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妈妈,我来救你

2018-02-12水刃木

做人与处世 2018年24期
关键词:亲生父母琳琳血液科

水刃木

原本无忧无虑的7岁女儿琳琳,在妈妈被查出患有白血病后,她一夜长大,做出一个让人难于想象的决定:为妈妈捐骨髓做移植手术。面对移植手术的各种困难,琳琳说:“既然妈妈给了我一次生命,我就要救妈妈一条命。”于是手术前,琳琳再次大声对妈妈说:“妈妈,我来救你了,加油!”

琳琳的父母都是绍兴市新昌人,到现在已经走过8年婚姻生活。父亲董海勇在当地一家制冷配件厂当工人,母亲李月夜在家照顾孩子。小日子不富裕,但也幸福。李月夜并不知道自己的病怎么回事,当初只是小腿上出现瘀青,到现在全身上下都是瘀斑,只增不减。但她心里清楚,这病没那么简单。

2018年5月,李月夜住进浙江省中医院血液科病房。妻子的病情被确诊之后,董海勇加倍地对她好,每天给她擦身子,陪她聊天,包容她的坏脾气,并从精神上鼓励她:“没事的,我们会好的。”人前的积极乐观,人后的落寞和忧伤,他都自己一个人扛。在医院里,除了照顾妻子,董海勇不是一个人坐在楼道里发呆,就是去找医生询问病情:“医生,无论花多少钱,都要给她治,她才30岁,我们不放弃。”医生告诉他:“现在唯一的治疗方法就是骨髓移植,而亲人的骨髓,匹配率高,排异反应也相对来说少一些。”

然而,在这场生死较量中,李月夜注定是弱者。李月夜是被认养的孩子,养父养母和三个哥哥都对她很好。当年,亲生父母就想要个男孩,所以就把李月夜给送走了,之后就没有任何往来。为了挽救妻子一命,董海勇联系了李月夜的亲生父母。6月的一天,亲生父母、弟弟站在了李月夜的病床前。30年的分别,满是陌生。在尴尬中,他们断断续续讲了自己的情况。两个姐姐在外做生意,弟弟也患有血液病,花光了家中的钱,现在还在休养。于是,父母的骨髓配对成了此时最大的希望。可是,亲生父母此后再也没有出现过。后来,李月夜亲生父亲接起电话就说:“这个忙我们帮不了,你们还是自己想办法吧。”

正當一家人感到绝望的时候,血液科主任提议:“你孩子也是可以的。”医院曾经帮助一名患者做了骨髓移植,而捐献者是3岁的孩子,现在恢复得也不错。这个消息,再一次给了李月夜和董海勇希望。可是他们又很纠结,孩子还那么小,怎么可能承受得了。琳琳只知道妈妈生病了,而她的血可以救妈妈。于是,她乖乖地坐在父亲的腿上,让护士给她抽血配对。爸爸把她眼睛捂住,琳琳却没有吱一声,反而安慰爸爸说:“不疼不疼,只要能救妈妈,抽点血不算什么。”隔着罩子,李月夜默默擦着眼泪。

李月夜的内心非常矛盾,她希望女儿能和自己配对成功,这样可以活着看她长大,同时又希望她配对不成功,她不想琳琳受到任何伤害,哪怕是疼痛。此时,懂事的女儿画了一幅画,从罩子的缝中递给李月夜,说:“妈妈,这次我来救你。你快快好起来,我和爸爸一起带你回家。”对女儿的万般不舍,和对生命的渴望,纠结在李月夜心头,她想活下去,陪家人再多一些时间。这是一家人思虑再三后作出的决定。

2018年9月18日,玲玲躺在了病床上,为救妈妈做着努力。她身上插着好几根管子,连着机器,鲜红的血液从管子里流过。她不吵不闹,一边玩着手机游戏,一边吃着爸爸董海勇递过来的红薯。之前吃过了药,玲玲喜欢甜食,董海勇特意买了红薯,一勺勺喂给女儿。前一天,医生已经从玲玲的脊椎里抽取了200毫升的骨髓血。玲玲有些忍不住,跟爸爸说:“腰酸痛。”这次干细胞的采集需要4小时,玲玲只能靠打游戏打发时间。大部分时间,她很安静。她知道,她在救妈妈。

从女儿身体里采集的干细胞回输到李月夜体内。医生说,一切顺利的话,李月夜的康复概率能达到80%,再过一个月,就能出隔离舱了。然后再观察一个月,就能回家了。想到这儿,身为母亲的李月夜百感交集,没想到7岁的女儿如此勇敢救了自己一命。这世间有一种爱叫母女连心!

(编辑/张金余)

猜你喜欢

亲生父母琳琳血液科
牙印之谜
我院血液科近几年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性分析①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简介
PDCA循环管理在血液科基数药管理中的运用
只是点点头
被人收养,该赡养谁?
只是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