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对策研究
2018-02-11胡宏
胡宏
六合区是南京市农业大区,粮食生产以水稻、小麦轮作为主。水稻种植面积31.6khm2(其中杂籼稻10.44khm2),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51.4%;平均亩产568kg,总产量26.92万t。小麦种植面积20.9khm2,占粮食作物面积的34%;平均亩产362kg,总产量11.35万t。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求,该区明确到2018年底,90%以上的涉农街道(镇)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在全省率先建成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区。
1 农机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该区大力推广乘坐式插秧机、大中型拖拉机、秸秆还田机、谷物播种机、粮食烘干机等机具。截至2016年,全区共落实中央及省、市、区四级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04亿元,引导全区农民和服务组织投资2.83亿元,购置1.13万台新型适用农业机械,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1.1 农业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以“补重点、补关键、补短板”为突破口,大力推广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高速插秧机、粮食烘干机、秸秆还田机,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目前全区拥有插秧机1095台、大中型拖拉机台2037台、联合收割机1056台、粮食烘干机141台。
1.2 农机专业服务组织蓬勃发展
目前,该区在工商部门正式注册成立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有93个,入社社员4870人(入社社员占全区农机户总量的32%)。其中,河王农机合作社被农业部评定为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康农、强伟农丰、北方狼农机合作社被江苏省农业机械管理局评为全省农机合作社示范社。有19家合作社被列入政府优先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录。
1.3 农业机械化水平明显提升
近年来,该区示范推广了水稻机插秧、秸秆机械化还田、深耕深翻等20多项农机化技术,共实施了40多项部、省、市农机化项目,至2016年底全区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到84.2%。
2 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2.1 土地分散经营约束机械化发展
目前,六合区仍有20%左右土地没有规模化流转,属于小面积经营;另外还有一部分低产田急需进行改造,以适应大型农机具作业需求。
2.2 资金投入不足
一是宣传投入少,群众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农机重要性认识不足,购机积极性不高;二是培训投入少,机手缺乏农机安全常识,不能熟炼掌握农机操作规程;三是机耕路、农机库、烘干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少,农机作业便道、库房建设滞后,农机正常使用受限。
2.3 农机推广难度较大
多数农民渴望通过使用先进适用的农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但由于农业生产收益低,农机作业季节性强,机具价格偏高,影响了农民购买机具的积极性。
2.4 农机技术人才缺乏
该区从事农机操作的人员大部分在40岁以上,且文化程度不高,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普遍较低,制约了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3 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对策研究
3.1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
要通过报刊、网络媒体渠道,加大农机购置补贴、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政策宣传力度,采取印发“致农民一封信”、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民对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思想认识,让农民自觉接受、使用先进的农机化技术。
3.2 借助项目资源,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
建立以农机购置补贴、秸秆机械化还田、粮食高产创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水稻生态补偿等项目资金为主导,以农机服务组织投资为主体,以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元化农机化投入机制。加大新型适用农机补贴力度,增加农机作业和粮食烘干房、农机库房建设补贴。
3.3 补齐短板,提升整体水平
目前,种植、高效植保及烘干是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六大环节中的薄弱环节,要有针对性地提高这三个环节的作业水平。首先,要加强调研,掌握在役机械装备情况和真实作业水平;其次,要对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的目标任务,尽快明确主攻目标,制定“补短”措施,科学测算农机装备的需求量,细化农机装备发展计划,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在水稻机插环节要确保集中育秧质量、整地质量和栽插质量,巩固提升水稻机插秧水平;在小麦机播环节要结合作业条件和土壤环境选择播种机具,保证适时播种;在高效植保环节要推广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高效植保机械装备,采取专业化统防统治措施,提升高效植保机械化水平和防治效果;在烘干环节要按照合理规划、绿色发展的要求,解决好烘干中心建设用地难等问题,发展使用节能环保热源的烘干设备,逐步淘汰燃煤烘干设备。
3.4 抓示范创建,引导整体发展
抓好示范街镇、示范村社的创建,根据农业生产时序和农艺要求,细化技术方案,提升技术水平。注重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模式创新,进一步完善技术路线、生产服务模式,总结形成符合当地实际的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模式,用于面上示范推广。
3.5 发挥组织优势,提高社会化服务能力
充分发挥该区农机服务组织多、社会化服务程度高的优势,围绕提升粮食生产综合配套服务能力,着力培育服务型、经营型、产业型农机示范大户和示范合作社,加强农机装备能力、作业服务能力、规模经营能力、产业化发展能力、配套保障能力建设,引导农机服务组织积极参加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村(社区)建设,按配套标准补足各村(社区)短板机具,规范合作社运营管理,提升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推进粮食生产全程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