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微课程的开发与制作

2018-02-12张敏李伟

精品 2018年2期
关键词:学习者原则微课

■张敏 李伟

北京市西城经济科学大学

1 微课程的兴起

1.1 微课发展的时代背景

在当今的电子信息时代,电子终端的学习方式日益普及,甚至有超越传统学习方式的趋势。微课程作为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数字化资源,成功的整合了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发展方式创新的需求。

1.2 微课的含义

随着微课程在国内的兴起,一些学者对微课程给出了多种定义,笔者比较认同蔡跃老师对微课做出的定义:微课程是一线教师自行开发、时间在五分钟左右的微小课程,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为教师所需,为教师所用,解决工作中比较棘手的问题。微课程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教师成长的新范式[1]。

1.3 微课程的特点

总体说来,微课程有如下特点:时间短,一般在5-10分钟;有明确的主题和知识要点;有完整的结构;资源容量小,便于在线观看或下载。微课程更倾向于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解惑,更适合学习者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

2 社区教育微课程的开发与制作

社区微课程的开发要以社区居民的切身需求为出发点,秉承趣味性、实用性、阅读方便性的原则进行开发和制作,具体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选题、教学设计、制作工具和素材选择、脚本设计、课程录制、后期编辑和输出。

2.1 选题

社区微课程的观看主体以社区居民为主,归纳出居民感兴趣的课程类型,并结合社区教育的目标进行制作和开发,确保制作出能够激发社区居民学习兴趣、符合社区居民认知水平的微课程。

2.2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包括课程名称、制作方式、制作工具、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几个部分。教学设计是对整个微课程制作工作的细致梳理,教学设计要考虑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效果。教学设计作为微课程制作的“图纸”,可以使后续的微课程制作工作更加顺畅、高效实现最优化的目标。

2.3 制作工具和素材选择

社区微课程制作要以实用为主,所以制作方式多选用实景拍摄型、PPT转换型、屏幕录制型、手写板录制型,根据微课程制作方式不同,所选用的工具也会有所不同。素材选择应遵循实用、科学、典型的原则。素材可根据教学内容在视频中添加视频素材、音频素材、图片素材,素材可从人人素材网、千图网等网站下载。

2.4 脚本设计

逻辑清晰、语言简洁的脚本设计表是微课顺利录制的重要保障。脚本设计没有固定格式,可根据不同的微课制作方式制定脚本设计表,一般包括:课程名称、录制时间、制作工具、镜头内容、画面配音、时长等。

2.5 课程录制

课程录制是课程制作最为重要的步骤,录制环境将影响微课程的整体效果,所以录制最好选择录播室这种没有噪音、回音的房间。

2.6 后期编辑和输出

在视频编辑软件中将视频前后多余视频剪切掉,修改有问题的配音片段,在视频中添加背景音乐、字幕、片头和片尾,再次观看视频效果,再保存输出。

后期编辑软件有很多种,如会声会影、Edius、Final Cut Pro等,都可以对文件格式进行转换和输出,输出格式通常选用AVI、MPEG、MP4等,可根据需求选择视频格式。

3 社区微课程在制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是微课视频中使用素材单一,大多数教师采用制作软件中的自带素材,重复率高,容易给观看者造成审美疲劳。二是微课程配音中存在普通话不标准、声音不清晰、背景音乐与解说不同步的问题。三是制作者对微课程含义的理解不到位,对于微课的知识点的完整性把握不够。四是社区微课程在互动性的设计方面有所欠缺,没能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

4 社区微课程制作应遵循的原则

微课程的开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为了提高微课程开发的质量和效率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课程设计情景化原则。情景化原则是指微课程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把知识点放入一个完整的生活情景中,这种设计容易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2.制作专业化原则。制作专业化包括两方面,一是指微课程制作者的专业化,二是指微课程制作设备的专业化;3.标准化原则。微课程在音视频文件格式、大小、视频信号源、音频信号源、片头、片尾等方面应有统一标准;4.评价反馈原则。微课程的评价反馈包括两个部分,一方面是专业人士的评价反馈,另一方面是学习者对微课程的评价。

[1] 蔡跃.微课程设计与制作教程[M].华东师范范大学出版社2014.06.P1

[2]埃德加·富尔著.学生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241.

[3李洋、李伟.论微课程的发展[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17,(4):56

猜你喜欢

学习者原则微课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养生之道应遵守九不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