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2018-02-11刘华杰聂文骐
刘华杰 聂文骐
摘要:班主任是学校中负责一个班学生的学习、思想、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老师,既是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又是学生亲密的朋友。管理好班级,做好班主任工作,不论从学校全局角度还是班级个体角度,班主任都是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情感;道理;行动
怎样当好一名班主任,并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要学习,要研究,要探索。在这方面,楷模不乏其人,经验屡见报端。我在做了几年的班主任之后,也有了一点自己的浅薄认识,我的体会是: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做到情、理、行“三结合”,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首先,动之以情。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使我产生这样一个强烈的感觉:育人最要情感投入。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尤其在中学阶段,学生开始进入心理的封闭时期,不轻易将自己的内心世界表露出来。与此同时,他们又开始思考人生,他们渴望被人理解,却又不懂得理解别人;他们希望获得尊重,却又不懂得尊重别人。他们感性较强,而理性较弱,如果你仅靠灌注书本知识或讲大道理而不进行情趣诱导,那也是收不到良好的育人效果的。古人说:“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又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要以自己的真心去换学生的真情。我们都知道,除痴呆反常之人外,一般的人不会骂自己的父母,但骂老师的有,骂旁人的更多,这是何故?因为他们都知道,父母对他们尽管免不了打骂和说教,但更多的是给他们以爱抚:关心他们的生活,原谅他们的过错,生病时为他们买药,苦闷时为他们开导,即使是打骂,那也是对他们深深的爱,所以,他们不会去骂爱自己的父母。换个角度,如果老师能让学生感受到如父母一般的爱和关怀,那么,也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尊重和爱戴。
其次,要晓之以理。“言在理上,以理服人”。青少年不管对什么事情都喜欢刨根问底,都要问个“为什么?”作为班主任就要抓住青少年的这个特点,把道理讲明白,讲透彻,使学生不仅知道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而且还要让他们明确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育人是极其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和千变万化的情况,教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进行思想教育时,不仅要做到“因人而教”,而且要做到“因时而教”,“因地而教”。在同学生交谈时,切忌隔靴搔痒的空话,令人生厌的套话和心口不一的假话。偏离真理和事实的“假大空”不仅于事无补,而且只会使学生不满和反感,带来负效应。如果在学生困惑,遇到挫折和急需帮助时,教师能够及时地“指点迷津”,析事论理,在“有知音促膝谈心之亲切,无严师耳提面命之紧张”的气氛中,学生不仅会接受,而且会由衷地感谢教师的热心帮助。对一些原来是桀骜不驯,准备破罐破摔的后进生也可以收到“狂风折服小草,誓言可使铁汉低头”的效果。
再次,要导之以行。所谓“行”,是指实际行动或道德行为,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归宿。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看一个人的思想觉悟如何,道德品质如何,不是取决于他的言论是否动听,而是取决于他的行为是否高尚。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须注重对学生道德行为的培养,教育学生用正确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做到言行一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根据青少年时期具有以形象思维为主、情感丰富、受暗示性强、可塑性强和模仿性强等特点,我在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方面有两点体会:第一,用榜样引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特殊的号召力,说服力,最容易被青少年所接受。因此,我经常组织学生学习社会上涌现的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并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从而群体效仿,自觉转化为学习的行动。在组织学生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的同时,我还非常注重在本班级中树立榜样,即对班内的优秀行为,光荣事迹进行表扬,上光荣榜,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这是班级中的榜样,是现实的活教材,更具有教育的直接性和关键性。第二,教师要做好学生的表率,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导之以行。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思是做思想工作,在注重“言传”作用的同时,更要重视“身教”的效果。作为一名班主任,凡是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应首先做到,凡是不让学生做的,自己也坚决不做,真正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最后,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的基础上,还必须做到情、理、行三结合。因为情理行三者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情中有理,理中有情,情理凝结而导之以行。在实际工作中,只有把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方能获得更理想的效果。
总之,班级管理的头绪很多,问题很多,当然方法也很多,作为班主任,在具体的班级管理中,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从自己班级的实际出发。只要班主任能够制定好目标,讲究方法,管理好过程,处理好关系,总结好得失,大的方面管好,小的方面放活,我们的班级就一定能够管好,我们的班级也就一定能够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