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骨文人系汉字之多“人”结构汉字研究

2018-02-12冯雪丽

青年文学家 2018年35期
关键词:甲骨文

冯雪丽

摘  要:甲骨文人系汉字是甲骨文中最有特点、最具有群体特征的一类文字。本文通过研究甲骨文人系汉字中的多“人”结构汉字,从而更深地了解人系汉字,及其隐射出的古代社会的人文风俗。

关键词:甲骨文;人系汉字;多“人”结构汉字

[中图分类号]:H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5--01

《说文》“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箱文象臂胫之形。”《现代汉语词典》“人,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人字系汉字是指甲骨文中用“人形”作构字部件的汉字群体。例如夹、北、从等汉字。经统计,甲骨文中有149个关于“人形”构成的汉子。本文主要研究多“人”构成的汉字中的字形特点。

古人根据人体的不同形態造出相关汉字。它们都与人体本身的姿态、行为息息相关。古人将多个人形组合构成的汉字中按照一定的方位排列组合,把人字上下颠倒转动或把人字组成不同的结构而造出新的汉字,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并列组合

(1)并(或并),《说文》:“并,併也,从二立。”两个肩并肩站立的人。“并”引申为两个物体一起呈现或两件事情同时发生。甲骨文中“并”象两个并排站立的人,脚下的横线表示地面。由此可知,“并”的本义是并列,相关词如并立、并存。

(2)夹,《说文》:“持也,从大侠二人。”王箔曰:大,受持者也。二人,持之者也。“夹”,从字形上看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腋下夹持着两人。据形会意,本义为辅佐,后夹又从辅佐引申为“左右进攻”。

(3)普,《说文》:“日无色也,从日,从并。”两人并立,看着太阳渐渐西沉。并立的两人同时迎接太阳升起,感受太阳的照耀,到了黄昏又同时感受阳光的消失。徐锴曰:“日无光则远近皆同。”

2.相背组合

(1)北,《说文》:“乖也,从二人相背。”字形象两人相背对之形。高鸿绪曰:按此乃违背之背。卜辞中常用“北”作祭祀对象,指北方之土神。北还多被用为方向上的“北方”,后引为战败而逃。

(2)乖,《说文》:“戾也,从千,从北。”争斗不和的两个人需要第三者出面加以协调。由甲骨文“乖”两个人背对背的字形可以看出二人不和睦,所以“乖”引申为行为偏激反常。如乖僻、乖戾等。“乖”也引申出顺从或机巧之义,如乖顺,乖巧。

(3)尼,《说文》:“从后近之,从尸匕声,女夷切。”相互偎依的两个人。“尼”的本义为亲密、和谐。后来这个意思的“尼”转为“昵”,是亲昵的意思。以“尼”为声符所衍生的字有呢、泥、妮等。

3.相从组合

(1)比,《说文》:“比,比密也。二人为从,反从为比”。两个相互较量的人。甲骨字形为一人跟从另一人,非常亲密。甲骨文、金文和篆体都显示为两个相互模仿或竞赛的人,两者姿态近乎一致。因此,“比”引申为相互交量、亲密。

(2)皆,《说文》:“俱词也,从比从白。”两人异口同声。司部曰:“皆者、意内而言外也。其意为俱,其言为皆。”

(3)从,《说文》:“从,相听也,从二人”字形表义明确。“从”像一个人跟着另一人,有随行之义。

(4)仔,《说文》:“克也,从人子声,子之切。”像人背着孩子的形状。保护之义,后变成“保”字。

(5)庇,《说文》:“荫也。从广比声,必至切。”两人栖息在他人屋檐下。

4.相向组合

(1)卯,《说文》:“卯,事之制也”,从字形上看为二人相向之形,是最初的“飨”字。罗振玉曰“卯”从二人相向,许君谓事之制者月卜也。

(2)斗,《说文》:“斗,两士相对,兵杖在后,象斗之形.”形为徒手互相搏斗,固本义为争斗。

5.颠倒组合

(1)化,《说文》“化,变也”。 讲一个“倒行逆施”的人转化为“端正行事”的人。字形象是一个正立的人和一个倒立的人,倒立的人代表行事不正的人或者逆天而行之人,正立的人翻转成为倒立的人,固“变化”之义由此而生。相关词如感化、教化等。朱芳圃《殷周文字释业》:“化象人一正一倒之形,即今俗所谓翻跟头” 。

(2)货,《说文》:“财也,从贝贝化声,呼卧切。”可转“化”为“金钱”的东西。广韵引蔡氏化淸经曰:“货者、化也。变化反易之物,故字从化,从贝,化声。”

古人在最初创造汉字时“近取诸身”,对自身关注非常。人是观察者,也是大部分动作的发出者,因此他们将“人”作为造字的中心地位,由“人”所构成的汉字数不胜数。可知,古人善于用自身的形态去表达思想和看法。这些汉字与人的思想和社会活动发生着紧密地联系。

参考文献:

[1]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M].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8.

[2]许慎. 说文解字[M]. 北京:中华书局影印. 1963.

[3]宣璇. 甲骨文人字系汉字特点综述[J]. 绥化学院学报. 2008.

猜你喜欢

甲骨文
甲骨文也是“小可爱”
释甲骨文“朕”字的一种异体写法
甲骨文“黍”字形义考
一百二十年来甲骨文材料的初步统计
甲骨文中的字形直立化二则
甲骨文“祸”字新证
三千年甲骨文
最“萌”甲骨文——心
图说汉字
甲骨文与商代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