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世界》狂欢化特征解读
2018-02-12黄娜娜
黄娜娜
(陇东学院,甘肃 庆阳 745000)
引言
巴赫金的诗学理论和狂欢理论在欧洲文坛有着深远的影响,他在对自己的狂欢理论进行总结时曾提到,“狂欢”是一种与民间庆典活动结合在一起的人类文化仪式。狂欢节的庆祝活动是民间幽默诙谐文化的一种展现,因此狂欢节文化和小说中的诙谐文化互为代指。《小世界》虽然不是完全的以巴赫金的狂欢理论为指导,但是作者将巴赫金的狂欢精神完美的融入了《小世界》中,通过这种狂欢式的写法使小说的情节更加丰富且主题更加深刻。
一、《小世界》与狂欢化理论的基本概述
1、《小世界》简介
《小世界》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和批判家戴维.洛奇于1984年创作的一部小说,被文学界公认为是他最好的一部小说。这部小说的主要内容以学术会议为背景,将骑士历经千辛万苦为了寻找圣杯的传奇故事为主要线索,描写了一群人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乘坐喷气式飞机在世界各地进行穿梭的一部小说。这部小说的主旨是关于人性的欲望,人的欲望不仅是对性的需求,还包括对成功的向往。因此在小说的开始戴维就将学者们的欲望和目标表现出来,而且通过追寻的方式进行描写。小说中的人物都在为了追求欲望而用尽手段,卢密奇大学的英文教授斯沃娄本是专注于传统文学理论的学者,但最后为了追求刺激性爱想要努力成为主席;而扎普教授拿着篇不堪入目的论文满世界的奔走,同样为了成为主席不惜一切。作者通过对这些人物疯狂行为的描写对小说的主题进行揭露,使小说世界和真实世界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体现。
2、狂欢化理论简要综述
狂欢是西方的一种文化,在民众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从古罗马的农神节一直发展至今天的狂欢节、愚人节等,是西方人实现自由的一种方式,从自己的世界走向异己的一种途径。狂欢节是西方的重要节日之一,人们会在这一天进行规模宏大的庆祝。巴赫金狂欢节产生的背景世界有两种,一种是庄严、等级制度分明的有秩序的世界,另一种是广场上民众狂欢式的生活。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是对传统的西方笑文化进行研究而产生的,巴赫金认为狂欢节是西方重要的节日,是实现全民参与和众生平等的重要途径。在狂欢节这一天人们可以将理想和现实进行短暂的融合,是传统的笑文化进行展现和体会人生复杂情感的重要节日。因此狂欢化理论的特点就是无等级性、宣泄性和大众性,使人们对死亡和一些神秘物质的恐惧的战胜过程。几千年来世界的文学一直被严肃压抑的文学笼罩着,一点点将人们的诙谐文化进行着消解,因此当狂欢文化出现后,便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唤起文人作家们的共鸣和反响。
二、《小世界》人物与语言的狂欢体现
1、人物的狂欢
小说在进行人物描写时,具有很浓烈的狂欢性质。例如在现代学术研讨会上的人们是极其活跃的,甚至达到了狂欢节广场上人们进行活动时的最高兴奋状态。在中世纪的狂欢节上,有一类国王加冕与脱冕的游戏。《小世界》中也有类似的一幕“国王”的角色即是亚瑟·金费舍尔盯幻,这一名字具有浓厚的象征意蕴。亚瑟是指中世纪圣杯传奇中的亚瑟王,金费舍尔即是渔王,是古代君王的象征。由于老弱多病的他生殖能力丧失,使得他的土地也开始变得荒芜,因此他四处寻找圣杯医治自己,以求得万物复苏。而小说中的亚瑟是一位文学理论界元老,也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委员会成员,但在小说中这个学者被描写成为一个小丑的形象,完全没有了生命的活力。“现代语协”年会有一项议程就是对亚瑟所担任的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文评委员会主席一职进行改选。经过对几个候选人的竞选演讲作了一场热烈而喧闹的讨论后,亚瑟宣布自己继续担任这一职务。这样,他原来的国王的位置和角色并没有任何动摇及改变。亚瑟只是扮演一个小丑,表演了一下脱冕与加冕这一仪式,这即是现代狂欢节的高潮和结局。小说中的安吉里卡参加了众多会议,柏斯为了寻找圣杯也历经千辛万苦,而亚瑟.金费舍尔即使到最后也未放弃联合国评委会主席的竞争。作者正是通过对小说人物的戏剧化行为描写,使得小说的狂欢特征更加突出和真切。
