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与表达
2018-02-12高晓颖武汉理工大学武汉430070
高晓颖(武汉理工大学,武汉,430070)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的今天,除了经济的进步、技术的变革,随之而来的还有环境的污染以及快节奏生活所带来的压力,人们开始重视个人生活起居与生态环境之间不可分离的关系,来自生态领域的建筑设计也在悄然的出现。相对于目前过于追求业绩的建筑设计和利益最大化的建筑施工,我们也似乎更加怀念二战后赖特提出的有机建筑思想以及我国早期生于自然融于自然的建造理念。
一、建筑的文化基础与内涵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环境的熏陶下,每一个人对建筑都会有不同的理解,随着社会结构与文化的不断变化、人们思想的不断进步,建筑设计的思想也在持续地发展,从早期的古典主义到现在的生态建筑理念的产生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经过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努力才凝聚而成的。例如我国贵州地区的干栏式建筑,它结合当地湿润的气候特征与人文特征建造而成,主要采用当地的木材以传统的工艺进行修筑;当然还有西北地区的窑洞,厚重的土墙设计成为了当地人遮挡风沙、耐寒保暖的利器。不论是干栏式建筑还是窑洞,它们都是与周围环境相结合的实用性建筑,然而最具代表性的还属赖特的有机建筑与我国的徽派建筑。
赖特作为美国有机建筑的代表,是提出“有机建筑”思想的第一人,其特殊的思想理念必然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首先,赖特出生在美国一片开阔的草原,他的父亲是一位演说家,母亲是一名乡村教师,自然就接受着良好的教育,过着亲近自然的生活,从而对自然中的动植物有着深厚的情感,使得他一生倾心于追求自然的主张。其次,赖特受到工艺美术运动、日本浮世绘以及中国老子哲学的影响,他认为建筑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像每一株植物一样生于土地,与自然成为一体共同维系着当地的环境。他的有机思想并不仅止与此,他认为一个优秀的建筑师应当是时代的诠释者,在自己的建筑作品中注入时代的某些特征,生于自然、融于自然、尊重自然是其有机建筑思想最好的体现。
自古以来,我国便遵循“天人合一”的思想,这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直推崇的原则,与有机建筑中道法自然的思想不谋而合。例如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西递、宏村,直到现在还完整地保留着原始的地貌特征、早期的风土人情,并且作为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它的建造过程也是值得赞扬的。宏村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得益于一位叫做胡重的姑娘,为了圆满地完成村落的布局,她阅尽周边的地势,才有了现在依山傍水的静谧之地,在熙熙攘攘的现代化建筑中保留自己的一片天地,不闻世俗、不谈世事。
二、代表建筑及其设计理念的演变
世间万物都有其存在的法则,建筑亦是如此,没有建筑师长期以来形成的建筑思想与瞬间产生的灵感就无需谈接下来的设计。赖特作为有机建筑的代表,突破早期复古的建筑思想,对传统进行重新解释,对环境因素表现出莫大的重视,同时为了符合当代人群的需要、顺应工业化的发展,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和一系列的新技术,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当然其设计思想同样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才最终得以完整地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首先要提到的是温斯洛住宅,它是赖特早期的建筑作品,这时的有机建筑刚刚兴起,虽然不够成熟但充分的表现了材料的特征与建筑的外部结构,其对称型的布局给人一种庄严厚重的感受,是“不可磨灭”的现代印记与有机体现。接下来的罗比住宅是赖特草原时期(1899-1910)的作品,强调有机建筑是从外到内的建筑,遵循形式与功能的统一的准则,强劲的、雕塑般的线条和抽象的体块完美结合钢铁、玻璃、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如同一个多变的机器人,时尚而又美观,后人称其为机器时代的住宅。徽派建筑显然与有机建筑的理念有所差异,它没有经历漫长的演变,从古至今依然保持原始的地貌与文化习俗,比如西递、宏村的牛型布局,把整个村落用水系串联,把人与人、人与环境看作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始终遵循“天人合一”的思想,透露出当地的淳朴气息,长期以来吸引大量的游客前去参观游览,甚至有人把当地的景色加以绘制长期珍藏。
三、有机建筑与徽派建筑的异同
(一)有机建筑与徽派建筑的共通之处
1.自然融合上的共通
