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策要闻

2018-02-11

乡村科技 2018年15期
关键词:农机河南省农业

河南备战“三夏”夺取夏粮丰产丰收

开春之后,河南省各地积极应对4月初豫北、豫东部分麦田出现的晚霜冻害,全面抓好条锈病、赤霉病等重大病虫害防控,实现了夏粮生产态势平稳。如果后期不出现重大自然灾害,夏粮有望取得较好收成。

2018年,河南省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546.67 hm2以上,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56.00万hm2。为确保夏粮丰产丰收,河南省服务“三夏”工作的相关部门已经准备就绪。河南省农机局将组织410万台农机投入“三夏”生产,其中联合收割机18万台以上,保证小麦机收率在98%以上;中石化河南分公司设立1 000座农机专供加油站,并给予每升最少0.3元的优惠;农发行河南省分行已备足收购资金,中储粮河南分公司收储库点可以随时开秤收粮……

2018年河南夏播面积预计633.33万hm2,主要种植作物有玉米、花生、水稻、大豆等。国家将河南省列入6个扩大种植大豆的省份之一,并下达50万hm2新增任务,河南省首次提出积极恢复大豆生产,河南省大豆种植面积将超过40万hm2。河南省优质花生要发展到146.67万hm2,比2017年增加近20.00万hm2。积极发展优质水稻,沿黄稻区重点发展优质粳稻,信阳稻区重点发展优质籼稻,力争今年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在6.67万hm2以上。引导农民继续压缩籽粒玉米种植面积,适当扩大青贮玉米、鲜食玉米和加工专用玉米的种植。河南省各地将加快调整秋作物种植结构,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水平。

河南省农业品牌扶贫现场会在洛宁县召开

2018年5月16日,河南省农业厅在洛宁县召开全省农业品牌扶贫现场会。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副主任刘平、河南省农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保仓出席会议并分别讲话。会议由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主任余新华主持。

副主任刘平在讲话中介绍了全国“三品一标”事业发展的情况,充分肯定了河南农业品牌扶贫的经验与成效。刘平指出,河南农业品牌扶贫现场会是全国首例,探索出了有效的农业品牌扶贫模式。同时表示,部中心将继续支持河南“三品一标”事业发展,希望河南省继续加强农业品牌发展实践探索,再为全国农业品牌扶贫工作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副厅长刘保仓总结了河南省农业品牌建设取得的成效,阐述了农业品牌建设对脱贫攻坚的意义,并对下一步农业品牌扶贫工作进行了部署。刘保仓强调,要加强农业品牌扶贫的领导,落实农业品牌扶贫工作任务,激发农业品牌发展活力,培育拓展农业品牌发展成果,建立完善品牌扶贫带贫机制,各地要结合本地农业产业优势和产品特色,制定农业品牌扶贫规划和实施方案,要分解任务,细化措施,建立完善农业品牌扶贫工作台账,力争培育一批、认出一批、推出去一批,带动一方,确保农业品牌建设和扶贫目标落到实处,积极推动农业品牌建设与品牌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会上,洛宁县人民政府、兰考县农业局、河南天豫薯业股份有限公司、驻村第一书记代表、洛阳市农业局、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分别作了典型发言,介绍了各自领域在农业品牌扶贫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在洛宁县3个乡镇的4个企业进行了现场观摩,交流了农业品牌扶贫模式与经验。来自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林果大县、深度贫困县农业主管部门和“三品一标”工作机构的9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省扶贫办、省农业厅直属有关单位的代表参会。

河南省4个中国传统村落获2018年中央财政支持

从河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获悉,河南省两批共4个中国传统村落被列入2018年中央财政支持范围。

传统村落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民族地域特色,维系着中华文明的根。中央财政基于传统村落的保护紧迫性、现有条件和规模等差异,在明确各级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基础上,统筹农村环境保护、“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及美丽乡村建设、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中央补助地方文化体育与传媒事业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专项资金,分年度支持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经专家复核和审查,全国共有444个中国传统村落列入2018年第一批中央财政支持范围,156个中国传统村落列入2018年第二批中央财政支持范围。

