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作社发展“三大难”

2018-02-12

现代农业装备 2018年2期
关键词:英德市新天地主管部门

3月惊蛰,渐有春雷。英德市于3月14日召开的乡村振兴工作现场会,正是2018年英德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第一声春雷。

英德市委副书记、市长肖勇科在现场会上指出“要以产业兴旺为重点,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尤其是在提出要培育职业农民,解决好“谁来种地”的问题时,肖勇科指出“要积极培育新型农业主体和新型农民,壮大特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要求“发展代种代耕代养等新兴服务业,广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推进英东片等5个区域性农机合作社建设,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

英东区域性农事服务中心正是英德市重点扶持的区域性农机合作社之一。这五大区域性合作社不但背负着带领合作社成员致富的重任,也背负着当地政府希望其发挥带动示范作用,实现乡村振兴的殷切期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构想,并将“壮大集体经济”作为推动此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之一。如果说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比喻为实现产业兴旺的“一条腿”的话,那么农民合作经营组织则是产业兴旺的“另一条腿”,合作社发展的好不好关系重大。

乡村是否能振兴,产业是否能兴旺,除了基础设施领域外,还包括制度、体制、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这些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如人才短缺、资金匮乏、用地困难等,这些问题若得不到根本改善,合作社的发展将后继无力。从英德的五大区域性农机合作社的发展现状来看,也同样面临着这些问题,这些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机合作社的发展。

人才难

产业发展需要人才、技术等要素的支撑。农村产业的发展会吸引人才回流,不仅可以提升当地的文化水平,也将反作用于产业发展,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但是当前乡村凋敝导致了大量社会问题,比如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土地撂荒等,成为农村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幸福感提升的“伤口”。如何让人尤其是年轻人留在农村为合作社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成为一个难题。

工作环境差是年轻人不愿意留在农村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个原因是年轻人更愿意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在农村,即使一个月给他一万块,他也宁可去外面拿三千块的工资,就是不愿意在这里,想去外面闯一闯。”

如何让现代农业装备更先进一点、现代化一点,如何创造一个更舒适的工作环境是留住人才的原因之一。同时,农村城市化,减少城乡差距也是留住人才的关键。

龙兴大地合作社的负责人坦言,“现在人比钱更重要。”相对于资金的短缺,人才的短缺更为严重。“没有人,有了钱都不知道怎么操作,不知让这些钱如何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人员的管理问题真是难题,我们是农民,不懂管理。我们现在一是缺管理人才,二是缺维修人才。过去,买来机械由于不会操作,也不会维修,机械每月有10天是坏的。又不会操作又不会保养,机械肯定出问题。”龙兴大地合作社的一位负责人说。

英德市农机主管部门每年都会组织农机具的维修和保养培训班,但是由于各个合作社购买的品牌多种多样,农机主管部门也只能缴请其中的1~2个大品牌前来授课。如何让更多合作社享受到企业的维修和保养培训,英德市农业主管部门也在考虑与合作社商议可否将购买的机械固定在几个品牌范围内,由农机部门与企业协商,在农忙时节,由企业派驻专员到该地区负责设备维修工作,形成双赢局面。

英德市农机事业管理局副局长吴孙雄称,“怎么留住人才是农机部门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吴孙雄建议省里不定期组织培训班,给各地的合作社管理人员就如何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进行培训。

融资难

除了人才难求,资金短缺是所有合作社共同面临的另一个问题。目前合作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两个,一是自筹,二是政府项目扶持。而最能解决根本问题的金融贷款目前仍对农机合作社紧闭大门。

望埠镇新天地农机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新天地合作社)颇具代表性。从只有一台微耕机起家到现在拥有300多万的机械设备,除了市农机主管部门的扶持项目外,绝大部分都是合作社成员辛苦劳作的成果。

在新天地合作社的育秧棚里,合作社社长吴名俞给我们算了一笔帐。一个机插育秧盘8.5元,需要20~22个/亩,一亩地单是育秧盘就要100多元,而抛秧盘每个才几毛钱,成本相差距大。高成本不仅体现在秧盘上,还体现在用种量上。大棚育秧每亩的谷种是3.4 kg~4.0 kg/亩,而抛秧1~1.5 kg就够了。

2017年新天地农机作业服务3万亩左右,利润达30~40万元,但是赚来的钱又要投到购买设备中。去年,合作社购买了一台起垅、下种、施肥、覆膜一体化的花生机械,为此合作社又专门购买了一种可降解的薄膜。吴名俞说,这种可降解膜55元/捆,一共用了40捆。类似这种投入是常规性的,每年都会有,更不必说不断更新的大型机械。

吴名俞说,合作社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建一个烘干中心。据了解,单是一个烘干中心对于合作社而言是没有利润可言的,必须将产业链向深加工延伸才能盈利。但是这些投入远非他能承受,只能寄希望于政府项目扶持。

吴孙雄说,农业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但是现在要实现农业现代化仅靠合作社自身和项目扶持是非常困难的。吴孙雄建议,能不能把合作社贷款也纳入到政府免息贷款的项目里,合作社可以用机具或者其他资产进行抵押。

当前,随着金融业的发展,按揭贷款已成为一种常态,甚至在网上买本书、买件衣服都可以分期付款。但是作为生产工具并创造经济价值的农业机械却不具备抵押功能,更不能分期按揭购买,对于高速发展的合作社来说,没有一个正规的融资渠道无疑已成为阻碍其发展的瓶颈。

用地难

合作社用地问题一直是各地农机主管部门的一个“心病”。在如何确保合作社用地的问题上,英德农机主管部门曾多次与当地国土部门交涉,但是也只能遇到一起交涉一起,未能建立长效机制,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2016年,英德市农机主管部门为新天地农机合作社争取到清远市的一个育秧大棚项目,结果大棚盖起来后,当地国土部门认定大棚为违建,要求拆除。同样的问题,龙兴大地合作社也遭遇过。

自2016年来,英德市农机事业管理局大力创建“五有”合作社,其中一项就是“有机库”。农业要发展,合作社要发展,肯定要有存放机具的地方,还会涉及田间冷库等设施,用地问题是根本,如果不解决,势必影响合作社的发展。

据了解,不少农机专业合作社往往局限于生产环节的简单联合,亟待培育产、加、销一体的农民合作组织,而加工、销售往往需要相应的厂房、办公用房建设,“没地就建不了厂房,就没法搞加工,产、加、销就是一句空话”。

从国家及各省层面,已相继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缓解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用地难”问题。早在2010年,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就共同发布了《关于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兴建农业设施占用农用地的,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而实际上,这些政策都存在“落地难、实施难”的问题。

在采访中,不少合作社负责人呼吁,在大力培育农村新型经营组织的大背景下,有必要出台一项专门针对合作社建设用地的具体政策。在这个政策框架下,相关部门在操作时就有了具体依据。

猜你喜欢

英德市新天地主管部门
数字经济背景下粤北山区茶叶经济研究
广东省英德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安徽园林》通过省主管部门年审
我国环境立法的演变
念好“服务经” 拓展新天地
身残志坚 创出“新天地”
“四招”唤“四新” 开创新天地
陈 本 先 (英德市)
对太湖流域水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监管体系构建的思考
林业工作站职能作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