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观设计中的东方意境研究
2018-02-12何雨倩
何雨倩
(武汉理工大学,武汉 430074)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人们开始追求生活上的“宜居”与“可持续”,他们寻求一种美观、方便、安全并且具有创意的生活空间。他们渴望去改善生存环境的质量,提高生活品质,因此人性化的景观设计应运而生。在国际化的当代,中国渴望进步,在盲从西方化的同时,也丢失了现代生活中的东方意趣。希望通过研究,达到一种东西方的平衡,并且将对生态系统的破坏降到最低,让设计达到一种回归本质的传统而自然的境界。
一、研究的背景
现如今,提到回归传统,新中式,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元素,文字符号,其实它更深的蕴含的是一种东方意境。说到东方意趣,其实我们应该更多的去探讨它的根源,但是现在很多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并没有从根源出发,只是把他们学到的中国古典园林的表象元素强制性放进设计里。归根结底,他们其实学习的是经验习惯,是一种没有大量的对本质进行讨论的经验习惯,而直接就奔末端。设计师其实需要有本质上的建构式梳理,一切才容易回归到它应该出现的地方。其实说到底就是本质与核心的关系。在做设计时,我们不是为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而强硬的把中国传统符号加入到自己的设计中,而是追求一种精神内质。本文通过对比中西方文化,思索中国传统文化在城市环境中的运用,分析中国传统园林的困境,对未来中国式景观的发展做重新定义。
二、国内外现状分析
西方的社会提倡激情,提倡化学反应,偏理想主义。这其实就会导致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强迫认知,也就是一种思想的锻炼,强化对客观世界基础认知的能力,很客观以后才能找到主观的见解。这也是中国国内现存的问题之一,被国际化趋势所引领,丢失了主观性,忽视了自己最本质的东西,丢失了精神上的需求,而这又恰巧是现如今国内大众最渴望的一部分。例如王羲之,他的作品如果用今天的一套话语体系去判断,你会发现他和现在所描述的“后现代”也有一拼。他可以离经叛道,他可以如此地自由挥洒,无拘无束,但他依然是大家,依然有他的格局。从原点出发,派生到脉络的演绎,这个生生不息的体系,东西方都不用见面,大家只要是人类,只要发展到这个阶段,都会自然而然的产生共同相通的思想和行为。中国园林作为世界园林的起源之一,是东方园林的典型代表,在历史上有着强大的影响力。中国园林是以黄土文明为代表,相对于人居,生存环境好一些,所以中国古典园林与伊斯兰的把园林环境和自然环境完全分开的思想完全不一样,因为环境优越,我们更多的是倾向于一种可以贴近自然的体验方式。我们的园林更多的是从正向上的反映出自然的一部分特质——林泉、草木等。伊斯兰园林产生于环境极其恶劣的沙漠,反映的恰恰是反自然,是其生存环境的反面,或者可以称为人们想象中的天堂,这个天堂园林里有沙漠中没有的一切,这正是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的一种反面表达。鲁迅先生曾说过,文学作品往往能够从反面表现本质。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自然观,无论是把自然当作友人,还是敌人,都是对于自身生存环境的反映。因此得出认知传统、回归本质的重要性。我们应该传承我们从古至今追寻精神世界的理念,并将其带入到我们的景观设计之中。
贝聿铭先生在日本设计的美秀美术馆,被称为日本的“桃花源”,源于他将东方意境带入了这个设计,表达的是一个精神世界。一座山,一座谷,还有藏在云雾之中的建筑,通过山坡道向前走,经过一条随着季节的更替呈现出不同色带的景观廊,随即来到了一条隧道,走出去一片豁然开朗。现代科技与自然的完美结合,让不同的路程会给人完全不一样的视觉、触觉甚至是听觉上不同的体验。寻寻觅觅,若隐若现,如诗如画,这其实也运用到中国传统造园中最常用的手法——框景。将自然的山谷也收纳进自己的设计之中,真正的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最大满足。所以在我们探讨中国景观设计的发展时,一定要明确一点,那就是中国人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以及人与自然的绝对和谐。我们传统的造园手法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当前我们最缺少的其实就是那些掌握传统技巧的工匠和对民间技艺的系统总结与传承。我们传统的文化园林研究不仅不应该放弃,还需要加强,要推广和弘扬传统造园手法、造园意境的塑造,还要继续传承思索下去。
