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壳炮制工艺及作用机理研究
2018-02-12李立
李立
湖北省恩施市中心医院,湖北恩施 445000
枳壳属于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未成熟果实,通常在每年7月份果皮尚绿时采收,属于中医常用的理气药物,主要功效为行滞消胀、理气宽中,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1],枳壳含有黄酮苷类、挥发油和生物碱成分,生饮片的除胀能力强,多用于肝气郁结、肋协胀痛,经过麸炒炮制工艺后则可增强消胀健脾的效果,多用于呕逆嗳气、宿食停滞。近年来对枳壳的药效成分研究多见于其活性部位的作用机制,其单体成分的药理作用集中于抗肿瘤、抗抑郁和心血管疾病治疗等领域,但对枳壳炮制工艺机理的阐述和与主治功效相符的药用机理分析较少。该文从枳壳的炮制工艺和作用机理两方面分析入手,并结合药效试验文献进一步揭示了枳壳的药效作用,从而对枳壳炮制机理的阐述进行完善。
1 历代医典对枳壳的功效记载
枳壳的来源十分广泛,目前市场上主流的中成药商品包括“川枳壳”“湘枳壳”“江枳壳”等,除了含有黄酮苷类、挥发油和生物碱等主要生物成分外,还含有部分香豆素、鞣质、糖类、微量元素和有机酸等,属于中医常用的药物,性温,味酸、辛、苦,药效为行气消胀、理气宽中,归属于胃、脾、大肠经,临床多用于治疗胀满疼痛、胸胁气滞、积食不化、痰饮内停、胃肠道疾病、子宫脱垂以及脱肛诸症。在金代李杲的《雷公药性赋》中有云[2]:“枳壳味酸苦,微寒,无毒,阴沉也……其用有四:削腹内连年之积、泄腹中滞塞之气、消心下痞塞之痰、推胃中隔宿之食”。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3]:“枳壳胜湿化痰、泄肺走大肠,多用于损胸中至高之气,至可二三服已,禀受素壮而气刺痛者,视何部经分,以别经药以导之……气血虚弱者不可服,以免伤损气血”。清·杨璇《伤寒温疫条辨》有云[4]:“枳壳气轻,主上行胸膈破气,其性缓,可用以束胎,虚者忌之;治胸中痞塞,泄肺气,凡刺痛、破滞气皆宜用,看何经分,以引经药以导之。”现代张丰强《临床大本草》中记载[5]:“张仲景治伤寒仓卒之病时,所用承气汤中有枳实,取其决泄、破结实、疏通之义,他方但导破风壅之气,可常服者,可用枳壳。”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枳壳还具有抗焦虑/抑郁、减肥、抗癌、溶解胆结石、抗糖尿病等效果[6]。
2 枳壳主要化学成分和炮制工艺的历史研究
2.1 化学成分
2.1.1 黄酮苷类 枳壳的主要成分包括化合物柚皮苷、新橙皮苷等黄铜苷类成分,还含有微量的川陈皮素和橙皮苷,这些黄铜苷类成分可起到抑制毛细管脆性、抗炎、抗菌、抗病毒的作用,也是枳壳的主要活性成分。但炮制工艺的差异对枳壳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两种成分含量有不同影响,例如在采取麸炒法对枳壳进行炮制处理后,柚皮苷的含量要明显高于其他炮制法,且符合药典规定。
2.1.2 挥发油 柠檬烯是枳壳中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因原植物和产地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中医理论认为柠檬烯具有 “燥性”,若大量服用枳壳生饮片可导致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因此枳壳需进行炮制加工后方能作药用。张金莲[7]等人认为,柠檬烯可提高呼吸道黏膜的分泌量,缓解支气管痉挛,起到促进排痰的效果,克制咳嗽和哮喘诸症。由于枳壳的瓤中所含的挥发油成分极少,且不含油柠檬烯成分,因此去除瓤是合理做法,这与枳壳炮制工艺中“剜去瓤,免胀”“令洁净”的论述相符。
