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探析

2018-02-11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12期
关键词:道德观念道德行为思想道德

李 慧

(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福建 福州 350715)

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使得我国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由于缺乏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正确指导,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令人担忧。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思想教育是当前我国各界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

1.道德认识模糊,道德情感薄弱

道德情感、意识是在个体认知、价值观以及信念的形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亲子之间长期聚少离多导致两代人之间情感的缺失。传统普通家庭中双亲抚养孩子的模式在留守家庭中发生改变,情感的缺失以及家庭教养结构的不完善,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的性格、认知、情感等出现各种程度的缺失或不良的变化,进而引发多种心理问题或道德思想问题。由于缺乏正确的道德思想教育,留守儿童对道德观念缺乏正确的认知,道德情感淡漠。

2.道德意志不坚定,道德行为不规范

道德意志是在个体自觉履行道德义务时,面对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障碍所表现出的意志品质。具有坚定的道德意志的个体,在面对多种困难与阻碍时,能够从容利用客观的现实条件,解决问题,达到目的,反之,道德意志薄弱将会降低个体解决困难的效率。道德行为是个体子道德认知与道德意志基础之上表现出的具体的行为,是衡量个体道德高低的重要标准。农村留守儿童正处于心智发展的基础时期,由于发展不够成熟,现实环境中面对困难时,缺乏应有的帮助与指导,使儿童的心智受到影响。由于农村留守儿童主要受隔代长辈的抚养,长辈的道德观念薄弱,注重满足儿童的物质需求,缺乏相应的道德行为的规范,导致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不良道德行为逐渐养成,或由于长辈的溺爱使得儿童的自制力与错误行为得不到规范,为儿童道德行为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二、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成因

1.家庭思想道德教育缺失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加大了留守儿童的数量,为儿童道德思想教育产生不良影响。父母有个体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的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促进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但是留守儿童与父母无法生活,缺少父母的关心与引导,对道德的认识以及价值观等观念容易发生偏离[1]。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长辈大多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导致文化素质底下,教育观念较为传统,对儿童暴力教育或过度溺爱都会使儿童的心理受到伤害,长辈又不能及时发现儿童的心理变化,导致儿童的不良情绪不断积累,不良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习惯逐渐增强,对个体的健康成长造成巨大的威胁。

2.学校思想教育不完善

学校作为专业的教育机构,是学生培养文化素养以接受施道德教育的重要机构,学校教育在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思想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农村留守儿童所在的学校大多位于农村,学校受到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和教育观念等多种因素的限制,依然注重对学生智育的教学,忽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近年来,随着全国新课程的改革,素质教育逐渐在全国推行,但是很多农村学校的德育工作依旧没有得到很好渗透。由于留守儿童的特殊性,很多学生的心理较为敏感和脆弱,在德育教学中,教育方式或教育方法不够完善,容易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压力或不良影响,教育方式不当反而会加重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很多农村学校,道德思想教育专业教师的师资力量很薄弱,在思想教育中,教师对道德理论做不到透彻的讲解,或者对道德教育方式没有新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不到思想教育的效果。学校德育的弱化导致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逐渐加深,不良道德习惯得不到规范,对儿童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

3.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薄弱

信息时代下,我国传媒技术不断发展,人们与社会之间的距离不断减小,儿童与成人获取的的信息没有具体的界限,使得当前儿童受到信息环境的影响逐渐加大。在现代信息环境中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很多网络平台、杂志或书籍等人人都可以接触到的大众传媒或影视作品中充斥着各种暴力、低俗的文化信息,这些内容对心理发展不够成熟的儿童的道德观念带来严重的危害。农村留守儿童所处的环境中治安管理与生活文化环境对儿童的约束较低,儿童很容易受到社会其他不良人员的影响或引导,由于缺乏正确是非价值观的认识,容易做出违反道德观念的行为。同时,社会中网吧、游戏厅等违规娱乐场所对儿童没有实际的限制,留守儿童没有严格的家庭管制,长时间停留在娱乐场所,容易沾染各种不良社会习气,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容易向错误方向发展。

三、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措施

1.加强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农村留守儿童的主体地位

农村留守儿童是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体,教育方式与教育内容都要在留守儿童的发展基础之上进行规划,要有针对性的对每位儿童进行有效的道德教育。要充分认识道德思想教育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儿童接受德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留守儿童可以进行自我教育与自我判断,形成正确的是非观与价值观。在德育中,家长与教师要注意学生的独特性与发展潜力,尊重学生的观念,通过正确的引导与教育进行道德观念的教学。

2.充分发挥家庭道德思想教育的作用

家庭是留守儿童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家庭要转变对孩子的教育观念,注重对孩子的与能力和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父母可以通过通信工具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与情感引导,树立孩子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对孩子的心理问题进行引导。家长需要加强与学校教师的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习动态和心理状况,与教师共同制定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案。留守儿童的直接抚养人,隔代长辈要加强对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同时对不良道德行为及时纠正,保证留守儿童在家庭中受到良好的道德思想教育。

3.加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导作用

学校是农村留守儿童接受道德思想教育的重要渠道,应该不断完善政思想教育体制,创造良好的思想教育环境。学校应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改变教学理念,加强智育与德育的共同建设,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不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注重学生文化、心理、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共同发展。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师资力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通过深入德育教学内容、创新德育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道德行为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系统、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

学校应该完善寄宿管理制度,注重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管理,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对于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交流与沟通。通过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让寄宿的留守儿童不断丰富生活内容,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学校要定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通过讲座、班会、献爱心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道德的温暖与力量,促进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思想道德教育。

4.加强政府与社会组织对留守儿童思想教育的关注

农村留守儿童成为社会中的一大重要问题,政府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通过完善留守儿童受教育制度,促进留守儿童在城市受到公平教育;加大对农村学校的财政投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人文关怀,通过建立图书馆、文化宫等基础文化设施,丰富农村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要充分利用当前媒体的作用,通过媒体宣传,引起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重视,加大对社会中留守儿童周围不良现象的监督。积极开展关注留守儿童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方式让社会中更多人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为他们提供帮助。同时,要加强文化环境的建设,整治学校周围违规娱乐场所,保证留守儿童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接受道德教育。

结语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影响,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需要共同作出努力,通过采取相关措施,共同促进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施,为农村留守儿童创建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道德观念道德行为思想道德
“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 加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纵深推进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论中西方神话创作的异同性及成因
试论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念变化的主要表现
远和近
论《三字经》与儿童道德行为的培养
论黑格尔的道德行为归责理论
由传统礼仪看中英传统人伦道德观念异同——以英剧《唐顿庄园》为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