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爱式双C护理在儿童多导睡眠监测中的应用
2018-02-11虞敏娟
虞敏娟
(江苏省无锡市儿童医院 儿呼吸科, 江苏 无锡, 214023)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会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及寿命的睡眠呼吸障碍疾病[1-2],在儿童中发病率约1%~5%,如未及时发现和有效治疗,会直接导致晨起困难、白日困倦、性格焦躁、学习成绩严重下滑等诸多不利后果[3-4],因此及时筛查确认该病种并给予必要干预对于患儿成长发育意义重大。整夜多导睡眠监测仪以其可对患者夜间动脉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电脑电图、心率等相关指标加以连续性监测的优势[5],成为睡眠障碍疾病的关键诊断手段[6]。但受儿童特殊生理心理发育状态的影响,多导睡眠监测在儿童身上实施的难度显著高于成人[7],如何成功消除儿童护理对象对监测环境的孤独恐惧感、切实提高其监测时舒适度对监测有效性的取得至关重要。本研究尝试采用亲子关爱式双C护理对疑似OSAHS儿童行多导睡眠监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12月在医院接受多导睡眠监测仪检查的疑似OSAHS儿童病例60例为研究对象,疑似OSAHS儿童睡眠以打鼾、张口呼吸为主诉,查体伴扁桃体(II度或以上)和腺样体肥大;病程≥2个月,伴或不伴有睡眠呼吸暂停现象。 排除呼吸道急性炎症及其他疾病需服用中枢镇静药物者。60例儿童中男33例、女27例,平均(6.35±1.82)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儿童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2组儿童均接受多导睡眠仪监测,监测时间为整夜连续记录≥7 h。监测项目包括心电图、脑电图、下颌肌电图、体位、胸腹运动、鼾声、口鼻气流、血氧饱和度等。监测数据由计算机记录并自动分析,再由同一名医师进行人工校正。对照组接受多导睡眠监测仪常规护理和针对家长的知识宣教。观察组接受亲子关爱式双C护理干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1.2.1 监测前亲子关爱式双C护理
1.2.1.1 环境预感知: 安排预约时,护理人员引领患儿及家长共同参观多导睡眠监测室,使患方可提前对即将入住的睡眠监测环境形成初步了解与印象,降低患儿真实接受监测时的环境陌生感与不适应感;向家长征询患儿居家睡眠环境要求与特点,在做好环境遮光、隔音等基本处理的同时对患儿个性化睡眠环境需求做合理满足,告知家长可带入患儿喜爱、惯用的床上用品和伴眠用物(洋娃娃、卡通抱枕等);让患方观看监测及附属设备并知晓用途用法,如监测仪连线用途、床下便器、家长陪护床、可控空调等。
1.2.1.2 家庭氛围营造: 与患方沟通获取患儿日常睡眠、生活习惯信息,提前告知患方监测当晚让平日与患儿最为亲密的家长或平日负责哄睡的家长陪同,允许带入有利于日常哄睡的个性化用品,让家长按照日常哄睡习惯给患儿讲睡前故事、唱或者播放睡眠曲、进行亲子对话等。
1.2.1.3 监测前家长任务: 告知家长监测当日注意避免患儿着凉感冒,中午勿午睡;做好患儿全身清洁(洗头、洗澡),注意不得使用美发护发用品以规避上述用品所造成的电极粘贴不良;监测前减少水摄入量,睡前6 h注意避免兴奋度过高的游戏及剧烈运动。
1.2.2 监测时亲子关爱式双C护理
1.2.2.1 完善准备工作: 连接监测线时请家长从旁协助,共同做好对患儿的解释沟通。连接完毕并整理好导联线,以纱布条系于床头,以避免过多过乱的导线妨碍患儿睡眠。观察监测仪已正常运转后做正向告知,请家长重复一切正常的信息,促使患儿处于安心放松状。如患儿尚暂无睡意,则由家长据其日常哄睡习惯操作。
1.2.2.2 心理安抚: 部分儿童尤其年龄偏大儿童在新环境中常不能踏实睡眠,或者会因对翻身所致的导联脱落的担忧而入睡困难。通过家长之口对患儿做心理安抚,首先表扬他们已有了自主照护能力,知道操心监测质量,然后告知连线是起固定作用的,即使偶有个别脱落亦不致影响监测结果,最后向其保证护理人员会定期巡查,家长会整夜全程陪伴,一定可以及时发现异常并做出及时有效处理。
1.2.2.3 改良护理措施的亲子关爱告知: 告知患方为了尽可能降低鼻导管插入后不适,已对插入长度做了合理调控并涂抹以润滑油少量,可有效规避脱落可能。考虑到肥胖儿童护理对象睡眠时的多汗、频繁翻身等所致的电极脱落高风险,护理人员应使用多于常规量的多导电膏来实现阻抗改善与良好固定,并于安放脑电极后以医用网状弹力帽套于护理对象头上。血氧饱和度探头脱落或过松等可致监测结果差异,故夹好探头后以胶布环绕探头一周以防患儿手指自侧面滑出,并再以胶布环形一周将导线固定于患儿该手指近心端处以防其自行取下行为,向家长做好告知,并请家长协助向患儿说明上述改良护理行为与用具的价值与目的以提高依从性。
