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股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
2018-02-12周云国段君凯许飞
周云国,段君凯,许飞
(江西省儿童医院小儿心脏病治疗中心,南昌 330006)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经导管介入封堵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发生概率低、术后恢复快,因此,经导管介入封堵术可以替代外科手术成为治疗部分膜周部VSD的首选方法[1]。VSD经导管介入封堵术的常见并发症有心律失常、封堵器移位或脱落、腱索断裂、房室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返流、残余分流、溶血、心脏及血管穿孔、神经系统并发症及血栓形成等[2-5]。其中血栓形成是VSD经导管介入封堵术中不常见的危急并发症,但若不及时发现、正确处理可能出现严重后果。现将1例VSD经导管介入封堵术后1周出现股深静脉血栓的病例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儿,男,5岁9个月。在我院行心脏彩超检查提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宽约6mm,膜周部,右室面部分三尖瓣组织附着,分流弥散,较明显分流口约3mm、1.5mm,左向右分流。2017年1月18日在我院行经导管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术中穿刺左侧股动脉及右侧股静脉,常规给予普通肝素100U/Kg(浓度1000U/ml)抗凝。行左心导管检查及左心室造影,测量分流口大小约3mm,建立动静脉钢丝轨道,选择7F长鞘管,沿导丝置入输送长鞘,并将长鞘头段牵至左心室内,将6mm室间隔封堵器沿输送长鞘送人。经X线透视及心脏超声的监测下释放封堵器。重复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左心室造影,封堵器位置良好,无残余分流,主动脉瓣、三尖瓣无明显返流,右室流出道无狭窄,释放封堵器,拔出血管鞘,压迫止血后包扎,手术结束,手术时间50min。术后24h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100U/Kg·次,12h1 次,共 2 次,),次日口服阿司匹林泡腾片(3mg/kg·d,qd,疗程 6 个月)。
患儿于2017年1月22日出院,乘坐6h火车到家,因春运期间乘客多,患儿6h静坐未行走,到站下车后患儿出现左下肢疼痛、不能伸直,伴行走不稳。2d后左下肢疼痛加重并肿胀,不能行走,至我院住院治疗。入院时患儿不能行走,由其父母抱入院,左下肢肿胀,足背动脉搏动正常,双下肢肤温无明显差别、皮肤颜色无明显变化,双侧腹股沟穿刺点无红肿化脓。D-二聚体630μg/L,凝血常规四项及血小板正常范围,胸片未见明显异常,心脏彩超复查封堵器位置正常、无残余分流,各瓣膜活动正常,封堵器周边及瓣膜未见赘生物,双侧动静脉彩超提示左侧股深静脉内低回声团块 (长约28mm,内径约3mm,内见少许血流信号),考虑血栓形成。入院当天即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100U/kg,12h一次)、口服阿司匹林泡腾片(5mg/kg,1次/d)抗凝治疗,5d后左下肢肿胀消失,能下地行走,复查彩超左下肢股深静脉低回声区长度及内径缩小(长约7.2mm,内径约2.5mm),低回声区与血管壁之间可见血流信号通过,继续用药10d后出院,出院当天停用低分子肝素钠,继续口服阿司匹林泡腾片,两周后返回医院门诊复查,双侧动静脉彩超提示左下肢深静脉未见低回声区,患儿双下肢屈伸、行走均正常。
2 讨论
股静脉穿刺因简单、安全、操作方便,已成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最常用的血管入路,因术中予肝素抗凝,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及口服阿司匹林泡腾片预防血栓的形成,所以经导管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股静脉血栓形成不常见,但是股静脉血栓一旦形成并脱落,可随血流进入并堵塞肺动脉,引起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显著影响生活质量甚至死亡。王军等[6]人报道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962例,出现血栓患儿共6例,其中5例患儿小于5岁,低年龄低体重患儿血栓并发症发生几率更高,因该类患儿血管较细,管壁薄,输送鞘管及导管易损伤血管内皮,从而激发凝血系统,促进血栓形成。患儿内皮细胞的损伤以及封堵器的置入均可激活凝血系统,Rodés-Cabau等[7]研究发现在封堵器置入后凝血系统明显被激活,在术后1周达到最大化,本例患儿术后第5d出现血栓临床表现,第7d症状最为明显,与Rodés-Cabau等的研究是一致的。
本病例手术术中严格按照 《儿童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专家共识》[8]《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二、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9]进行操作,术后根据《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二、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9]采用肝素抗凝24h,口服阿司匹林5mg/kg,每天1次,预防血小板凝集,但患儿术后4d并发了股深静脉血栓。考虑原因:⑴血管穿刺过程中反复操作,导致静脉直接损伤,穿刺点血管内皮的损伤;⑵手术前禁饮禁食6h,易导致血液浓缩,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且手术时间过长;⑶促凝物质(封堵器)进入血流刺激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⑷长时间乘坐火车下肢制动时间过长,致血流缓慢;⑸术后穿刺点局部加压包扎可引起血流缓慢。以上原因均为并发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我们体会到为减少血栓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应尽量做到:术前按照指南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及禁忌症筛选病人;术前或术中适当补充液体纠正高凝状态;术中避免反复穿刺及更换输送鞘管以减轻血管内皮损伤;避免长时间手术操作,如需长时间操作时术中注意追加半量肝素;术后减少卧床时间,尽早下床活动促进血液流动,减少患者术后发生血栓的风险。术后一旦出现深静脉血栓临床表现应立即行彩超、D-二聚体检测等相关检查,积极溶栓及抗凝治疗,监测血栓变化情况,直至血栓消失。必要时行取栓手术[10,11]。总之深静脉血栓因后果严重,故预防血栓发生,早诊断,积极治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