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痰论治化疗诱导性周围神经病变理论探讨

2018-02-12徐晶钰孙大志李勇进秦志丰魏品康

吉林中医药 2018年7期
关键词:诱导性治则外治

徐晶钰,张 璇,孙大志,李勇进,秦志丰,陆 烨,魏品康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中医科,上海 200003)

化疗诱导性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是临床肿瘤治疗中运用化疗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其定义为化疗药物直接损伤周围神经从而导致神经毒性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化疗药物的应用[1-2]。表现为四肢末梢出现麻木、肿胀、疼痛、感觉减退和异常等感觉神经障碍以及肢体痉挛、无力、萎缩、活动受限甚至瘫痪等运动神经障碍[3]。临床资料证实,在诸如铂类、紫杉类、长春碱类等诸多常用化疗药物的使用过程中常常伴有CIPN的发生[4]。由于化疗次数的增多,药物剂量的累积,患者神经毒性症状也将会逐渐加重,严重者被迫暂时甚至永久性停药,从而影响化疗疗程及肿瘤的治疗。除此以外,停药后CIPN症状仍可持续存在,加重肿瘤患者生理、心理及经济上的负担,最终影响生存质量及生存时间[5]。目前研究表明,本病发生机制复杂,西医尚无统一治疗标准,缺乏预防或缓解的特效药物。急性期主要采用激素或者对症止痛治疗,而慢性期则以营养神经支持治疗为主,临床疗效并不肯定。常见的临床症状如疼痛、麻木、无力不能得到有效缓解。相对而言,中医药在防治化疗诱导性周围神经病变方面疗效更确切,不良反应更小。兹就其从痰论治思路探讨如下。

1 中医理论基础

化疗诱导性周围神经病变所致四肢末梢出现麻木、肿胀、疼痛、感觉减退和异常等感觉神经障碍以及肢体痉挛、无力、萎缩、活动受限甚至瘫痪等运动神经障碍,可见于中医“不仁”“痹证”“络病”等范畴。众多医家根据其临床特点对该病的病因病机进行了多方面探讨,发现“痰”与上述病症的关系论述详多。“百病多由痰作祟”,中医的痰具有极其广泛的病因病机,不仅泛指体内脏腑功能失调、津液代谢失常的病理产物,同时它又是一种致病因素[6-7]。这些病理产物具有易聚积、易黏滞、易流动、易致怪病的特性,一旦形成,则“或咯吐上出,或凝滞胃膈,或留聚肠胃,或流注经络四肢,随气升降,变身无处不到,其为病也”“痰之为物,流动不测,故其为害……周身内外皆到,五脏六腑皆有”“痰来去无定,聚散无常,五脏六腑莫不为患”。这些都说明“痰”不仅可在体内聚积形成实体肿瘤,也可流窜全身, 停聚于脉络之间。再加上肿瘤患者处于正气耗伤状态,根据中医理论,化疗药物属于阴寒大毒之品,长期运用不仅使患者正气更加虚弱,同时还损伤脾胃,导致脾失运化,胃失和降,津液停滞,不能运达全身,更易形成痰浊,流窜全身闭阻经络,气血津液不得通达,筋脉肌肉失于濡养,不通则痛,造成手足末梢麻木不仁,屈伸不利,感觉运动功能异常等,与本病症状极其相似。痰是化疗诱导性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的重要病因病机,从痰论治可行。

2 消痰通络为主要治则

目前研究证实,痰与多种肿瘤如胃癌、肠癌、肺癌、乳腺癌[8-11]等密切相关,采用“消痰”的治法能够抑制肿瘤的生长及侵袭、转移[12-16]。根据前文所述,化疗诱导性周围神经病变与肿瘤具有相同的“痰”本质,采用“消痰”的治法对其进行治疗符合中医异病同治的原则,结合其病位在脉络,因此确定消痰通络为主要治则。在该治则的指导下,选用制南星、制半夏、全蝎、山慈菇、威灵仙、桂枝、红花、炙甘草等组成消痰通络方治疗CIPN。方中南星、半夏共为治痰之君药,两者制用既助化痰之功,又减辛燥之力;山慈菇甘凉,清热解毒泻火、化痰散结,全蝎搜痰通络止痛、攻毒散结,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消痰涎,散癖积,上3味增强君药消痰之力,共为臣药;桂枝、红花合用通利血脉,助阳化气,通阳行瘀,共为佐药,以免痰凝气滞瘀阻;甘草用以为使,和中补土制湿,增加化痰之力。全方共奏消痰通络之功。以此疏通经络,则血滞痰阻无不立豁。

3 内病外治优势明显

中医外治法历史源远流长,疗效明确,具有简、便、廉、验、效、安全等特点。古语有云“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内外治殊途同归之旨,乃道之大原也”[17]。化疗药物进入人体后,与其他基础治疗药物的相互作用尚不明确,同时胃肠道毒性也是临床上化疗药物的常见毒性反应之一,因此如果再口服中药更容易加重胃肠道刺激,引起患者不适,严重者发生呕吐、腹泻、胃纳差等临床症状,从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加重病情。因此中医外治在化疗诱导性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明显的优势前景。目前中医外治的临床研究逐渐增多,常见的包括中药泡洗、中药外敷、针灸推拿等[18]。中医外治是通过将口服中药制成各种剂型进行局部给药,直接作用于患处。研究证实,外用中药经皮肤黏膜渗透吸收后能更好地提高药效, 起效快[19];外治用药与肿瘤患者基础用药相互作用弱,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及口服汤剂加重患者胃肠反应,降低药物毒性及其他不良反应,作用靶点明确,疗效显著,患者依从性好[20]。

综上所述,化疗诱导性周围神经病变作为肿瘤化疗导致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西医尚无有效的药物针对该病进行预防和治疗。根据中医痰证理论和该病的临床症状,确定消痰通络为其主要治则,结合异病同治、内病外治的治疗思想及原则,研发消痰通络凝胶外治该病具有明确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诱导性治则外治
实现武术难度动作的诱导性练习和教学应用
孔伯华治疗眩晕用药与治则的数据研究
中医外治杂志
治则在中医临床诊治中的作用
化学诱导性大鼠肝癌形成过程中β-catenin表达的实验研究
小儿湿疹的中医临床治则探微
诱导性询问规则在美国的实践发展及启示
肝硬化腹水中医外治近况
中医外治嵌顿性混合痔的临床效果观察
胸痹治则治法源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