1.2.2.4 监测仪异常的监测: 教会家长监测仪异常的初步观察确认与求助方式,在观察仪器运行、进行求助、与护理人员交流、必要时开关门时,注意控制动作幅度、音量,尽可能降低对患儿睡眠干扰度。
1.2.3 监测后亲子关爱式双C护理
1.2.3.1 监测后处理: 监测结束后,指导与协助家长以湿毛巾擦净患儿身上导电膏,以轻柔手法快速去除患儿身上电极与胶布,可采取护理人员与家长协作方式完成电极去除,双方分工,一人以温水浸湿的湿棉球或温水毛巾擦拭电极边缘皮肤,另一人随之撕脱电极与胶布,指导家长在执行撕脱操作时对患儿给予肯定的眼神交流与口头的高调表扬,尽最大可能降低撕脱时疼痛感及皮肤受损风险。
1.2.3.2 结果告知: 以监测结果为据,结合儿童护理对象实际情况,对患儿及家长进行结果告知,同时详解OSAHS知识及该病种对儿童学习生活健康成长之危害性,鼓励儿童护理对象坚持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做好体重控制、取侧卧位睡眠等健康行为,引导家长深度参与上述健康行为的形成与固化过程之中。
1.3 观察指标
1.3.1 多导睡眠监测成功率: 口鼻气流与鼾声、血氧饱和度与心率、脑与眼电图、体位与胸腹带呼吸运动等7项监测参数均获得完整采集计为监测成功,如有1项或多项参数未获完整采集而处于缺失或部分状态则计为监测失败,监测成功率=监测成功例数/总监测例数×100.00%。
1.3.2 满意度调查: 参考文玉敏等[8]相关研究成果,自行编制多导睡眠监测护理满意度问卷,由整夜陪同患儿接受监测的家长进行做答,包括护理参与度、患儿舒适度、家庭氛围营造、护理理念、监测教育等5个方面,各占20分,满分计100分,≥90分提示家长对多导睡眠监测护理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多导睡眠监测结果显示,观察组监测成功29例,不成功1例,监测成功率96.67%,对照组监测成功23例,不成功7例,成功率76.67%,多导睡眠监测成功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χ2=5.192,P<0.05)。对于监测失败的儿童,统计未获完整采集的参数并分析采集失败的原因,予以再次监测采集。家长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满意29例,不满意1例,满意率96.67%(29/30);对照组满意23例,不满意7例,成功率76.67%(23/30),观察组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χ2=7.680,P<0.05)。
3 讨论
OSASH会严重影响儿童正常生长发育进程,引发其神经行为改变,导致心血管系统并发症[9]。多导睡眠监测是OSASH的临床确诊手段之一,可全程监测儿童护理对象睡眠过程并记录睡眠过程中的各类异常行为[10],为OSASH之诊断提供可靠数据信息支持。高质量的多导睡眠监测数据对于诊断的准确性至关重要,而低质量的监测过程则不但会引发护患纠纷,而且会严重干扰医师诊断准确性,影响其诊疗思路,严重时因误诊漏诊而延误手术最佳时机[11]。患儿需要在专用的睡眠监测室内接受多导睡眠监测,因年龄所致的适应力不佳而易对监测过程与环境设备形成恐惧抵触心理,依从性与配合度较差,会严重影响监测质量,因此有必要探讨提高疑似OSASH儿童多导睡眠监测质量的护理方式。
导致儿童护理对象多导睡眠监测质量不佳甚至失败的原因较多,如恐惧抵触、环境陌生、寝具不舒适、入睡方式改变、配合能力低下、依从性不佳等[12-13]。家长是对患儿睡眠习性了解度最高的人,同时亦是患儿最为亲密的情感支持者。因此本研究尝试应用亲子关爱式双C护理对疑似OSAHS儿童行多导睡眠监测干预,以提升儿童受试时身心舒适度为指向,在预约时通过充分沟通深度了解患儿睡眠习惯,通过针对性教育,帮助家长为患儿做好监测前身心准备。指导家长配合护理人员,对患儿实施心理正向暗示与行为积极引导。允许家长带入患儿喜欢和习惯使用的寝具,并安排家长进入监测室协助护理人员完成电极粘贴、导联连接等工作,让患儿在与家庭睡眠条件高度接近的环境中,在与既往相同的哄睡陪伴行为下,以较为放松的状态安然安心入睡。利用家长的介入改善患儿孤独恐惧等心理情绪应激度,提升患儿对睡眠监测的依从性,降低儿童不适反应,进而降低因不适应性所致的监测失败风险[14-15]。与此同时,家长整夜近距离观察与护理人员定时巡查相结合,也能够提高监测过程中异常情况的早期发现与及时处置率,提高监测成功率。
综上所述,让家长参与到多导睡眠监测过程中,护士通过全面系统的教育帮助家长认同多导睡眠监测价值,同时护士与家长间无隙协作提升了家长的知情决策权,使家长感受护理人员为增进患儿身心舒适度所做的努力,体会护理人员亲子关爱式双C护理方案中的人文化、舒适化设计理念。在护理人员与家长的共同协作下,有效保障了疑似OSAHS儿童的心理安全与生理舒适度,提高多导睡眠监测配合度与依从性,最终提升多导睡眠监测成功率,为患儿提供了赢得及时确诊与针对性治疗的机会。
