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动画创作中对现实题材的选择

2018-02-11赵艺绚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8年8期
关键词:现实生活题材动画

赵艺绚

(武汉理工大学,武汉 430070)

一、研究背景

与一般意义的动画片不同的是,动画历经百年的演变发展,逐步演变成为了一门集合摄影、音乐、文学等多重艺术门类于一体的综合性视听艺术。近年来,越来越多动画作品开始注重激发观众对生活中的感知和精神上的抚慰,动画不再是儿童的专属,也是成人的天堂。一部优秀的动画作品,甚至可以掀起全社会的追捧热潮,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2015)、《疯狂动物城》(2016)、《寻梦环游记》(2017)、《彼得兔》(2018)等,都受到了观众的热捧,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不再是一味抱着娱乐的态度去观看作品,而是为了解放自我,排解现实生活中的不满,正视自己的内心诉求,在动画的虚拟世界中感知自己,在动画情节所折射出的熟悉情境中发现自己,进而引发对现实世界的思考。

二、现实题材动画创作的概述

(一)动画创作的题材类别

在创作时,要明确题材不同于素材,因为素材是指作者从现实生活中搜集到的、未经整理加工的、感性、分散的原始材料。这种生活“素材”,只有经过创造者的集中、提炼、加工和改造,并创造出具有主题的“新事物”,才可称之为题材,即表现作品主题所用的材料。

从选题的角度来说,常见题材有童话题材、神话题材、民间传说题材、科幻题材、现实题材等。其中,童话题材表现为经过奇思异想、变形夸张来塑造艺术形象,将世间万物注入人的思想感情,使之富有人的情绪,从而表现生活,促进儿童性格成长的一种题材,极具幻想性。神话题材表现为根植于悠悠历史长河沉淀的具有高度幻想性的民间故事中,有着深远的历史积淀,通过创造者的想象力以虚幻、离奇的情节吸引观众,传达“万物有灵”“天人合一”的理念。民间传说题材表现为不同于神话题材,民间传说题材源于历史上可能发生过的有关故事,不等同于真实的传记和事件,而是以此为点的创作,体现了人民的智慧和本土文化的精华。科幻题材表现为科幻题材继承发展了童话题材和神话题材中的幻想特质,它的创作基础是有关于人类或宇宙起源的某种设想,预示为人类在将来的某一天的生活和科学技术前景,其缔造内容交织着现实已知和想象。属于文艺创作的一种,不担负着传播科学知识的任务。现实题材表现为以当代现实生活为背景,主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客观的再现社会焦点和个体的生存状态。

(二)现实题材的概念

在当今社会,题材考量虽然有众多关于神话传说的先决条件,但这并不能说明题材创作局限于此。谈及诟病不得不提关于同一神话题材的重复创作,这样的结果除了会混淆人们对传统故事的概念,还会造成受众的视觉疲劳,常见作品中我国四大名著《西游记》为原型来创作的作品最为之多,据调查有几十种,如《金猴降妖》(1985)、《美猴王》(2010)、《西游新传》(2010)、《西游记的故事》(2015)、《西游记》(2017)等。

在传统题材被重复创作的当下,现实题材以其独特的时尚感被创作者大量采用,现实题材不同于其他题材,现实题材更加注重内容的真实客观和对现实的理解感悟,它的受众群体不受年龄、文化的限制,其独有的时尚感有利于吸引观众的好奇,综其所传达的流行价值观又易于被观众所接受,成为近年来作品创作的题材焦点。

(三)现实题材动画的特点

综观动画各个题材效果不难看出,相较于其他题材动画,现实题材动画凭借其独有的时效性、流行的价值观,不受年龄、文化限制的受众群,成为动画创作的热门题材。

除了采纳影像真实、逻辑真实的原则外,还充分利用艺术的假定性,通过动画的语言串联其中,使作品兼具现实主义色彩和动画的独特魅力,使传达的过程变得有趣、简单,让受众在欢笑与沉思中感悟作品的理念。

在主题定位方面,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特定的年龄阶段,而是以生活为题,使观者在观看的过程中感同身受,有利于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三、动画创作中选择现实题材的意义

(一)动画受众群体不受主题定位限制

一部作品往往并不适应任意年龄段的观众。因为年龄不同,生活经验的多少,往往影响一部作品的受众群,例如童话题材的作品总是受到儿童群体的喜爱,但是对于成年人来讲,现实的生活经验使他们成熟,童话题材的作品对他们而言不再具有吸引力,这一现象也推动了创作题材的多样化发展。

在众多的创作题材中,现实题材的故事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不同年龄段的观众,而判定一个故事好坏的标准是是否感动观众,而在此前提上,现实题材的一大优势在于从观众的角度或者从观众的日常生活经验入手,将生活经验通过动画的形式讲述给每一位观众,通过作品中的某些生活细节拉近观众与作品之间的距离,使之在观看的同时,容易产生共鸣,而作品的创作理念也借由观众熟悉的感受触动观众的情感神经进而不断探究,更好地传达作品理念,富有人文主义气息。

从艺术的意义上讲,真正艺术的共通点在于表现人的生存状态、人的情感变化。因此在确定主题时,也不再以受众群体为选择条件,而是从现实生活入手,更加的注重现实经验和社会背景,以小见大,通俗性与娱乐性兼具,进而不论年龄大小,生存经验的多少,任一层面的观众都可以轻松地观看并在作品发现自己的影子。

(二)时事焦点有利于吸引观众注意

相较于其他题材,现实题材往往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焦点话题,这一题材往往以新鲜,强时效性取胜。创作者深入生活,以客观视角观察现实生活,反映社会现实问题、探寻发展方向,具有时代感。例如《雇佣人生》这一作品,将现实世界的雇佣所属关系赤裸裸的表现出来,冷冷的画面、冷冷的表情,丧失思想的肢体行动,片中男主的一天反讽了现实生活的“快节奏”,在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只顾着一昧地低头往前走,忘记了欣赏沿途的风光,嗅一嗅路边的小花。

