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梦幻的变奏曲—评《少年维特之烦恼》
2018-02-11廖恒
廖恒
作为浪漫主义流派的歌德,在艺术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以《少年维特之烦恼》为例,在青春年少的时候,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而不顾一切历经磨难,将一切的纠结情怀进行抑制,完全挤压在内心深处痛苦无处呻吟,将爱情在封建势力的摧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青春在旧势力的打压下变得满目疮痍,这一系列的变化完全符合了当时法国文艺复兴时候社会所提倡的一种“道德精神”,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宣扬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像但丁、米开朗基罗、伯鲁涅列斯基等都是那个时期段最好的代表。
《少年维特之烦恼》作为一部讽刺封建势力和提倡个性解放的著作,不仅仅是体现了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精神的重要性,更是将人格、尊严、爱情、自由、青春推向了时代的一个高度,维特集合了一切当时作为他们时代最优质的能力和善良的品格,但殊途不同归,他没有能驾驭上自己云霓之望的爱情,甚至最终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在工作上也郁郁不得志受尽侮辱,身心饱受摧残的维特,在爱恨交织,心力交瘁的情况下,将自己的爱与情最终定格在了自己的青春时光中,用鲜血慢慢拉下了生命的帷幕。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通过对歌德一生的概括,《少年维特之烦恼》在某些情节的搭配和思考角度上是与歌德的人生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巧合”。《少年维特之烦恼》中有一段:清晨,我从睡梦中醒来,伸出双臂去拥抱她,结果抱了一个空。我在半醒半睡的迷糊状态中伸出手去四处摸索,摸着摸首终于完全清醒了,两股热泪就从紧迫的心中迸出,我面对着黑暗的未来,绝望地痛泣。维特的烦恼不仅仅是停留于欣赏文字上的美妙,更是表现出的一种孤独和无奈,对于爱情的无奈和梦想的破灭,歌德在创造维特这个主人公的时候,完全是将自己曾今那颗热血澎湃的心脏装到了维特的身上,用字与标点符号记录的是属于青年成长历史中最真挚的情感。歌德青年时候的爱情与维特如出一辙,绿蒂、夏洛特·布夫、罗歇,早已经分不清是书中人还是现实中的人。
没有心痛那就不是真正的爱,没有流泪那就是没有真正用情,都说人与人相处靠的是缘分,但是否缘分到不到,还需要看机会,不是所有的爱情都一定要像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样爱的轰轰烈烈,一旦在对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人,无疑就是刻骨铭心,不要以为爱情是小事,有时候爱情往往也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和前途,《礼记·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便是很好的论据。《少年维特之烦恼》在文体的使用上,与以往著作的方式不太一样,采用的均是以记录叙事,边记实,边谈感悟,全文以这样的方式呈现,无疑是存在出一种道不尽说不完的故事,让读者们自己去体会爱情的滋味。
都说时间会把一个人的棱角慢慢磨平,所以站在大众角度思考爱情的问题,有时候,爱情显然有些不值得一提,理想世界很丰满,到了生活露骨感,但回头一想,我们历经了一切的沧桑岁月,到了回归一切平淡的时刻,我们还能有些什么,是不可一世叱诧风云,还是叹息光阴,时过境迁。《少年维特之烦恼》中,我们的主人公维特在经过了破碎的爱情梦后,投身到了工作中,目前社会上都说,全身心投入工作中,是可以忘却烦恼的,你情场失利了,那么你职场肯定得力。显然维特还是忘记不了绿蒂,可能歌德当时在创作这篇文章的时候,一开始也是想的同样的办法吧,维特在工作中身心疲惫,饱受摧残,似乎尊严和灵魂对他来我只是一个陌生词,在封建和旧势力下的唯一还能给维特动力的就是在那心中的绿蒂,虽然歌德在文中,并没有对于绿蒂姑娘的外貌有着特别的描写,但通过文中字里行间表现出的千般无奈和煎熬,不难看出已经是从形态的美,升华到了一種精神层面的慰藉上来了,将绿蒂的形象塑造的暖热有加,让读者感觉到气氛的紧张感,达到一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少年维特之烦恼》在结尾一篇中写道,春风啊,你为什么将我唤醒?你轻抚着我身子说:“我要用天上的甘霖滋润你!”维特在青春年华饱受饱经风霜中守护的爱情,注定是无望的,人性在追求浪漫的同时中在封建等级制度的压迫下注定是不完整的,“人不是因为没有信念而失败,而是因为不能把信念化成行动,并且坚持到底”,《人性的弱点》中值得许多人思考的一句话,但回过头望尽人生路,当一颗纯洁的心灵在黑夜中被折磨的奄奄一息,那么我们疏忽的是否只是方法不对呢?维特在深渊中每一次的振作其实就是在一次次冲击着旧时代的思想,期间的味道是复杂性、戏剧性,而保持着维特他信仰的,可能就是那最普通,最单纯,第一次见到绿蒂姑娘时候的爱情吧。
歌德通过《少年维特之烦恼》讲述了维特的一生,维特从懵懂、成熟、到死亡,并通过经历各种无奈、纠结、痛苦的煎熬将一个青少年的自由梦毁灭在了封建势力下,同时也表现出文艺复兴下人民对于自由和尊严的向往,不过我觉得歌德写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不仅写的维特的烦恼,更是歌德对于青春时节爱情的感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