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移动支付如何“花落”田间巷陌

2018-02-12马诗倩

经营者 2018年19期
关键词:花落移动支付农村金融

马诗倩

摘 要 世界已进入移动时代,货币亦然。近年来,政府有关部门和市场一直协同致力于改善农村金融支付服务环境,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整体上看,当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支付服务发展情况依然亟待改善。在非洲和东南亚,虽然金融体系尚不完善,一些国家地区的农村居民在进行小额汇款转账时,已经无法离开移动支付。其中又以肯尼亚M-Pesa手机银行业务最具典型。在以肯尼亚为代表的非洲地区,当地公民的成功实践表明,移动支付是弥补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不足、弥补传统金融机构物理网点服务不足的重要方式。那么,我国实现农村金融环境现状如何?是否可以参照非洲经验进行优化?非洲市场经验为我们探索移动支付服务农村金融提供了全新思路。本文将从以M-Pesa为代表的非洲国家农村移动支付业务的兴起和发展出发,分析其在非洲地区成功的原因,并通过简析我国借鉴这一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我国农村移动支付服务现状,为移动支付服务农村金融提出新思路。

关键词 移动支付 农村金融 M-Pesa

一、以M-Pesa为代表的非洲国家农村手机支付发展现状

(一)M-Pesa农村支付体系环境的建立

在非洲和东南亚,脱离传统商业银行这一金融体,M-Pesa主要由三个系统组成:代理商网点营销系统可以帮助客户完成注册、现金存取以及其他增值服务;手机客户端应用系统为客户提供操作和交易界面;后台处理系统保证在线处理和交易完成。M-Pesa的客户注册方便快捷:小型店铺零售商与Safaricom签约并注册成为M-Pesa代理商,然后客户在各代理商网点录入个人基本信息后,就可免费注册M-Pesa。拥有M-Pesa账号的顾客在店铺存入现金即可拥有电子货币。客戶只需发送文本消息和代码就可以在不同手机用户之间进行电子货币交换和转账。收款人拿着自己的文本短信到最近的代理商零售店就可以将电子货币变现。

(二)M-Pesa移动支付成功原因分析

1.使用模式与传统模式接壤。M-Pesa的使用模式与传统意义上的资金转账模式是贴合的。在中东、非洲及印度,一种叫Hawala(或者叫作Hewala、Hundi)的第三方转账系统已经广为人知。这种通过第三方系统的转账在非洲已经存在有很长的一段历史,并被传统接受。

同时,基于电话通话时长的资金转让已经在非洲的一些国家流行起来。也正是因为这些资金转让方式在非洲的使用,使得M-Pesa的推广在非洲人民并未受到思想上的排斥,为该项服务的诞生和推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2.清晰的目标市场定位和受众意愿的遵从。肯尼亚独立后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金融服务需求强劲,而传统金融服务市场却乏善可陈。M-Pesa充分分析这一目标市场特征,针对性地开创了充分利用运营商资源的一种新型商业模式。它的代理商就像银行网点一样将业务推广到先前没有享受金融服务的用户群。

M-Pesa是迫切需求的产物。在非洲,实体银行并没有在广泛的地域渗入。在肯尼亚,仅有约20%的成人拥有自己的银行账户。虽然城市有着良好的银行系统,但如何将外地打工所得转账回家里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3.健全的市场平台和高效的技术支持。手机因为其易用性已成为全世界最普及的高科技产品之一,肯尼亚也概莫能外。国际电信联盟的数据显示,发达国家的手机普及率早已超过100%,即使是发展中国家,手机普及率也早已达到70%。在肯尼亚,通过与运营商的合作,几乎所有的手机都支持非结构化补充数据业务(USSD),这为Safaricom建立M-Pesa移动支付业务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保障。

二、中国农村移动支付发展现状

(一)我国农村移动支付服务体系建设整体状况

政府监管部门出台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和政策,推动农村支付更趋便捷化。各商业银行、支付机构和相关单位也积极响应,不断推出新业务和新产品,便利农村移动支付。移动支付在农村地区的推广普及便利了农村小微商户的收付款过程,刺激了农村零售支付发展,从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消费状况。

1.人口基数孕育庞大服务受众群体。从人口规模来看,我国拥有9亿的三到六线城市和农村人口。农村具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消费能力,农村金融市场具有越来越庞大的潜力可供挖掘。在2017年,我国网民在线下消费使用手机网上支付比例由2016年底的50.3%提升至65.5%;线下移动支付加速向农村地区网民渗透,农村地区网民使用线下移动支付的比例已由2016年底的31.7%提升至47.1%。根据成都农商银行发布的《2017农村电子化定性调研报告》,47%的农村居民只在柜面办理业务;65%的农村居民使用过移动支付,其中95%的70后及以后使用过移动支付,75%的人已经养成使用移动支付的习惯,只有22%的50后及以后使用过移动支付;此外,34%的农村居民从未使用过二维码支付,该比重接近城市居民(18%)的2倍。

