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的基础性关键环节管理

2018-02-11甘俊贺蛟甘伟乔磊

节能与环保 2018年10期
关键词:仪器设备社会化环境监测

文_甘俊 贺蛟 甘伟 乔磊

1.重庆渝久环保产业有限公司 2.重庆美天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随着环境监测市场的放开,基于便捷性、时效性和价格等优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政府购买项目选择了社会化环境监测服务,第三方社会化环境监测事业发展正一派生机。环境监测的目的是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数据支持,这就要求监测数据务必准确、可靠,而数据的保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环境监测机构的管理水平。可能是由于经验不足或者是成本控制等原因,与政府系统的环境监测机构相比,很多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无论是运行顺畅度还是管理规范性上都存在较大差距。环境监测工作是一项系统和规范化的工作,很多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的管理重点仅在监测主线:现场采样、样品分析、数据处理和报告审核上面,而对于一些基础性的关键支持环节却关注不够或者管理松散,最终导致监测结果无法从根本上得到保证。为提升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的管理水平,必须从基础工作抓起,笔者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基础性关键环节,针对其重要性和管理重点,并结合实践经验进行了探讨,供同行们参考。

1 仪器设备管理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不仅可以衡量环境监测机构的能力建设和专业技术水平,更是保证环境监测工作顺利开展的硬件基础。仪器设备运行状态正常与否,密切关系着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代表性、可比性、精密性和完整性,进而影响到环境管理和决策的科学性。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包含采样设备、分析设备和辅助设备,种类多,使用分散,进行系统规范地仪器设备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仪器设备的管理首先应做好设备的性能验收,以确保其能完全满足监测工作的需要,并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校准、维修等工作,保证仪器始终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其次,仪器设备的量值溯源工作是整个仪器设备管理的核心,应做好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确认、期间核查计划及执行工作,以使仪器设备持续保持有效状态。此外,还应做好仪器设备的档案建立,做到“一机一档”,并做好领用登记和维护保养等相关记录,确保使用每一台仪器设备所开展的工作都有据可查。与很多检测领域相比,环境监测除了实验室仪器设备外,还涉及大量的现场监测仪器设备,室外使用环境往往非常复杂,因此仪器领出和归还之时都应仔细检查,确保其功能正常,现场使用前后通过校准和质控等手段,确认仪器处于正常状态,才能确保所采集的样品或者监测数据有效。

2 标准物质管理

标准物质的主要作用是监测数据的量值溯源,用于建立曲线时,其作用为出具样品数据的依据;作为质控手段时,它是监测数据准确性、精密性的标尺。此外,其还广泛用于仪器设备、人员或者方法的评价等。标准物质的正确使用和规范管理对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溯源性有重要意义。

环境监测工作涉及的标准物质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有气态、液体、固态,保存条件和要求也各不相同。标准物质的管理重点在于确保标准物质量值溯源的有效性,这需要通过外观验收、存储条件的严格控制和期间核查得以实现。标准物质存储通常对温度控制要求严格,应使用温度可控的冷藏和冷冻设备进行保存,并使用经检定的温度计对存储条件进行实时监测,避免存储条件出现偏差导致标准物质失效,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记录。此外,应建立标准物质台账实时查询库存和有序发放。为避免误用过期标准物质,应做好标准物质三色标识的标记工作。标准物质领出后,通常不能一次性用完,应特别注意其保存条件,并确保标准物质在使用过程中量值传递工作的有效性。

3 试剂和耗材管理

环境监测涉及的试剂和耗材种类繁多,其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对其做好质量把控和分门别类管理工作,将有力地保障环境监测质量并提升环境监测工作效率。

纯水作为环境监测实验室中涉及面最广、使用量最大的一种试剂,应当尤其注重其质量的保证,做好各级纯水的日常检测工作和纯水制备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纯水级别越高,制备成本也越大,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应明确不同用途时对纯水的要求,给出不同级别纯水的适用范围,避免员工只一味使用最高级别的纯水,从点滴入手,有效控制成本。

