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调查与建议
2018-02-11蔡青云邱生平廖裕新余市农业局
文|蔡青云 邱生平 廖裕(新余市农业局)
近日,新余市委书记蒋斌落实省委刘奇书记在《关于我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重要批示精神上,要求市农业部门找准问题,谋划工作举措。省调研报告抽取的114个样本观察村中,新余市有6个,分别是:分宜县钤山镇的防里村委、金鸡布村委、渝水区罗坊镇大港亭村委、人和乡穡诞村委、高新区水西镇苍坑村委和仙女湖区白田村委。
六个样本村的基本情况
分宜县钤山镇的防里等6个村委,拥有自然村31个,总人口10355人,耕地面积12426亩,山地面积21553亩,平均每个村委拥有自然村5.17个,人口1726人,耕地面积1035.5亩,山地面积3592.1亩。
2016年6个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额(不含上级补助收入)26.9万元,村均4.48万元。其中最好的白田村9.5万元(企业管理费上交2.5万元、虚拟股份分红7万元);最差的2个村即大港亭村委和穡诞村委均为0,是实实在在的所谓“空壳村”。
2017年6个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额(不含上级补助收入)50.41万元,村均8.4万元,比上年几乎翻了一番。其中最好的金鸡布村委收入达到了23万元,同比增长383.3%;最差的水西镇苍坑村委也有2.32万元,所有6个村均有经营性收入,上年的2个空壳村摘除了“空壳”的帽子。
6个村两年来集体经济收入发生变化的原因分析:水西镇苍坑村委减少6800元、钤山镇防里村委减少3.9万元,主要是由于服务管理费下降所致;其他4个村集体经济增长较快,主要是党建+村级集体经济起了关键作用,初步建立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如钤山镇金鸡布村2017年工业园区厂房出租收入达10万元,光伏发电收入5万元,水电站入股收入2万元,为村内2个土地流转大户提供协调服务收入6万元,总收入23万元,是上年收入的3.8倍。大港亭村委和穡诞村委利用厂房出租各获得收入5万元,穡诞村委还通过对村内产业大户服务获得收入2万元。
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
根据2017年全市农村经济基本情况统计,全市共有行政村(不含城市社区居委会)401个,无任何经营收益的村有208个,占全部村数的51.87%,经营收益5万元以下的村有101个,占25.19%;5万至 10万有38个,占9.48%;10万至50万元的村22个,占5.49%;50万至100万的村19个,占4.74%;100万元以上的村13个,占3.24%;其中“最富”村为渝水区城南办东风管理处,2017年集体资产租赁经营收入860多万元,多年来都是全市一枝独秀的经济强村。
从村级集体经济的构成来看,2017年全市村级集体总收入1.735亿元,其中经营收入0.27亿元,仅占当年村级集体总收入的15.56%;发包收入0.13亿元,占7.62%;对外投资收益0.053亿元,占3.05%;补助收入0.802亿元,占46.22%;其他收入0.47亿元,占27.55%。
存在的主要问题
工作认识有盲点。基层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识淡薄,缺乏长远规划和思考,在实际工作中,局限于文件安排、会议布置和讲话提及,真正落实的不多。不少村干部存在畏难情绪,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等、靠、要”思想较为严重,仅满足于靠上级转移支付能发得了村干部工资就行。
带富能力有短板。在我市村委干部中,个人是致富能手的不乏其人,很多都有不错的创收渠道,但带富能力不够,村集体收入来源渠道比较单一,大部分依赖于集体土地的征收补偿、出租、转让及上级扶持政策等。
内生动力有不足。现有村集体经济发展比较好的村,要么是靠出租房产、店面、旧办公楼等,要么是靠政府强力扶持,内生动力缺乏。从客观上来看,近年来因林改、水库退出承包养殖等导致一些村集体的资源、资产有所减少,但如果换一种思路,随着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农业新业态的兴起必将为我市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强基固本。
几点建议
选好一个带头人。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村级基层组织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主心骨”,要加强对村“两委”干部的培训,增强责任感,开阔思路,焕发内生发展动力。在这方面,我市有不少好的典型,如渝水区良山镇下保村在村党总支书记胡云华带领下,充分发挥生态和山地资源优势,采取“党建+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苗木和乡村休闲旅游业,2017年实现村级集体收入35万元,从名不见经传的“空壳村”,变为全国知名的美丽宜居村。
培植一个好产业。产业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主抓手。要注重与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势自然资源、产业扶贫相结合,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如分宜县角元村围绕打造“边际平安村、产业富民村、移民幸福村”目标,大力发展麒麟西瓜等产业,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近3万元。仙女湖区江口村依托临近仙女湖景区优势,盘活集体闲置资产,发展乡村农家乐,优先安排贫困户就业,给村集体增加10多万元收益。再如渝水区罗坊镇湖头村打造“莲花之村,醉美湖头”品牌,实施产业富民,种植湖藕1000余亩,白莲1500亩,注册了国家绿色食品商标,成立了湖藕农民合作社,促进产业+旅游融合发展,推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分宜县钤东办收村村委,利用村集体土地开辟了泥鳅养殖基地,每年也有几万元的收入。还有的村利用当前“拆三房”腾出的空地积极争取土地整理政策,既获得了土地整理费,还积累了部分土地资源用于发展农业产业项目。如渝水区姚圩镇河埠村,最近获得市国土部门8.5万元的土地整理费,并整出17亩可开发土地种植中药材,预计每年可获利15万元以上。
培育一批好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带头人。要通过培养新人,引进能人等方式,将讲诚信、有能力、会经营、懂管理的人才引进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中来,创新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渠道。如渝水区下村镇欣欣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公司+村委会+农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由公司提供菌棒,村集体组织贫困户参与管理劳动,实施产业扶贫,每户贫困家庭获得2-3万元收益,村集体也能实现一部分服务收益。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业、农村的吸引力越来越大,要顺势加大招商引资和“渝郎回归”力度,招引一批有志渝郎回乡投资农业。
健全一套好机制。村级集体经济管理得好,就能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增加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管得不好,就会成为“微腐败”的重灾区。一要加强村集体“三资”监管。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稳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提高村集体资产的利用率;二要强化村集体经济民主管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村集体民主决策内容、形式和程序,完善村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积极发挥民主理财小组作用;三要强化考核激励。把发展村集体经济纳入农村基层党员目标责任制考核范畴,对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中有突出贡献的村带头人,要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给以褒奖;对推动不力,增长缓慢的地方,要进行问责,做到奖罚分明。具体来说,就是抓好市委组织部出台的《关于切实做好“党建+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
开辟一条融资新路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米”从何来?既要靠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更要靠村级组织开动脑筋想办法,善做“无中生有”的文章。一是借力企业发展壮大,投入资本分红。今年县(区)将整合各类涉农资金,为每个行政村筹集不少于20万元的资金,作为纯资本投资辖区内经营状况优质的企业或委托工业园区负责经营管理,每年按照不少于15%比例进行收益分红,确保每个行政村每年有3万元以上分红收入;二是借力资源、资产,增强“无中生有”能力。
要充分发挥我市农村丰富的绿色、蓝色、红色资源,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结合,以入股、合作、租赁、承包等形式,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如分宜县分宜镇水北村近年来通过对村内废旧矿山覆绿整治和土地流转,相继开发种植数千亩新余蜜桔、葡萄、丹桂等种养业,2017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86万元;三是借力国企、民企和商会,实行结对帮扶。
聘请有实力的私企老板和成功人士(乡贤)担任村支书或村主任助理,带动村民兴办产业,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出谋划策,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