随着科技的发展,移动终端不再是束之高阁的奢侈品。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的不断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村用户慢慢熟悉和依赖移动支付这种支付方式。同时,越来越多的银行和商业团队也在开发多种多样的移动支付方式。

2.硬件基础及受众市场初具规模。移动支付的顺利完成需要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覆盖广、信号良好的移动网络,相关APP和交易处理系统,能够及时处理故障和风险的服务网点和工作人员,较大的商户还需配备了解业务的收银和管理人员,扫码枪、扫码仪等业务受理设备。

目前,在我国农村,手机普及率已高达90%以上,这无疑是移动支付迅速兴起并占领市场的一片沃土。另外,在我国农村,因为银行实体网点普及度有限,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持有率高于银行卡的拥有率,这也就成了传统金融业拓展业务的“天然的硬件终端”,为农村地区开展手机支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我国农村移动支付建设面临的困境和问题

1.基础设施及技术投入亟待跟进。虽然庞大的受众数量和基础设施建设已经为移动支付的拓展提供了优良的先天条件,但成熟的移动支付网络形成仍然要依赖健全的市场平台和高效的技术支持。中国农村地区的技术平台建设仍需大量的技术投入,而这一举措很大程度上需要政策扶持和鼓励。

2.支付习惯和传统观念有待突破。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了城乡贫富差距巨大。农村地区则受限于人员分布、人口迁移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现状,金融环境相对单一。同时,因为人口素质及文化水平的限制,农村居民对非现金结算、银行卡等新型结算工具认识不足,有关非现金支付的知识较为缺乏,金钱“落袋为安”的思想仍占主流。

3.支付结算成本较高。农村低保、粮食直补、农村养老保险等各类补贴的发放使得各金融及非金融机构在拓展农村地区金融业务中无法通过收费来获得收益,进而间接地承受较高的成本。这种现象一方面影响结算及关联业务拓展的积极性,一方面也间接导致农村支付结算服务费用较高,农民使用支付服务面临成本束縛,不利于新型支付习惯的养成。

三、非洲经验给我国移动支付服务农村金融带来的启示

(一)动起手来,培育中国特色的农村金融文化

受传统习俗的影响,中国农村地区居民用非现金支付结算手段的意愿不强。以适当的方式提升居民的金融素养,提高农村居民的金融认知度,培育中国特色的农村金融文化,可以让农村居民更多地享受大数据时代的成果。银行等金融机构应致力于从产品和商户入手。一方面有针对性地积极推广普惠适农的金融产品来反向促进农村地区人口扭转观念,通过金融知识的普及帮助其养成金融习惯,一方面通过商户的激发来倒逼用户培养金融支付习惯。

(二)俯下身去,研发尊重市场和具有创造力的产品

虽然传统银行业已经意识到移动支付平台的重要性,并致力于这一渠道的推广,但在这些平台上的操作手续对于农村居民来说仍然有些烦琐。如何使开发的产品满足农村金融起点低、需求方式多元化的要求是农村金融机构在移动支付方面现在和未来的着重点。

(三)筑好防线,保障移动支付市场安全

任何一种新兴支付业务的发展推广普及过程中,支付安全都是重中之重。移动支付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和使用过程中,需要完善的监管体系。

风险的有效防控,为实现移动支付业务健康发展提供了基础性保障。非银行机构的Safaricom虽然有很高的手机市场占有率及良好的电子货币渠道,其并非金融企业,在金融运作及风险管理及防范上经验有限。但至今为止,M-Pesa服务项目没有发生大的风险案件和投诉。金融机构要始终致力于完善相关的市场准入、内部治理要求、业务规则、技术标准、加强金融与电信部门监管协调,真正让农村居民接受和信赖移动支付方式,可以放心使用移动支付工具。同时,借此契机增强农村居民的支付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减少和避免移动支付领域的欺诈犯罪等问题,为农村移动支付长远发展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

(四)妥善分工,以差异化监管政策推动农村移动支付发展

作为产业链条中的一环,各家商业银行不可能置身其外。移动支付的支付功能首先源于银行账户,但在移动支付迅猛发展的过程中,规则和流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商业银行必须通过持续创新来强化自身在整个链条中的作用,不断致力于寻求自身固有经营形式的突破,以移动支付服务农村市场为突破口,寻求更广阔的领域去担当社会责任,去引领金融行业风潮。

(作者单位为厦门大学)

猜你喜欢

花落移动支付农村金融
区块链技术助力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11月,花落寒轻
春晓
移动支付中NFC创意新技术
电子商务环境下移动支付模式研究
打车软件的普及对城市交通压力缓解情况研究
春晓
农村金融大变身
安顺:荣升全国首个农村金融信用市
农村金融效率的界定与测度:文献综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