河南省列入2018年中央财政两批支持范围的4个中国传统村落分别是荥阳市高山镇石洞沟村、新安县北冶镇甘泉村、浚县白寺乡白寺村、辉县市沙窑乡水磨村。据悉,中央财政支持范围包括传统建筑保护利用示范、防灾减灾设施建设、历史环境要素修复、卫生等基础设施完善和公共环境整治、文物保护以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

河南省410万台农机战“三夏”

从河南省农机局获悉,今夏全省计划组织410万台以上农业机械投入“三夏”生产,其中联合收割机18万台、各类播种机械接近100万台、拖拉机和运输机械300余万台,确保小麦机收率稳定在98%以上。

据了解,随着新增大喂入量收割机的陆续到位和部分老旧收割机退出作业市场,2018年参加河南省夏收的收割机数量将保持在18万台左右,较2017年略有增加;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粮田、土地整地等项目的持续实施,使得农机化作业更加便利;河南省依法注册登记的6 700多家农机合作社,通过土地托管、订单作业,与周边乡村形成了相对固定的作业关系,将在“三夏”期间发挥重要的作用。

为确保2018年“三夏”工作圆满完成,河南省农机部门与省交通厅联合核定的8万余张跨区作业证已发放至各市;中石化河南分公司将在河南省设立1 000个农机专供加油机位,并给予每升最少0.3元的优惠;河南省已检修保养各类农机具210余万台,培训农机操作人员18万人。

截至目前,河南省各地农机市场、销售网点,已备足备齐农机产品和易损零配件。“三夏”接待服务站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各地将于麦收前,在道路交叉要点设立服务站,为外来机手指引路线、提供信息、协调解决问题。“三夏”期间,河南省农机部门还将免费向农机服务组织和作业机手发送天气、麦收、路况等信息。

河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公布:农村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河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省统计局发布河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与10年前相比,河南省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全省100%的村通电、通电话,超过80%的通村道路为水泥路,96.6%的村通宽带互联网。

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与2006年比,截至2016年年末,河南省通村主要道路是水泥路面的村占比是84.5%,提高49.7个百分点;村内主要道路是水泥路面的村占比是88.3%,提高59.4个百分点;村内主要道路有路灯的村占比是62.0%,提高36.5个百分点;生活垃圾集中或部分集中处理的乡镇比重已达88.3%,生活垃圾集中或部分集中处理的村占比是54.7%。

农村基本社会事业全面进步。2016年年末,河南省有幼儿园、托儿所的村占全部村的比重是43.1%,比2006年提高7.6个百分点;有体育健身场所的村占比为52.4%,比10年前提高43.2个百分点;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的村占比是41.3%,比10年前提高21.2个百分点。2016年年末,河南省有卫生室的村占比是94.1%,比10年前提高2.2个百分点。

农民居住水平显著提高。2016年年末,河南省99.8%的农户拥有自己的住房。其中,拥有1处住房的农户占全部农户的88.2%,比2006年下降5.1个百分点;拥有2处住房的农户所占比重为10.7%,比2006年提高4.5个百分点;拥有商品房的农户125.94万户,占全部农户的6.4%。

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2016年年末,有981.37万农户饮用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占全部农户的50%,而10年前只占到3.7%;农民做饭取暖使用的能源中,主要使用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农户占64.3%,主要使用电的农户占50.4%。

河南省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培训会在郑州举办

2018年5月16—18日,河南省农业厅在郑州市举办了全省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培训会。厅党组成员、产业办主任王俊忠出席会议并讲话。

王俊忠指出,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是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和前提,是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客观要求,是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国务院、河南省省政府先后召开了工作会议,对清产核资工作做出安排部署。全省农经部门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四个意识”,把做好清产核资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强化组织保障、经费保障、人员保障和督导考核,确保如期完成任务。