[1] LACEDONIA D, CARPAGNANO G E, SABATO R,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 (OSA) population by means of cluster analysis[J]. J Sleep Res, 2016, 25(6): 724-730.
[2] 许志飞, 申昆玲. 儿童肥胖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关系的新进展[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3, 28(1): 9-12.
[3] XU Z, LI B, SHEN K.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in chinese children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J]. Pediatr Pulmonol, 2013, 48(3): 274-249.
[4] WU J, GU M, CHEN S, et al. Factors related to pediatric 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 in children with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in different age groups[J]. Medicine, 2017, 96(42): e8281.
[5] 周玉梅, 杨亚萍. 多导睡眠监测仪头部电极固定方法的改进[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7, 23(19): 2545-2546.
[6] 史娟娟, 苗金红, 明兰. 人文关怀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病人多导睡眠监测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 2016, 14(35): 3708-3710.
[7] 方芳, 马俊, 于亚君,等. “关爱护理”显著提高儿童睡眠监测的依从性[J].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5, 23(4): 307-309.
[8] 文玉敏, 李江丽, 黄彩芬. 家庭协作模式及舒适护理应用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肥胖患儿多导睡眠监测效果的分析[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6, 38(3): 353-354.
[9] 李南方, 韩瑞梅, 严治涛,等. 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1, 19(4): 361-364.
[10] AURORA R N, ZAK R S, KARIPPOT A, et al. Practice parameters for the respiratory indications for polysomnography in children.[J]. Sleep, 2011, 34(3): 379-88.
[11] 周佳丽. PDCA循环法对提高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患儿多导睡眠监测准确性的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4, 30(3): 40-42.
[12] 向阳红, 缪书卉, 彭莉. 多导睡眠监测失败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3(4): 371-372.
[13] 方芳, 施勤, 陈蕾,等. 影响多导睡眠监测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干预[J]. 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5): 3-4.
[14] 熊毅, 徐莉. 婴幼患儿术前麻醉家长陪护作用及效果[J]. 华西医学, 2012, 27(11): 1713-1714.
[15] 刘丽群. 儿童睡眠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多导睡眠监测中有效的护理方法[J].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6, 27(5): 46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