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柳宗元创作山水游记的成因及其特点

2018-02-11郭掌印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11期
关键词:小丘柳宗元交代

郭掌印

(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西藏 拉萨 850000)

一、柳宗元创作大量山水游记的成因

一是柳宗元所处的政治环境限制了其言论自由。柳宗元积极参加王叔文倡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该运动针对当时弊政,积极进行改革,初衷很好,但极大地触及了封建地主阶级、宦官等保守势力的利益,仅仅开展了146天就被扑灭,以失败而告终。作为中坚骨干成员的柳宗元被贬谪、外放,到荒凉、偏远的地方任职,成为被监视的对象,一言一行都在监视范围之内,言论自由也自然一去不复返。

二是柳宗元排解内心苦闷、打发闲暇时间的现实需要。“永贞革新”运动失败后,柳宗元被外调到永州作官,平时基本没有太多工作,有大量的闲暇时间。由京师长安贬谪到人烟稀少、偏僻冷清的蛮荒之地,心情也是非常凄凉。先前在京师的运筹帷幄、踌躇满志,到后来在柳州作官的谨小慎行、迷茫徘徊,先前的成功与后来的失败,都使柳宗元在思考人生、思考现状。作为一名被贬谪的文人,作为一名有政治抱负、积极建功立业的政治家,前后巨大的反差推动柳宗元自觉不自觉地在寻找一种能排除苦闷、自我安慰、又不能给政敌抓住把柄的良药,自然山水便跃入了作者的笔下,成为作者描写倾吐的对象。

三是柳宗元向统治阶级低头示弱的思想需要。政治斗争往往是残酷的,政治斗争的敌我双方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敌我斗争双方往往会不择手段置对手于死地。柳宗元深怕再受打击、迫害,并且还希望重新有所建树,被从“永贞革新”罪人的黑名单中给抹除,主动通过山水游记向当时统治阶级表达已经没有政治理想心声,以每天游山玩水的姿态展现给对方。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柳宗元通过山水游记向统治阶级传达出自己有水一样的品质和美德,滋润万物,不与万物争斗,实则向统治阶级低头示弱。另外,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柳宗元叙述到,“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这一段文字传达出三个信息。首先,作者在文章中向统治者表明了自己“僇人”罪人的身份;其次,表明作者每天生活在小心翼翼、惴惴不安的状态之中,事实是向统治者表明自己已经认识到错误的态度;再者,作者描写了自己整天游山玩水的忙碌状态,实际是向统治者传达自己现在的心事已经不在时事政治上,而是把全部身心放在山水自然之中,大可请他们放心。

四是树立知者仁者高大形象的需要。孔子在《论语》中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意思是聪明人在玩水中获得快乐,仁厚的人在游山中获得快乐。对于古人而言,四书、五经是其必读科目,柳宗元作为政治家、文学家,这些书籍俨然已经烂熟于心。作为在永贞革新运动失败后被打击、排挤、贬谪的文人,柳宗元深知已无法通过政治来实现自己建功立业的理想,于是他转而通过自己的文章来立言,来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和高大的形象,便纵情于山水之间,充分把自己打造成为一位有知慧的人、有仁德的人,把自己的知者和仁者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展现在世人面前,活出一个潇潇洒洒的自己、快快活活的自己。

五是柳宗元渊博的文化知识为其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柳宗元知识渊博,学贯古今,对经史子集无所不通。韩愈在《柳子厚墓志铭》中对柳宗元给予很高评价,指出“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柳宗元本人在其《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对《诗》、《书》、《礼》、《春秋》、《易》、《孟》、《荀》、《庄》、《老》、《国语》、《离骚》等各派各大家的学说都进行了客观中肯的评论,可见其知识之渊博、文化之精深。正是在此基础上,柳宗元才能得心应手的创作出大量优秀的、影响深远的山水游记。

二、柳宗元山水游记所体现出的深刻的思想内容

一是描写自然景物,绘就乡村山水美好画卷。首先,柳宗元山水游记绝大数是对自然山、水、水潭、丘、泉、池、堂、岛、石、渠等自然景物的客观描写,描绘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山水画。在《钴鉧潭西小丘记》中,作者描写了小丘上的高耸而有气势、像牛又像马、像熊又像罴的形态各异奇石之美,勾勒出了一幅由高山、浮云、溪流、兽、美竹、奇石、游客组成的动静结合的优美画卷;《袁家渴记》描写了袁家渴的重洲、小溪、澄潭、浅渚、岩洞等自然景物,并描写袁家渴树木之丰富、花草之名贵,从而营造出一幅令人神往的、深邃优美的山水画卷。其次,描写对象可归纳为两类,一类是平常自然之美景,另一类是与众不同之奇景。古今人士都有一种追奇猎艳的心态,在旅游景点的选择上更是如此,也唯有如此才能吸引人、打动人,否则毫无游览意义。柳宗元已深谙此中道理,于是在其旅游景点和游记创作的选择上独具慧眼、良苦用心。