2.1.3 生物碱 辛弗林是枳壳中含有的生物碱之一,对胃肠运动可起到强力的调节作用,过量则会引起反胃、烧心等不良反应,经麸炒炮制处理后可降低生物碱含量。
2.2 炮制工艺
生枳壳的作用十分强烈,其含有过多的挥发油以及生物碱,若身体虚弱的患者服用则会伤及元气,且生枳壳会刺激到人体胃肠道,产生恶心、呕吐、反胃、烧心等不良反应。麦麸性平,味甘淡,具有和中益脾的作用,使用麦麸炒制枳壳后能吸收部分挥发油,缓和生枳壳的“燥性”,能增强枳壳的药用功效,因此使用枳壳时多以炮制品入药。我国古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的炮制经验,枳壳的炮制方法就多达20种,古代医家炮制枳壳的工艺和认识见于王孝涛先生的药学研究中,在其对汉代至清代期间160多部医典研究中表明[8],枳壳的炮制包括苍术萝卜子干漆香制、火炮制、萝卜制、巴豆制、巴豆醋制、盐制、煨制、蒸制、蜜制、麸炒、炙炒、净制、面炒制、泔制、切制、槐花制、酒制、醋制制炭等方法,虽种类繁多,但从方法分类上而言主要分为切制、净制、火制、辅料制四种。切制法则具体包括薄切、挫切、捣碎等,主要目的是为了便于提出有效成分和制剂。目前对枳壳切制法的研究中均一致认为将其切制成2~3 mm厚的薄片为宜;去瓤是净制法的核心操作,如前文所述,枳壳的瓤具有“令人胀”的不良反应,因此需作为非药用部位去除;炮、焙、蒸、煮、炒、煨等加热炮制法均属于火制法的范围,夏荃等人[9]认为炒后的枳壳具有“利气迅速,炒黑则可止血宽中”的作用;历代医典对辅料制法的研究较多,从数量上来看有一味、二味、三味以上,辅料种类则包括麦麸、巴豆、面粉、酒、醋、米泔汁等,但这些辅料的应用原理报道较少。大多数学者认为[10-11],炮制枳壳是为了“制其燥性、助其消导”“恐伤元气”“苦凉微酸,炒熟则性平”“麦麸皮能抑制枳壳酷性,令其勿伤膈”。在所有炮制工艺研究中,麸炒法的炮制工艺是应用历史最为悠久的方法。
3 麸炒枳壳的工艺分析
麸炒法是枳壳炮制的主要方法,麦麸与枳壳的比例为每10 kg麦麸炒制100 kg枳壳片,首先在加热到80℃左右的热锅中均匀的撒入麦麸,见麦麸烟起时将生枳壳片迅速倒入热锅中;然后将麦麸和枳壳迅速翻动搅拌,温度达到120~150℃的中火时可见枳壳表面被炒制成黄色,此时取出枳壳,过滤麦麸,晾干后包装;最后将炮制完成的枳壳放在阴凉干燥处保存。麸炒枳壳的成品饮片为不规则薄片,切面为焦黄色,质脆,容易折断,有焦香味。
枳壳经麦麸炒制后能缓和药性,并增强枳壳和中健脾的药用效果,这一炮制工艺的原理机制目前少有研究报道,基于上文分析的理论,该文对麸炒法对枳壳的作用提出一个假说:基于物理吸附和化学反应,用麦麸炒制枳壳时,麦麸具备吸附效应,可吸除枳壳的燥性,同时麦麸本身和中益脾的效果与枳壳可起到化学反应,能起到相互增强药效的作用。
4 枳壳炮制品的作用机理
4.1 枳壳饮片对小肠推进率的动物实验
谭舒舒等人[12]使用自制枳壳药典生饮片、药典麸炒饮片、樟帮麸炒饮片、樟帮生品饮片进行小鼠动物试验,分别用五倍水浸泡12 h后加热煮沸30 min,过滤,剩余药渣再加3倍水煎煮20 min滤液,合并2次滤液后浓缩成1 kg/L的水煎剂,分别用蒸馏水配制成182 g/L的混悬液灌胃给药,剂量为0.25 mL/10 g,对照组采取蒸馏水灌胃,20 min后取出小鼠小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生饮片对小肠推进率与对照组相比(P<0.01)。而药典麸炒饮片、樟帮麸炒饮片、樟帮生品饮片对小肠推进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枳壳炮制品对小鼠小肠推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炮制后的作用趋于缓和,这与上文“麦麸皮能抑制枳壳酷性,令其勿伤膈”的观点相符。