2、语言的狂欢
《小世界》在词汇上的使用上是多元化的,首先体现在对词汇的选择和搭配上,这种文体氛围的营造,体现了《小世界》语言的狂欢体现。飞机引擎的声音是小说狂欢节开场的声音,并掺杂着学者们的喧闹声,学者们坐着喷气式飞机四处参加研讨会,对这些嘈杂声音的描写是透露着狂欢的特征。同时在小说中,戴维还使用了很多的专业性术语,例如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女性主义等等,通过这些词语的使用,将小说中学者所关注的问题充分展现出来,也是作者对这些理论的一种理解和概述。其次,语言是小说的读者理解小说的切入点,小说的内在思想和风格也需要通过小说表现出来。在《小世界》中,作者通过反讽的艺术表现形式建构小说主旨,使得小说充满强烈的戏谑和戏剧性色彩。在这部小说之中,人物的对话之间是幽默风趣的,通过这些具有调侃、讽刺和戏谑意味的语言,使得这部小说的趣味性以及可读性极大地增强,并深受读者们的喜爱。因此这部小说也是作者写作观点的认证,即“小说中的语言是艺术的语言”、“所有的故事情节都是语言的情节”。
三、《小世界》主题与语言的狂欢体现
1、叙事的狂欢
《小世界》中的叙事手段是主要以空间化趋势叙事为主,这种叙事手法与狂欢节的形式在本质属性上是相同的。在小说的叙事手法中注重同一时间的不同场景的切换,有一些类似于电影或小说中常用到的蒙太奇手法。例如在一天的描写中将扎普的时间表作为参照物,与此同时展现出其他很多的场景,并将这些场景进行整合。在这些场景之间并不是靠逻辑关系进行维系,而是彼此之间通过时间空间的相互交错为完成,使小说的时间网成立体的状态。在狂欢化理论中对于纵向时间的概念并不重视,因此狂欢节故事的整体性并不是很强,其注重的是画面的交替和时间场景的变更,具有极强的空间化特征。小说中从开篇就呈现了明显的空间化趋向,例如在这一段的描写中,清晨五点钟闹钟准时响起,将熟睡中的扎普唤醒,与此同时的北昆士兰大学的学生罗德尼正在为一篇用来参加批评未来的研讨会而用的论文苦恼。在后期的描写中是将两人同一时间的不同状态进行描写。这种空间转换法,使用时小说的叙事风格更加多变,符合狂欢的色彩。并且极大程度的削减了时间结构在小说中的主导作用,使得小说的叙事与狂欢节的顺序一致。在对原始祭祀仪式和亚瑟国王的借鉴上,是一种戏拟的艺术手法,在小说中的每一个研讨会都像狂欢节的民间广场,在这些场景中没有等级制度,没有权威可言。
2、结构的狂欢
在《小世界》的结构塑造上戴维借鉴了新西兰作家杰西.韦斯顿的名作《从仪式到神话》艺术中的结构和描写手法,同时小说的主要线索是艾略特小说《荒原》中圣杯故事。巴赫金自己总结狂欢体结构的特点是两极化,在对事物的构建中呈现两极化或者是将对照事物中的双方进行结合,例如小说中的一些结构的构建,死亡和诞生、正面和反面、肯定与否定和悲剧与喜剧等。戴维.洛奇在小说中将狂欢的精神与两极化的描写融入到小说的创作之中,《小世界》中的死亡和生存、崇高和低俗是作者一种诙谐滑稽的描写,在这种氛围中既是欢快狂热的又是冷嘲热讽,因此给读者一种否定中存在着肯定,在摧毁的同时又进行建立。作者将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展现的淋漓尽致,将小说的主题旨意庄严与诙谐集于一体。在小说的结尾处,十二月份在纽约举行了关于现代语言的研讨会中,人们在批评领域中还是呈现荒芜的状态,骑士依旧在寻找,而这种荒芜和寻找的过程就引出下一狂欢的主题。综上所述,洛奇的《小世界》在总体结构上具有显著的狂欢色彩,呈现了狂欢场面空间化的趋势,将荒芜和寻找、庄严与幽默进行统一,是非常典型的狂欢节特征。
四、结语
在戴维·洛奇在《小世界》的创作中将巴赫金狂欢理论相融入,具有很鲜明的狂欢精神,在小说的结构上与原始祭祀中的仪式相呼应,并在小说中的主旨上和中古亚瑟王传奇对应。并且小说具有鲜明的结构特征和语言风格,戴维在小说得的结构布置和语言的选择上都十分讲究,用凝练的情感和讽刺的笔触将自己的创作主旨人们对名利的无限欲望进行揭示,从而也反映了欧洲社会中文人世界的精神困惑以及信仰缺失的危机。
参考文献:
[1]胡荣.转型期知识分子寻找的悲剧——《小世界》与《桃李》狂欢化诗学特征比论[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1).
[2]张恩华.论《小世界》的狂欢化精神[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1).
[3]梅丽华.庖丁解牛学者狂欢——浅析戴维·洛奇《小世界》的语言特征与审美情趣[J].邢台学院学报,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