(三)流行的价值观容易引发情感共鸣

现实题材也是具有价值判断的,他们既有现实生活的悲伤,也有人间真情的温暖,既有选择的彷徨,也有催人上进的励志,无论对于个体精神还是社会共性,都产生了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奥斯卡最佳动画作品《纸人》,讲述了在大都市纽约,男主在上班路上偶遇女主,本以为是一面之缘,却又在办公室看到了街对面大楼正在谈话的女主,凭着一摞纸,一颗真心,男主通过折纸飞机的方式来吸引女主的注意,最后圆满在一起的故事。

在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麻木了人的神经,“放慢生活的脚步,提高生活的幸福度”这一呼声越来越高,在此创作背景下,不难看出它的设定背景是忙碌的都市,忙碌的办公室主角,快节奏的生活情节无不与现实生活相类同,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作品中的主角敢于行动,敢于表白,最后收获爱情。以时尚题材为背景,以社会意识主流为引,使观众在观看的同时联想至自身进而引发感性领悟,达成共鸣。

四、动画创作中对现实题材的呈现

(一)对现实题材的诗意表达

现实题材动画从创作理念到创作方法都表现出了鲜明的纪实风格。然而,现实题材的艺术性不仅仅局限于此。作品《纸人》运用平铺直叙的方式来说讲述男女主角的相遇,中间运用纸张这一元素作为两个人联系的媒介,穿插动画语言来灵活地运用纸张,最后促成两人的再次相遇。

在这一类作品的背后,隐藏着一些内在的、除了客观再现事物之外的表现性意蕴。例如作品中的气氛营造、故事的前铺后续。现实题材动画虽然不似其他题材那般梦幻、戏剧,但是在纪实的外衣下,作品给人呈现出一种奇幻的想象力,它以现实题材为基础,向内不断挖掘题材的核心点,向外不断扩散传播,增强影响力。结合音乐、图像的变幻发展,在满足观众视听感官的情况下,以鲜活、奇幻的形象传达给受众,如诗一般,在欣赏的同时感触深远。

(二)对现实题材因素的拟人表现

根据概念隐喻理论,拟人在语言层面上是一种修辞现象,而实质上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在现实题材动画的世界里,拟人主要表现在它以现实社会为背景,把事物人格化,将现实题材因素拟作人,使其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的传达作者的理念,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更加容易触动观众的内心,引导观众们在观看的同时,凭借自己的想象力进行二次假定,在作品中发现自己,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舒缓现实生活的压力。例如山村浩二的作品《头山》,剧情荒诞而又冷酷,疯狂而又现实。头先生因为贪婪、节省,每天捡拾掉落的樱桃果实为生,甚至连樱桃的果核也一并吞下,后来他的头上长了一颗樱桃树,也因此整部影片开始回环式重复,陷入一种怪圈,最后因樱桃核而死,创作者将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的冷漠、贪婪用动画的方式表达,警示人们当贪婪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反噬人本身。

(三)现实题材在动画中的情感注入

在创作现实题材动画作品时,创作者往往对题材理念作出深入的研究并且有着极为深刻的感受,就像挪威画家蒙克说过:“我要描写那种触动我心灵眼睛的线条和色彩。我不是画我所见到的东西,而是画我所经历的东西。”动画不只是描述我们已知的生命情感和熟悉的日常语言,而且还向我们介绍了未知的情感语言王国,创作不仅仅是以对物象的模仿为目的,还应该是创造和表现的,把外表无法觉察到的对象的精神情感注入作品中。通过人的神经、内心、头脑和眼睛激发曾经在我们头脑中经历过的生命情感,回忆起曾一度流入过我们意识生命体的东西。作品《回忆积木小屋》中,老人为拿回烟斗下潜至屋底,水下的层层房间代表过去时期的回忆,随着下潜的深度,观众的心也紧随着作品的节奏,创作者将老人从年少无忧到老年孤独的心路历程无形的击中观众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使观者不觉感慨剧中人反观自身。

综上所述,人们创造的过程离不开情感的注入,同时好的动画作品能始终激发着人的情感。如果没有情感因素,作品便失去了生命力,缺少了打动人、感染人的核心力量。同时,由于生命情感的所指是无限的,动画语言也因此才充满了不可解释性和无限的可能性,由于生命感觉的私人性使得作为精神样式的现实题材动画作品具有不可重复性。

幽默是动画的基本特征之一。在现实题材动画的创作中,考虑到来源于现实题材的逻辑性和严肃性,这要求创作者要充分发掘自身想象力,通过设计别样的情节,给人以出乎意料的惊喜,在诙谐幽默中,既放松了心情,又营造出即在情理之中又在情理之外的观看感受。

在现实题材动画的创作过程中,巧妙地运用夸张的表现形式可以调节动画作品的节奏,调动观众的官感,使情节更加丰富,角色更加饱满,主题更加明确。

五、结语

俄国哲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现实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一个好的创作题材是一部优秀作品成功的一半,而在众多题材动画中,现实题材动画凭借其源于现实却又不失动画表现性的特点而别具一格。因此,在创作现实题材动画作品的时候,要把握尺度,既要表现出现实生活的魅力,还要运用、穿插动画所独有的诙谐风格,使观众在轻松愉悦中产生共鸣进而反思自身。

总体来说,现实题材动画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双赢”,其题材的真实性与动画的表现性相结合,成为动画创作作品中别具一格的存在。■

猜你喜欢

现实生活题材动画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我的动画梦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历史题材电视栏目中的“画”
假期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