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民歌艺术传承与发展的困境及对策

2018-02-11

贵州民族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民歌少数民族音乐

薛 瑾

(福建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福建·福州 350108)

引 言

少数民族民歌是在少数民族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古老且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它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数民族民歌的产生与少数民族独特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逐步形成于少数民族日常的交际、娱乐、祭祀、祈福和仪式等活动中,在少数民族社会生产和劳动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少数民族民歌蕴含了少数民族人民勤劳的智慧与思想,值得传承与发展。然而,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少数民族民歌艺术生存与传承的环境正在受到冲击,少数民族民歌艺术正濒临消亡的困境。因此,为了继续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民歌艺术,有必要对目前少数民族民歌艺术传承与发展困境做一研究,并探索在新时期传承与发展少数民族民歌艺术的对策。

一、少数民族民歌艺术传承与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少数民族民歌的传承、保护与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少数民族民歌的传承通过三种方式:第一,家族传承。例如:少数民族中某个家族担任了族内重要的宗教职位,这些家族内部就会传承宗教仪式歌曲,而由宗教仪式歌曲发展而来的民歌,就会通过家族传承的方式进行传承。第二,师徒传承。师徒传承常见于少数民族的一些戏曲和表演类的民歌,也就是族内年轻传承者通过拜师学艺的方式学习这些戏曲和表演类民歌。第三,活动传承。少数民族在重大的节日、庆典时,也会举办各类民俗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会演唱少数民族民歌。因此,活动传承也是少数民族民歌传承的重要方式。

从保护现状来看,目前少数民族民歌正面临消亡的局面。这表现为:首先,少数民族民歌的传唱范围较小,大部分民歌传唱依然在民族内部进行,由于受众少,难以得到传播和发扬。第二,民歌数量正在急剧减少。根据相关研究人员的统计,仅仅在湘西地区,每年消失的苗族民歌就有上百首之多。第三,政府和相关机构对于少数民族民歌发展的投入资金较少,难以满足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民歌发展的需求。针对少数民族民歌艺术日益消亡的问题,我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对其进行保护和发展,但是目前的保护效果并不理想。例如,许多民族地区政府通过设立传承人的方式来保护民间艺人,但是传承人往往并不是音乐人,很多只是简单的演唱者的角色,只能通过口头传唱的方式将这类音乐传唱下去,这本身就给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另外,政府开展的少数民族民歌收集与抢救性保护活动,所获得的往往是一些文字资料,音频资料很少,这类资料虽然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保存,但是歌曲的旋律、歌曲的意境很难保存下来,并且很多少数民族民歌并没有采取现代的编曲方式,不能够采取现代的音乐方法予以记录。

(二)传承与发展困境的原因分析

第一,传承人老龄化,断层现象严重。根据笔者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发现,目前少数民族内部能够演唱少数民族民歌的民间艺人,普遍年龄偏大,超过60岁以上的人口占比超过了40%。由于缺乏年轻的传承人,少数民族民歌传承人的老龄化问题严重,并且还存在断层现象。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少数民族大部分中青年往往忙于生活和学习,对于学习民歌缺乏兴趣。另一方面,少数民族青年在日常生活和学校里接触到的少数民族民歌,往往是在现代音乐改编下的少数民族民歌,与传统的少数民族民歌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目前年龄偏大和传承存在断层的现象,是影响少数民族民歌传承的主要因素。

第二,流行音乐文化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冲击。随着文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西方流行音乐文化对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不断加大。许多少数民族音乐人为了寻找创作的灵感,开始把流行音乐元素融入到少数民族民歌的创作中,利用流行音乐作曲和填词的方式对一些少数民族民歌进行改编,但这种改编往往是基于商业性目的,改变了少数民族民歌的原始风貌,丢失了少数民族民歌许多宝贵的民族传统,这偏离了少数民族民歌艺术的本质。

第三,现代生活方式破坏了少数民族民歌的传统生存环境。从历史发展来看,少数民族民歌艺术产生于少数民族人民传统的生活环境之中。我国大多数少数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偏僻,人民的生活与外界相对隔绝,这种环境使得少数民族民歌文化得以保存下来。然而,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加快,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方式也与现代社会相接轨,人民的工作和行为活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在少数民族人民过去的生活中,演唱民歌是少数民族村民表达情感和娱乐的重要活动。随着现代娱乐活动的增多,少数民族村民逐渐放弃了民歌这些传统文化活动,青少年更乐意去KTV等地方演唱流行歌曲。在现代文明和和流行音乐文化的冲击之下,少数民族民歌的生存环境正在消亡。