有机建筑与徽派建筑自然方面的融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借势”,因地制宜。以赖特的流水别墅与徽派建筑的代表宏村为例,流水别墅充分利用当地环境,将建筑建在瀑布之上,使建筑借用流水的走势,整个建筑完美地融入自然环境之中。宏村的设计更是恰到好处,不仅在选址时按照中国的风水学说,在设计中也融入了自然的情怀,一条独特的人工水系把整个村落串联起来,这个人工水系解决了当地居民的饮水问题,同时拉近了环境与人的距离。其次,在“融合”方面,流水别墅与瀑布相连接,使自然的水系与建筑融为一体,以至于人们无法确定瀑布为建筑而生,还是建筑为瀑布而建。而宏村采用白墙黑瓦的建筑形式,与室外的流水、植物相结合更是美妙。
2.在功能上的共通
流水别墅的功能性主要包括可居性、可观性及可听性三个方面。在可居性方面,赖特很大程度上把握了人与事物的关系,结合了居住者的身体以及心理需求融入了大量的自然元素,例如阳光、水、空气等,让人得以在自然环境中放松身心,缓解快节奏生活所产生的压力。在可观性方面,从建筑内部可观察到周围环境的四季变化,让室内外环境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给人以通透的心灵感受,使其成为喧闹生活环境中屈指可数的风景。身在自然环境下的建筑里吸收着温暖的阳光,倾听着窗外的流水,使居住者充分地享受到来自大自然的惬意。
徽派古民居作为明清原始村落的典型代表是因势而建,当地人士充分了解周围环境后设计出了这片原始民居,营造了一个舒适便捷的空间环境。其中最为典型的部分当属马头墙及天井的设计,高高耸立的马头墙主要是针对安全性的设计,为了防御外来入侵,是当地居民自我保护意识的体现,到了今天发展成为了徽派建筑的一大特色;然而马头墙也存在不足之处,由于其高度遮挡了本该照射到院子里的阳光,阻碍了居民日常采光通风的需要,所以出现了天井的设计,解决的人类生存的两大问题,同时也使得建筑与外界环境有更多的联系,这种建筑形式在现代的设计中也经常可以见到。
(二)有机建筑与徽派建筑的差异之处
1.工艺性的差异
工艺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以及制作工艺上,对于建筑来说,材料是不可忽视的重点,无论是在强调有机建筑理念的赖特别墅中,还是在原始村落里的徽派建筑中,都在提倡对于当地自然材料的巧妙运用。赖特主张自然是由内而外的,除了室外的自然环境,建筑室内也要考虑自然的因素,比如石头、树木等自然材料的运用,这些材料作为基本构架,给人以建筑从土地上生长出来的错觉。徽派古民居建筑突出表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经典建造模式,结合当地的人文特色、地理因素以及我国早期的建造技术进行了大量的设计。由于自然与经济环境的限制,大多是就地取材,运用当地的石材、木材等,自然而然地使建筑与周围复杂的环境融于一体,给人创造了一个舒适的生存空间,细致但不刻意。
2.思想性差异
有机建筑与徽派建筑思想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思想来源不同,赖特崇尚自然的建筑理念是受到生存环境的影响,他没有富裕的家庭背景,父母只是普普通通的工作人员,这种温暖但不富足的家庭环境和长时间的田园生活让赖特有了与城市设计师不同的设计想法,追求一种轻松的设计氛围。徽派古民居的设计思想与有机建筑不同,它主要得益于古代的设计思想,接受了中国早期建筑思想的沉淀,善于把各方面的因素考虑到设计中去,再结合设计师的观念,使建筑传达出一种人性化的特征。
其次是思想的侧重点不同,中西建筑理念上的差异主要源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文化讲究传承,西方文化更看重突破与创新。我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文化,这也成为了一种负担,人们不会随意地摒弃之前的理念,大多会在原有基础上加以修整,并且我们应该相信,像中国这样珍视传统文化、讲究传承的民族,在面对现代化背景的冲击时,民众有足够的能力和智慧在延续中寻求创新和发展。但西方正好相反,它们习惯寻求新的美好的事物来替代旧的事物,这样逐步的提升,仿佛没有人情味,但也使设计师摆脱了前人的束缚,在设计过程中把自己的想法发挥得淋漓尽致。这种思想性的差异致使中国的建筑在设计中考虑人文、地理、环境等很多方面的问题,而西方建筑的思想则更多的体现在物质层面。
四、结论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一座座巍峨的建筑屹立于现代化的城市之中,人们在享受劳动成果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了各方面的环境问题,比如材料选择不当造成的大气污染,建造工艺的欠缺造成的资源浪费,建筑结构设计不当造成的不便等。面对这样的境况使得设计师们更加怀念早期赖特的有机建筑与皖南徽派建筑的设计理念,它们都是结合自然环境和当地的特殊情况所建造的,虽然早已成型,但其设计思想仍然值得后人效仿与学习。■
参考文献:
[1] 岳谙.中国古建筑——徽派的品鉴与分析以及在现代的存在价值[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6).
[2] 胡舒娟.流水别墅的自然观与道家“天人合一”的差异[J].美术教育研究,2014(9):173.
[3] 叶杨.赖特有机建筑思想与徽派古民居设计理念比较与启示[J]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6,31(6):46-50.
[4] 周蕾.浅析中西方建筑文化差异 [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