王俊忠强调,要以“四个三”的标准,拉高工作标杆,力创工作一流,高质量完成清产核资任务。一是资产清查要做到“三个彻底”,即清查对象要彻底、清查范围要彻底、产权明晰要彻底;二是清查程序要实现“三个规范”,即清查操作程序要规范、不良账目化解程序要规范、清查数据统计上报程序要规范;三是清查步骤要把握好“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四是集体资产管理要达到“三化标准”,即制度化、信息化、规范化。

培训会邀请了农业部经管司集体资产管理处胡辉主任、河南省省国土资源厅高岚调研员作专题授课辅导,濮阳市华龙区农经站站长张辉、济源市承留镇花石村书记周全喜介绍了经验做法。

六部委印发《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农业农村部等六部门近日印发《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根据预案,小麦预案执行区域为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和湖北6省(区),执行时间为当年6月1日至9月30日;早籼稻预案执行区域为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和广西5省(区),执行时间为当年8月1日至9月30日;中晚稻(包括中晚籼稻和粳稻)预案执行区域和时间为: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和四川8省(区)当年10月10日至次年1月31日,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区)当年11月1日至次年2月末。其他省(区)是否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由省级人民政府自主决定。

在上述规定的执行区域和时间内,当粮食市场收购价格持续3天低于国家公布的最低收购价格时,由中储粮分公司会同省级粮食、价格、农业、农业发展银行等部门和单位提出启动预案的建议,经中储粮集团公司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批准,在省(区)内符合条件的相关地区启动预案。执行本预案收购的粮食,应为当年生产且符合三等及以上国家标准,相邻等级之间的等级差价按每市斤0.02元掌握,四等及以下的粮食由地方政府组织引导实行市场化收购。

启动预案地区,当市场收购价格回升到最低收购价水平以上时,要及时停止预案实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支持各类企业积极开展市场化收购。

我国已成世界第一农机制造和使用大国

“我国农机产业经历了2003—2014年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后,已成为世界第一农机制造和使用大国。”2018年5月15日,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组织召开的《国家农业机械产业科技创新报告(2017年度)》(以下简称《报告》)座谈研讨会上,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贾敬敦介绍说。

《报告》指出,全球农机工业总体规模呈稳定增长态势,但增速放缓。2016年全球总产值810亿欧元,同比降幅10%左右。我国农机工业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6年我国产值近4 700亿元。我国已能生产5大类、14小类、4 000余种产品,2016年中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5.2%。

“与此同时,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与农机强国相比,我国农机产业在产品核心技术水平、制造质量、生产效率、国际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尚有较大差距。行业结构散乱,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农机行业呈现大而不强的格局。国内农机装备结构性供需矛盾突出,应用呈现出不平衡性,全程机械化、全面机械化任重而道远。”贾敬敦说。

《报告》指出,我国农机产业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有效供给能力不足,高端产品缺乏;制造技术手段落后,生产效率低,质量一直是瓶颈;外国品牌垄断高端市场,国际化竞争态势加剧;产业体系制度不完善,行业统筹协同投入需强化。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高级工程师胡小鹿提出,我国农机产业亟待转型升级,急需完善农机装备创新体系、推进全产业链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强化质量品牌建设、提升产品供给能力等,重点应突破关键技术难题,丰富农机产品种类,提升农机产品质量,打造农机装备知名品牌,推动我国由农机制造大国向农机制造强国转变。

农业农村部:力争2018年邮储银行涉农贷款净增超千亿元

近日,农业农村部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农业产业化领域金融合作助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通过双方合作,力争2018年实现邮储银行涉农贷款净增1 000亿元以上,年内实现100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100个农村项目开发,授信金额达到1 000亿元。

《意见》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引导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与邮储银行信贷资金有效对接,利用邮储银行农村基层网点较多、服务“三农”能力较强的优势,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质量和效益,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助推乡村振兴的功能作用。

《意见》明确,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培育、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和一村一品专业村镇发展。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要发挥好服务和指导作用,向邮储银行推荐贷款主体和项目,增进信息共享,加强政策对接。

《意见》强调,各级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和邮储银行要密切配合,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共同做好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金融服务,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新跨越,为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增添新动能。

猜你喜欢

农机河南省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沃得农机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