第四,未充分发挥教育传承文化的功能。不管任何一种文化形式,教育都是传承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少数民族民歌艺术的传承上,教育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功能。这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缺乏少数民族民歌的教育。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没有组织少数民族民歌方面的音乐教材的编写,在教学中也不注重对于少数民族民歌的传承和发扬,这使得少数民族民歌艺术在我国中小学无法传播。第二,缺乏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即使在一些民族学校,也不注重对于学生进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少数民族的民歌并不受到重视。第三,民歌艺术在高等专业院校中得不到学生的青睐。在音乐类的高等专业院校,许多音乐类专业学生更愿意学习的是流行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的相关专业,很少有学生愿意从事民族民歌音乐演唱的专业学习,即使是在一些大的音乐学院,这类专业的学生也是少之又少。

二、新时期少数民族民歌艺术传承与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虽然当前我国少数民族民歌艺术传承与发展遇到了困境,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新时期给少数民族民歌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带来的机遇。通过以上对我国少数民族民歌艺术传承与发展困境的分析,笔者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一些新时期传承与发展我国少数民族民歌艺术的策略和建议。

(一)保护现有传承人,通过旅游业来传承少数民族民歌艺术

从前文的分析可知,目前少数民族民歌艺术传承与发展最大的困境就是传承人日益减少,老龄化和断层现象严重。针对这一问题,首先要加强对现有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首先,政府应通过舆论引导少数民族民众对自身传统文化,尤其是民歌艺术文化的重视,要从观念上重视民歌艺术的传承。这是因为目前很多少数民族人民认为少数民族民歌的演唱是无意义的事情,导致了民歌音乐文化难以传承。政府应引导舆论和媒体改变少数民族村民的观念,让他们认识到传承本民族的民歌艺术是光荣和有意义的事情。第二,设立传承人保护制度。政府应对少数民族民歌艺人进行注册,对于注册的民间艺人应给予其收入补贴,并且帮助这些艺人建立新的传承方式,例如:通过政策鼓励民间艺人创办民族文化学校,招收学生来培养和传承少数民族民歌艺术。第三,政府还可以建立民歌文化保护区,组织相关活动,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和活动,如“山歌节”等形式的活动,既能够增进人们的情感交流,还能够传唱少数民族民歌音乐,是一种很好的文化保护形式。

针对目前少数民族年轻群体不愿参与少数民族民歌传承而导致传承人断代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促进少数民族民歌艺术产业化发展的方式来吸引更多的少数民族年轻群体来传承民歌艺术,例如:少数民族民歌艺术可以作为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传统文化资源,通过发展旅游业的方式来带动少数民族民歌艺术的发展,政府部门可以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年轻人学习民歌艺术,将当地民歌艺术原汁原味地表演给游客。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增加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的特色,增加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的收入,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少数民族民歌艺术的产业化发展,通过旅游业带动民歌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二)保持民族音乐的纯洁性

在商业化发展少数民族民歌艺术时,还应注意保持少数民族民歌的纯洁性。因此,民族音乐人在改编中应注意保持民族音乐的本来面貌。这是因为很多少数民族歌曲最有魅力的地方,就是在于其不需要其他音乐的伴奏形式,能够纯真、质朴地传达其感情,如蒙古族的呼麦这类音乐的形式。而且,少数民族民歌体现的是少数民族人民的精神,歌曲如果不能保持其纯洁性,就不能够很好地将这些精神表达出来。众所周知,民族的往往也是世界的,只有保留自身独特的文化基因,民族独特的性格和特色,才能够被世界其他文化所能够接受。少数民族民歌音乐与其他西方音乐形式也不尽相同,包括在唱法、编曲及表演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差别,但只有少数民族民歌音乐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性,才能够体现自己独特的民族精神、特征和风格,才能够为文化多元性和艺术的丰富性提供自己独特的文化形式。