二是记叙游览历程,交代发现游览景点经过或创作的原因。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交代了其游览的大概性时间为“其隙也”和具体时间为“今年九月二十八日”,说明作者是在工作之余或生活之余的时间,并非不上班、不勤政。紧接着,作者以行踪为序,移步换景,目之所触,则景物随之跟随进入笔下,并交代了游览原因为始指异之,因为西山的独特景致,所以才去游历。在《钴鉧潭西小丘记》中,作者首先交代游览的时间为“得西山后八日”,逐步展现看到的自然景物,进而交代小丘的遭遇,实则为作者购买小丘的原因,后又叙述购买小丘、改造小丘的经过,交代小丘给自己带来的身心上的享受,交代了和自己一同旅游的人员有深源和克己。

三是注入主观情感,抒发喜怒哀乐个人情怀。柳宗元山水游记之所以千古流传、响誉中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注入作者的主观情感,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自然景物本身并不会说话,不会展现自己的形态、色彩、声响,但每位创作者却给了它们独有的生命和灵魂。作者已有的知识架构、人生阅历、思想情感,在创作中已无声无息地、被悄悄地移植了进去。柳宗元借助山水奇石重点向读者传达了两种心声,一种是纵情山水、自然洒脱、欢乐喜悦的心声,另一种是特立独行、徘徊苦闷、有志难申的心声。

三、柳宗元山水游记在艺术表现上呈现出鲜明的特点

一是手法多样,特色鲜明。柳宗元在山水游记中大量使用比喻、拟人、对偶、排比、对比、象征寓意等修辞手法,达到其最佳表达效果。如在《钴鉧潭西小丘记》中,作者写道,“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既用了比喻,生动想象地写出了石头千姿百态的形态;又用了对偶,增强了语势和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易读易记。

二是高度概括,言简义丰。柳宗元文字功底深厚,用词极为严谨,绝无废话。如《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中的“斗折蛇行”,用两个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动态水流和静态的溪岸,虽然只有四个字,却含义丰富、耐人寻味。《钴鉧潭记》中,第一段作者只用70余字就把潭的方位、水的运行状态、大致形态和四周景色生动地表现出来。另外,其山水游记中的一些语言现已凝结成成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如斗折蛇形、施施而行、心凝形释、犬牙差互、漫漫而游、凄神寒骨等。

三是文体限定,特征显著。作者或在标题中或在文中都有特定的“游记”的文体标志,即“游”或“记”,在表达方式上也有体现,以叙述、描写为主,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间或使用。

四是骈散相间,相得益彰。柳宗元是组织语言的大师,主张文质并重,既注重文章的内容,也注重文章的文采。在其山水游记中,柳宗元充分地采用对偶、排比等骈句和字数不同等散句相结合的写法,使读者既在骈句的朗读中体会到山水游记的音乐美感,又能在散句的散漫中深入思考。

五是衔接自然,浑然一体。“永州八记”八篇游记单独成篇,但更是一个和谐的整体,若放在一起,亦可成文。作者通过时空转换、移步换景的表现手法,在当篇开篇即交代作者游览的上一个地方或交代时间的连续性,以空间和时间的转换为线索,使八篇游记形成一个整体。如《钴鉧潭记》,文章开篇就接着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来写,“钴鉧潭在西山西”,从空间上相承接;《钴鉧潭西小丘记》承接第二篇《钴鉧潭记》来写,“得西山后八月,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从时间和空间上将前边两篇的游踪联系起来。以下其余五篇,也都是按照这一脉络连缀起来。

总之,柳宗元创作了一定数量的以“永州八记”为代表的山水游记,通过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描写了永州、柳州等地的山水风光自然景物,展现了天人合一的秀美画卷,表达了作者游山玩水的快乐心情,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情怀,塑造了作者知者仁者的形象,开创了山水游记创作的典范,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猜你喜欢

小丘柳宗元交代
柳宗元
“学教评”一体化:把握评价导向,把脉阅读教学
江雪
退化
交代
交代
加速度降落
盗墓者的“交代”
淫羊藿治好柳宗元的腿
研究设计应交代的内容