对于其他试剂和耗材管理,在外观验收的基础上,应重点做好关键试剂和耗材的质量验收工作,确保其使用性能符合监测工作要求。对试剂和耗材应进行分类管理,并建立动态台账,便于快速查找和及时补充库存。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可以考虑尝试试剂和耗材超市化管理制度,实现名称与条码相对应,进出简单明了,可以大大节省人力并提高工作效率。

4 样品管理

环境监测采取抽样方式获取监测数据,这就要求现场采集到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在规定的时间和条件下流转、保存和分析检测,才能保证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和准确性。样品管理为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的衔接环节,若出现差错,将导致前端工作作废或者得到失真的监测结果,严重影响监测工作质量。

样品管理的重点在于做好样品的接收、保存、发放和处置工作,确保样品在传递过程中始终处于有效状态。接收样品时应仔细核对监测项目、样品数量、样品完整性以及运输过程中的保存是否符合要求等。样品清点完成后,应做好样品的室内保存,严格控制保存条件,并及时将样品分发至各分析科室,做好分发记录。此外,还应做好重点样品的留样和废样品的处置工作,尽量做到有效样品管理的最优化。

5 档案管理

环境监测机构出具的是对社会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环境监测档案是环境监测活动历史记录,是环境监测活动不可缺的凭证和依据,因此一切与监测相关的活动都应形成记录并存档备查。

档案管理的重点应做好所有环境监测档案的整理和归档,并妥善保管,确保其真实性、完整性和安全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中要求监测活动相关档案至少保存6年。对于纸质档案,应特别注意档案室的保存条件,避免因虫蛀或者潮湿等原因导致档案损毁。根据经验,建议档案中不要使用铁夹子,时间久了容易出现铁锈沾污档案或者长时间夹紧导致多页粘连而无法拆分,可以使用打孔器打孔后用塑料活页夹固定后保存。此外,环境监测过程中很多原始数据是以电子文件的形式存在,应定期做好备份工作,避免数据丢失或被篡改。随着无纸化办公的推行,越来越多的文件仅以电子档的形式存在,要特别注意电子文件的档案建立、传输与保存,避免档案遗失并确保其安全性。

6 安全管理

安全之事无小事,对于涉及安全因素较多的环境监测机构更是要对安全加以严控。安全管理工作是环境监测机构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证。

安全管理重点分两部分,即实验室安全管理和现场安全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应重点注意用水、用电、用气和使用化学品的安全,做好防火、防爆、防高温、防腐蚀、防中毒、防辐射等安全警示和安全教育工作,配备足够的安全用具和应急器材,并做好安全巡查工作。现场安全管理的重点在于防高空坠落、防中毒、防灼伤等,应配备安全帽、安全绳、防护面罩等安全器具,并加强安全教育,建议给现场监测人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尽可能地降低风险。此外,环境监测机构还应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培训和应急演练,以确保全员警惕,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

7 结论与建议

仪器设备管理、标准物质管理、试剂和耗材管理、样品管理、档案管理、安全管理均为环境监测机构的基础性关键环节,这些环节能否顺畅运行关系着机构的整体运作。建议安排专人进行以上环节管理,并制定详细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以确保各项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若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能在以上基础性关键环节做到系统性和规范性管理,不仅能推动监测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更能为监测结果的质量提供有力保障,进而推进机构管理水平的提升。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推行,很多机构开始尝试借助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开展企业管理,比如当下应用较多的LIM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则是以实验室为中心,将环境监测实验室的人员、环境、流程、质量控制、仪器设备、标物标液、化学试剂、标准方法、分析报告、数据查询分析、文件记录、数据采集等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的一个综合管理体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可以考虑借助这些智能手段开展机构管理,在基础性关键环节的管理上也将大大节省人力并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猜你喜欢

仪器设备社会化环境监测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原子荧光分析中应注意问题及其仪器设备维护
环境监测实验中有害试剂的使用与处理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