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018-02-11周慧梅

神州·下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实效性数学课堂教学

周慧梅

摘要:课堂的实效性是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数学知识的抽象性、系统性、逻辑性都很强而小学生又以形象思维为主,那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实效性呢本人就从课前,上课导入,课堂教学,以及练习等多方面以及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实效性;数学

每个教师都希望每节课下来学生把学习内容掌握得比较好,这也是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寻找有效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学习和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有更多的机会亲自探索,操作实践,与同学合作讨论、交流,获得成功的快乐,从而切切实实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在这方面的做法与体会。

1课前备教材备学生

备课时,先考虑学生的认知情况,学生的理解能力对教学方法的确立起着关键作用。备学生的知识基础是为了确立教学重点和难点。对某一课的重难点确立,应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基础,如果学生超前学习了,而且已经掌握了,在课堂上还要按备课本上的重难点进行,就会给这些学生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同时也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接踵而来的就是影响了教学效果。把全班学生的个性特点在大脑中进行搜索,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发展,关注这一点,能使教学目标的确立更有指向性和针对性,使得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2 创设合适的情境,启发学生学习意识。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系统性很强,小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数学中利用生活中的感性材料,把抽象的东西以生活中原有状态呈现,让学生在交流生活经验之中加以理解与提炼,这种知识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学生能轻松自然地理解与掌握,并能自觉地转化为一种生活的技能。教学时,我注意设计针对性强、形式多样、难易适中的生活练习题,创造让全体学生经过一番努力后,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分数的意义”时,我设计了一道生活性的习题:6个苹果、5个梨、4个桔子、3个桃、1个草莓,让学生说出谁的个数是谁的几分之几。学生经过一番动脑后,争先恐后抢答,中下生也能说出三四种答案,优等生得出的答案则更多,把整节课推向了高潮。这样生活情境,给全体学生都创造一个表现的机会,让他们都尝到成功的喜悦。

2 从生活实际引入新知识,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应用价值。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的是让学生学会这种知识,而学生往往也只知道去“做”数学,而不懂得去“用”数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生活实际引入新知识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让学生觉得所学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提出了示范。

如:在一年级教学统计的初步认识时,我就这样设计:首先通过课件出示一个动物园的画面,画面里有猴子,大象,小鸟,长颈鹿,狮子等等动物若干只,要求学生数出各种动物的只数,由于动物种类多,只数也多,学生们数出的结果也不一致。这时让学生讨论数的方法,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分小组数,每小组只数一种动物,最后得出了结果。这样不仅使学生在现实情境的体验中经历了统计的过程,还使学生感到统计就在身边,统计是很有用的。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并用于现实。

3 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学得主动实效

在课堂教学中,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課型,教法与学法也就不同。一堂好课往往是揉合了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学得主动有实效。例如,在讲圆的周长,让学生小组进行合作,量圆的周长和直径,并计算出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在量一量,算一算的活动中感受到圆的周长和直径比是固定的。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情感态度方面的成长。

4 重视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通过动手实践活动获得数学的知识,这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实践活动形式。它不仅对学生知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对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法以及学习态度的形成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既体验了独立获取知识的乐趣,又从中学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例如,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引导学生把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学生动手剪移,有同学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了长方形或正方形,由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积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师生最后进行评比小结。这样的操作活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会了自主探索,自己去发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5 课堂练习精编巧练,练得扎实有效。

课堂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通过练习,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调整自己教学的策略,提高教学的实效。一堂课练习的时间有限,在备课中我们就应该考虑到练习的量不可太大,但必须尽量覆盖整节课的知识点,保证内容的完整性,技能的典型性,选题的针对性,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因此设计练习要形式多样,还要充分考虑练习的实用性、以及练习的检测功能和思维训练功能。体现训练的层次性、针对性、趣味性、拓展性、综合性。一般情况下,一堂课的练习设计有:(1)基本练习(巩固知识)。(2)提高练习(形成技能)。(3)综合拓展(发展能力)。当然有时也根据课的不同需要,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如计算课的改错题,概念课的易混辨析题,解决问题课的变式题,几何课的操作题等,形式多样、有趣且有实际意义的练习设计,学生乐于参与,思维活跃,训练扎实,才能有效实现训练目标。

猜你喜欢

实效性数学课堂教学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