期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对准花丝和果穗着生处进行叶面喷雾2次。
7 采收
在授粉后24~26 d,进入籽粒发育的乳熟期,花丝干枯、颜色变褐时采收最好,此时口感糯甜清香,食味极佳,含糖量最高,应及时采收上市。产品质量应符合NY/T 418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