4.2 枳壳炮制品对血液中胃肠蠕动能力的影响
滕建业[13]在动物试验中表明,正常小鼠的葡萄内酯低剂量(0.7~1.0 mg/kg,p.o)对胃肠蠕动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高剂量(2.3~8.9 mg/kg,p.o)则出现抑制作用,且葡萄内酯与乙酰胆碱诱导的小肠痉挛存在协同作用,这说明葡萄内酯促进正常小鼠胃肠蠕动能力的机制是通过对乙酰胆碱酯酶产生抑制达到的。枳壳生饮片中的葡萄内酯含量十分低,但经过麸炒后,枳壳炮制品的葡萄内酯含量可增高约17%,但未达到高剂量抑制效应标准,因此枳壳炮制前后对胃肠蠕动能力的影响主要在于麸炒后葡萄内酯含量相对上升,从而增强了枳壳促进胃肠蠕动的能力,达到健胃和中、消食去痞的效果。
4.3 枳壳炮制品对血清促甲肾上腺素的影响
祝婧等人[14]在大鼠试验中表明,枳壳生饮片能提高大鼠血液中促甲肾上腺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枳壳炮制品虽然也能提高TSH,但作用弱于生饮片,麸炒法和樟帮法炮制后的成品对提高大鼠TSH水平的结果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枳壳经麸炒后能降低“燥性”。作用机理分析为:随着血清TSH含量增多,可对胃蛋白酶和胃酸分泌产生刺激,增强胃收缩力,加快胃排空和肠运输作用,增加胃黏膜营养,缓解有害因素对胃黏膜上皮产生的刺激增值和直接损伤,从而起到健胃和中的效果,这与中医药学炮制工艺“生枳壳除胀能力强,炮制后则兼具健脾消胀”的理论相符[15]。
4.4 枳壳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除了上文分析的枳壳对胃肠道的作用外,枳壳还对心血管系统、气管平滑肌和子宫均可起到影响。①枳壳中含有N-甲基酪胺和辛弗林,这两种生物碱均是间接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具有强心、增加心搏出量、收缩血管、提高外周阻力的作用,能增强多种泵血功能和心肌收缩性指标,此外,N-甲基酪胺还可通过收缩肾血管、提高滤过压、强心等机制发挥排钠利尿的作用;②辛弗林存在扩张气管和支气管的效果,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时可起到缓解气道高反应性、舒缓气管平滑肌的作用;③麸炒枳壳对子宫可产生兴奋作用,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临床在治疗子宫脱垂,因气虚引起的带下、崩漏时,使用适量的枳壳能起到显著效果。
5 结论和展望
综上所述,枳壳行滞消胀、理气宽中的功效十分明显,生枳壳具有较强的除胀能力,多用于肝气郁结和肋协胀痛,炮制后则可增强健脾消胀作用,可用于呕逆嗳气、宿食停滞。目前以麸炒法为枳壳炮制的主流工艺,麸炒后可进一步“去燥”、缓和生枳壳的药性,在目前的研究中主要选用黄酮苷类、挥发油和生物碱为主要活性成分,通过建立动物模型对作用机理研究,且枳壳炮制后对胃肠蠕动能力、心血管系统、气管平滑肌以及子宫的药用功能也已经得到了证实。今后还需结合枳壳炮制前后三类活性成分的含量变化,以及枳壳组分比例关系与药理作用的相关性等方面进行比对研究,并制定相应的麸炒法质量标准,从而提高枳壳炮制工艺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