拿日本建筑和中国建筑来说,为什么日本的建筑都普遍具有现代感,同时又具有很鲜明的民族特色,而中国的建筑除了古典园林,其他基本上千篇一律。日本人对于自己的文化一直持有保护态度,而中国人比较极端,要么完全接受西方的,要么一定沿用传统,但是没有人去延续发展,就变成了四不像设计,也可以称为“夹生”。日本人把他们的文化从历史一直延伸到现在,他们的文化、思想、艺术和建筑,似乎都是这么沿袭过来的,他们必须要坚持这个道路,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不能一味地推翻之前的东西,也不能极端地去推崇西方的观点。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努力达到既现代又中国的设计。我们当今的景观无论怎么发展,都需要以传统园林的精髓作为支撑。我们研究传统,应用传统,到底是依附于细节的研究应用还是研究其精神实质的东西,然后把这种精神呈现出来的文化面貌重现到我们的现代建筑中去。这也是西方文艺复兴真正留给世人的东西,即能够睁开眼睛看我们的前人,我们的未来,我们的世界,这是一个基本的人文精神。需要我们不迷信,不唯古,不唯心地对待传统遗产,既不厚古薄今,也不会厚今薄古。睁开眼睛看到当代社会所真正需要的,低下头来勿忘前人的教诲。
三、东方意境设计手法——用现代设计手法表现传统意义
闹中取静,乱中得安,是自然胜景与匠人之心的完美结合,耐人寻味的深远意境无不描摹了人们内心对于美好的精神诉求。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进程,现代文明背景下传统元素符号与现代化材质激烈碰撞的产物,我们渴望提取现代理念中的精华来打造不失传统韵味的意境空间,通过意境来传承中国文人的隐逸精神。东方意境的表达强调“师法自然”的生态理念,以自然风光为主体,将自然和设计对象有机地融为一体,重在精巧的构造,更重在山水意境的创造。传统园林中欲扬先抑的造景手法丰富了景区内的景观层次,也体现了崇尚自然的写意气息。当代景观设计已经超越了“纯自然主义的回归”,也超越了“纯功能主义的偏执”,以内敛沉稳的传统文化为出发点,融入现代设计语言,为现代空间注入东方传统的古典情韵,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景观,通过融入传统历史风骨,营造景观中独特的东方意境。
四、结语
设计是一种思想的游走,是时间的沉淀,是一种无中生有。在当代经济发展多样化的大环境下,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也不仅仅局限在居住等方面,对环境和人文也有很高的要求。而现在,对于传统文化在设计之中的应用研究较少,多数是两个学科独立并没有交集。而某些新中式景观的表达也只是一种较为浅显的描述,仅仅追求一个形式。我们应该认清楚本质与核心的问题,追求一种既现代又中国的设计。运用现代建筑语言来表现,并且从中融入中国特色文化,追求一种现代性的作品,当你慢慢的了解和品味它的时候,你会发现它在运用所有可以调动的语言,去讲述着一个个关于中国文化的故事。充分尊重当地的历史人文、地貌特征和自然资源,通过对景区的景观规划设计,提升景区的旅游休闲价值。在满足游人的游玩需求的同时,也让人们敬畏自然,寻求人与自然的最大和谐程度。通过研究,希望我们能真正的在满足人类需要的基础上,去达到一种感官和功能的绝对平衡。我希望未来的中国景观,是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东方意趣,不是最初的东方园林,也不是现如今所追求的西方模式,而是一种东西方的平衡,绝对的生态环保,绝对的人与自然的统一,绝对的创意,具有一种桃花源似的东方意境。■
参考文献:
[1]武春焕.“新中式”景观设计探析[J].美与时代·城市,2013(11):33.
[2]里德,等.园林景观设计从概念到形式[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钱美芳.浅析园林绿化工程的特点、问题及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4(9):99.
[4]谢冬君.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畜牧业发展研究[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3(5):372.
[5]张涵.城市滨水区绿地生态空间的设计理念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3(20):8604.
[6]约翰·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