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创新驱动新疆农村沼气发展
2018-02-1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能源工作站,乌鲁木齐830049
近年来,新疆农村沼气发展迅速。2004年至2017年,中央预算内投资2.53亿元,安排新疆建设农村大型沼气工程共124个 (含调整项目),所建工程总池容积达到6.8万m3,年产沼气能力1 623万m3,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均取得了瞩目的成就。然而,受农村城镇化、种养业规模化、农村用能模式转变的影响,农村沼气事业发展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型沼气工程使用率仅30%,大型沼气使用率下降、原料保障难和储运成本过高、废弃与经营困难等现象日益突出。为此,笔者以创新驱动发展的价值导向为切入点,围绕科技、制度两条路径归纳创新驱动力的制约因素,为创新驱动农村沼气发展的出路探究方向。
1 紧抓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价值导向
取得效益是发展的目的,效益是判别创新驱动农村沼气发展战略有效性的标准。正确把握价值导向是规划创新驱动农村沼气发展战略的支撑。确保农村能源需求得到满足,改善农村卫生,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增加产量,提高农民收入是实施创新驱动农村沼气的发展战略的价值导向[1]。
1.1 明确构成要素是前提
创新的驱动对象、驱动方式、驱动动力源为创新驱动战略的三要素[2]。如何有效激活动力源,并加以恰当的方式驱动,是实现农村沼气发展升级转型的战略举措。
1.2 升级驱动方式是途径
不同于农村沼气以往粗放式的驱动方式,创新驱动发展导向的重点是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提升知识、信息等要素“驱动-产出”的效益水平,推行以资本、知识、信息等要素构成的多维驱动的新体系,要将环境保护、技术创新、平台创新、制度创新深度结合。
1.3 激活驱动动力源是保障
创新驱动动力源是指能对新型驱动方式发挥驱动作用的创新以及创新能力。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制度创新、观念创新等)。我国普遍存在重科技创新,轻管理创新的情况[3]。开展管理创新须根据不同市场、信息、技术建立新的业务制度。
1.4 树立价值观是方向
要树立正确的创新驱动价值导向,就须良好的创新价值观。农村沼气是跨专业技术领域、多学科交叉和综合应用的系统工程,具有联结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三大环节,即具有应用性特点,也具有经营功能。所以,片面、阶段性的价值观不利于农村沼气价值完整性的表达。
2 理清制约因素
要寻求发展方向的突破口,确保创新驱动发展的有效性,关键要在紧抓价值导向的基础上分析创新驱动力的制约因素。由于农村沼气具有经营性与公益性并存的特征,所以要从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两条主线对其进行归纳分析。
2.1 科技创新路径的制约因素
科技驱动路径就是要以技术、信息为首要生产要素来孕育农村沼气的发展。主要制约因素是:社会各界对于沼气技术、适用产品和设备研发的投入有限,创新主体积极性不高,尚未形成于产业紧密结合的“产学研”推动技术支撑体系。
2.2 制度创新路径的制约因素
制度创新需要站在全局的战略高度统筹优化各方资源,要在顶层设计出具有技术、经济、社会效益高度融合的策略。主要制约因素有:
2.2.1 缺乏有效的倒逼机制
目前,新疆大中型沼气工程承担单位以畜禽养殖企业为主,因养殖企业为微利行业,养殖业市场波动大。虽然在前期已充分考虑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管理模式和年运行管理费用的承受能力,但一两年后就因“原料供应难、运行成本高、产品利润低”等原因停运。
2.2.2 项目管理经验不足,项目建设监管不到位
一是沼气工程建设标准、验收标准及管理办法不健全,造成各级农业主管部门的项目建设质量监管和验收缺乏切实可行的依据。二是缺乏对与新疆沼气工程建设的咨询、设计和施工企业的管理。
2.2.3 农村沼气发展还存在的体制性和制度性障碍
目前,沼气发电上网和生物天然气并入城镇天然气管网等方面还存在许多政策障碍。
3 创新驱动农村沼气发展的出路
创新生产力被制度路径所束缚是当下制约新疆农村沼气发展的主要矛盾。以制度创新带动科技创新的“双轮驱动”策略是未来新疆农村沼气发展的主攻方向。
3.1 市场载体的创新
新疆是农业大区,年秸秆、牲畜粪便理论可收集量分别为2 206万t和4 421万t,理论生物质能资源经济潜力总量达239 9676万元。且刺激价值转化只能以依靠市场力量完成资源配置的方式进行。所以,较大的市场潜力拓宽了农村沼气的发展空间,农村沼气发展在新疆有很好的市场潜力。
3.1.1 培育发展助力
可将社会资本培育成未来农村能源新的发展助力。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和法制办法解放束缚。推动发展规模化沼气,促进沼气产品商品化,维护企业良性运转。
3.1.2 促进行业交流
以市场为平台,以政策为推力,大力促进行业间与行业内联合研发、交叉持股、供应商契约等机制的成型,让市场创新为农村沼气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3.2 补贴机制的创新
3.2.1 减少一次性补贴
由于相关建设材料费用标准的不健全,以建池套取国家补贴的现象依然存在。且有研究表明:存在随着补贴的提高,已建成沼气池的使用效率下降的现象[4]。所以,减少对沼气池建设一次性补贴的比例,有利于筛选出后期运营积极性较高的个体。
3.2.2 提高后期补贴力度
在后期使用中提高补贴力度,并将沼肥还田、农村能源建设等补贴资金整合,以有宜于沼气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进行发放。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已建成沼气池的使用效率,使政府财政“投入-产出”效率得到提高,还能加速农村沼气商业化进程。
3.3 产业业态的创新
目前围绕“粪-沼-渣”初步形成的产业融合受城乡“二元”和传统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很大[5]。推进农村沼气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提升知识、信息要素“驱动-产出”的效益水平,是一种资本、知识、信息等要素构成的多维驱动的新业态,能高度统筹环境、技术、平台等各要素协同发展,促成一种全新的发展、运营模式。
3.3.1 以机制促进联结
完善出台政府、企业、农民三方的利益联结机制,以机制为纽带,把不具备传统利益关联的主体进行联结,延长业务相关链。
3.3.2 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以大型企业与专业合作社为基础,促进不同价值链、信息链、物流链的利益主体进行互联互通,构建多维产业联盟新业态,推进农村沼气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3.4 顶层设计的创新
要实现区域内种养平衡、农业经济循环、农业废弃物就地资源化利用,必须以区域产业规划为基础。区域产业的空间布局应该从区域总体角度,科学合理地规划。农林废弃物的利用,不适宜在全疆甚至更大的范围内进行具体的规划,而应该在较小的区域范围内加以规划。尤其是在畜禽养殖较为集中的地区,以及农业种植大户较为集中的地方,进行产业规划时,企业的选址、布局需要考虑到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对接、农业产品的就地加工等因素,才能对农业废弃物的利用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3.5 倒逼机制的创新
3.5.1 创建企业黑名单制度
实行企业黑名单制度。凡对农业基建项目造成国有资金流失、项目工程达不到使用期限就已停运、不能承受项目运行管理、运行费用能力的“不作为”企业,列入“黑名单”,严禁其在5~10年内申请农业基建项目。
3.5.2 提升监管绩效
对于全疆各地州相关部门把关不严造成项目申报和投资计划管理不规范、项目资金管理不规范等现象,给予调减下一阶段项目分配指标的惩戒,倒逼相关部门提升监管绩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