(三)使少数民族民间艺术与现代社会接轨

从前文对少数民族民歌艺术传承与发扬的困境分析可知,目前少数民族人民现代化生活方式正在侵蚀民歌的传统生存环境。因此,如何使少数民族民歌与现代社会接轨是民歌艺术传承和发展的关键。笔者认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并不是一味地孤立于现代社会之外而存在的,而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少数民族民歌音乐也需要与现代社会相接轨,特别是一些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音乐,与现代社会的民歌音乐应该具有同样的吸引力。例如:音乐人可以发掘少数民族民歌音乐的优势和特色,包括利用少数民族民歌音乐的形式,进行一些现代音乐的创作,这也是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民歌音乐的一种形式。同样,可以在歌手演唱少数民族民歌音乐的时候,加入一些本民族特色的,具有时代性的鲜活的民歌,包括一些反映现代少数民族生活的一些歌曲,这些都应当是创作现代少数民族民歌的因素。其次,在现代少数民族民歌的创作中,应当更多地采用现代音乐的方法,包括一些交响乐、流行唱腔等,但是也需要保留以往少数民族民歌音乐的独特的演唱形式。例如:“刀郎”的流行所带来的一些启示,就是通过创作现代少数民族民歌形式来被大家所接受,虽然是一种流行音乐的形式,但是随着这种创作方法的普及,一些经典的现代少数民族民歌音乐也会逐渐出现。

(四)发挥教育传承少数民族民歌艺术文化的载体作用

目前,教育在传承与发展少数民族民歌艺术方面,所起到的作用还不够充分,需要进一步发挥教育传承文化的功能。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发挥教育的传承载体作用:第一,增加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少数民族民歌教育的内容。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少数民族民歌教育相对较少,因此需要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增加一些经典的少数民族民歌曲目,拓展中小学生音乐知识面,从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传承经典的少数民族民歌艺术文化。第二,在高等音乐学府中开设少数民族歌手班。针对目前许多音乐专业的学生对少数民族民歌不感兴趣的情况,笔者认为除了一方面通过各种方法鼓励音乐专业学生学习民歌艺术,还可以在高等音乐学府内开设少数民族民歌班,从社会上招募学生来学习民歌艺术。在这方面,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和文化厅联合创办了广西少数民族歌手班,取得了许多的经验,我国各大高等音乐学府可以借鉴他们的招生模式、教学大纲和课程教材。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民歌是少数民族人民智慧和文化的结晶。随着现代文明和西方文化的影响,少数民族民歌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正面临困境。针对目前传承与发展的困境,笔者认为我国有关部门应通过政策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利用旅游业的发展来传承少数民族民歌艺术,民族音乐人在改编少数民族民歌时应注意保持民族音乐的纯洁性,努力使少数民族民间艺术与现代社会接轨,同时政府应发挥教育传承少数民族民歌艺术文化的载体作用,使少数民族民歌艺术在新的历史时期得到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董秀团.全球化背景下少数民族民歌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以云南大理白族调为例[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0,04:105-110.

[2]孙晔.对黑龙江地区少数民族民歌传承与发展的建议[J].艺术教育,2014,07:53.

[3]何益民.新形势下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研究——以桑植民歌为例[J].艺术科技,2014,04:47.

[4]李安然.壮族民歌教育与传承之新创举——以广西少数民族歌手班为例[J].现代交际,2011,01:130.

[5]杨民康.论原生态民歌展示活动的意义和作用——兼谈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几种文化保护与传承模式[J].音乐探索,2011,03:9-13+21.

[6]田晓琴.简析呼伦贝尔地区少数民族的音乐传承途径——以达斡尔族民歌为例[J].中国科技信息,2012,10:164+193.

[7]张欢.浅析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地位、传承和发展——以藏族民歌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7:212-213.

[8]樊祖荫.民歌传承方式的新发展——略谈“广西少数民族歌手班”的办学方法[J].民族艺术,1996,01:177-181.

[9]李康燕.传播学视角下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贵州民族研究,2016,05:91-94.

[10]巩丽美.少数民族原生态民歌的价值与保护[J].贵州民族研究,2016,08:78-81.

猜你喜欢

民歌少数民族音乐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圣诞音乐路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音乐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穿花衣 唱民歌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