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与开放大学“双创”教育模式之比较

2018-02-11王相萍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12期
关键词:普通高校双创大学

王相萍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广东 珠海 519000)

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一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纲要颁布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日益进人大众发展阶段。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己将培养创新人才和加强就业创业教育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工作方针。作为高等教育人材培养的摇篮,无论是开放大学还是普通高校都积极发展双创教育模式。但因开放大学与普通高校在人才培养方式本身就存在这较大的差异,因此,比较两者的双创教育模式,有助于优势互补,更好的发展双创教育。

一、“双创”教育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双创教育的研究是比较丰富的,一方面主要集中在创新创业的内涵,体系建设与发展模式及路径的研究上:如2006年11月在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召开创新创业教育研讨会,就当前高校面临的新创业教育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发展方向进行深入探讨(高晓杰曹胜利2007),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进行界定(钱斌,徐健,韩志达等2014),以现代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实践过程,构建了承载学科竞赛、科技项目和创新创业训练任务的交叉互补共享融通的3类创新实践平台,实施了“竞赛+项目+创业”三合一的创新实践模式,设置了“院级、校级、国家及省级”的递进式层次化3级创新实践方法,从而建立了立体式“333”创新创业体系(李硕,葛磊2016),认为应将全球化经济发展背景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潮流相匹配,坚持从科学制度化的角度入手建设完善的创业教育创新发展模式,逐步构建富有特色的教学架构,促使高校创业模式的多元化发展。

另一方面主要针对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意见及建议:如(曹远明2016)通过梳理我国近年来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发展模式及体系建构等方面的研究,指出当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是以一种“应然”的面貌,以课程或者活动的方式进行,对创新创业教育学科定位模糊,缺乏对其课程架构内在逻辑的阐释。(付佩,文超2018)分别从创新创业教育方法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方法两个角度研究了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认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目前还存在一些不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相对缓慢,学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力度不够。(王玉娥2018)分析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因素和众创空间建设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大学生创新创业全链条发展模型,并提出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对策建议。

二、普通高校“双创”教育研究的局限性

1.时间及空间上的局限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在以培养在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基础上面向全社会为培养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群体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创业能力锻炼的教育。目前大部分学者的研究多以普通高校为研究对象,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有一定的局限性。普通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只局限在短短的学生在校期间,尽管模式体系不断创新,也忽略了职业期间的创新培养。(王占仁2015)指出,“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融合专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其基本目标是全覆盖、分层次和差异化,要面向全体与分层施教紧密结合、在校教育与继续教育密切衔接、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统筹兼顾,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周琼,曹克亮2017)也提出创新人才的培养,是要面向全社会,针对不同层次的群体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创业能力锻炼的教育的观点。(陶军2017)认为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实施策略融入终身学习、经济增长、教育与培训、科技创新等不同类型的发展战略之中,从政策顶层设计方面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到更高层次的战略地位,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发展方向。

2.“形式化”问题严峻

普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走“形式化”的现象是非常明显的。主要原因在于:首先,普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相脱节,即理论研究水平远远滞后于实践发展的需求。由于高校师资匮乏,专业教师自身又不具备把专业教育与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相结合的能力,教学方式单一、缺乏针对性的专业教育,使得创新创业课和与专业课程相脱节,创新创业教育思想不能完全融入学校整体教育教学体系;其次,资源紧缺,渠道有限。创新创业教育带有浓厚的实践色彩,创业教育实践基地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创业基地的发展空间有一定的局限性,创业平台的建设也存在困难。因此,普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只停留在表面的“形式化”,无法真正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三、开放大学与普通高校双创教育模式分析

与普通高校相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共存是开放大学的特点,实施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它是一所将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与远程开放教育有机结合的新型高等学校。由于两者的不同,使得在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上存在差异。

1.开放大学突出以职业为导向的双创教育

跟据教育咨询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 《2014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2013届全国本科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仅为69%,(冯奎2018)指出普通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完全达不到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对实际技能的培养及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不够注重,使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没有正确的认知。这使得高校毕业生在创新创业能力上失去了核心竞争力。而“以职业为导向,培养能力与知识并重、职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作为开放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则更加强调了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终身学习促进双创教育的深化

终身学习平台是开放大学传统在线教学平台的延伸与拓展。终身学习能够同时满足学历教育需求与非学历教育和各种培训服务的需求,是面向社会大众学习者的。开放大学针对各行各业,各阶层人群提供不同的教育服务,这是普通高校做不到的,广泛的教育形式是创新创业教育最切合实际和最亟需的社会环境,开放大学在非学历教育方面有一定的优势,能使广大基层、农村、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需求也受到关注,更好地帮助他们实现从“就业”到“创业”的转型。

3.普通高校实践教育体系更完善

开放大学具有聚集更多优质教学资源并提供网络课程的优势,但在实践教育体系上资源较为匮乏,开放大学由于自身实力所限,实验设施欠缺,实习手段有限,很少有能力建立实习基地或创业孵化园。而普通高校的创新创业的实践教学形式多样,如走访见习企业、举办专家讲座、科技竞赛、创业计划大赛等,利用科技园和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建立高校与社会连接的桥梁。

四、开放大学及普通高校双创教育的发展建议

通过开放大学与普通高校双创教育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无论是开放大学还是高校在双创教育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开放大学在时间、层次上及网络资源上有明显的优势,但在实践体系上高校则有明显有优势。如能将两者进行优势互补,则有利于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目标。

1.强化资源的共享

高校的双创课程形式化问题严峻,大班课,无专业性问题普遍,其主要原因在于师资紧缺,课程资源不足。开放大学的学习形式是以后学生网络自主学习、学校提供远程支持服务以及教师面授三者相结合形成的一种相对比较自由的教学方式,其教育资源优质,课程资源丰富,课程种类覆盖面全,能够为各类人群特别是基层学习者提供更好更多的教育服务的需求。因而普通高校应加强与开放大学的合作,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利用开放大学丰富的网络课程,订制符合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这不仅可以缓解高校师资压力,也可使高校双创课程体系建设系统化、完整化。

2.强化资源的共同开发

高校相比开放大学,师资稳定,各专业的专家学者多,通过加强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上的合作,共同开发完善网络平台,有利于网络课程内容的深化,提高课程质量。开放大学的学生具有社会关系优势,高校自身实力较强,两者共同开发校企合作平台,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可为高校及开放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重要的实践教学平台,有利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与专业教学更好的相互结合。

五、结语

目前,双创教育目前不仅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工作方针。普通高校和开放大学作为高等教育人材培养的摇篮,在双创教育方面各有优势与不足,只有将两者优势互补,才能更好的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猜你喜欢

普通高校双创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大学》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大学求学的遗憾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